西投控股設立16年之后,迎來了一位“工業背景”一把手。
這個信號,該如何看待?
01
劉金平:36年“工業史”
3月21日,西安市發布任職公告,劉金平擔任西投控股董事長。
公開信息顯示,劉金平出生于1966年12月,高級工程師,西安交通大學碩士。
從職業起點上看,其1989年7月加入陜汽,歷任制造總廠供應處處長、集團總經理助理、辦公室主任,后升至陜汽控股黨委副書記,至2017年調任,陜汽生涯長達28年。對這一階段的總結,可參照《袁宏明親送劉金平赴陜鼓上任》一文,該文詳細內容如下:
“今天代表企業把劉金平同志送到陜鼓來,為他有一個嶄新的平臺感到高興”。在交談中,他表達了與劉金平共事近30年來的工作情誼,感謝各級政府對陜汽控股以及劉金平的信任,祝愿他能夠在新的崗位做出更大的貢獻。
2017年轉任是劉金平職業生涯的重大拐點。
時年6月,西安市國資委任命劉金平為陜鼓集團黨委委員、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提名集團總經理人選。鑒于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便捷,我們發現劉金平在陜鼓時期的重大貢獻大致為兩個方向。
其一是上市公司層面。
這一階段陜鼓動力實現了營收倍增,從2017年的不足40億元,成長至2023年首超百億。同期凈利潤從2.4億元上升至2023年的站穩10億。作為質量的核心指標,ROE從3.97%成長至11.67%。
此間最根本的變化是分布式能源崛起及服務商轉型。前者將“能量轉換設備”營收從2017年的20余億元推至40億元,后者將“能量基礎設施運營”從2017年的9億元推至2023年的34億元。
這期間,擔任集團總經理的劉金平榮獲2021年度中國分布式綜合能源杰出貢獻人物獎。
其二是秦風氣體層面。
這是由陜鼓動力、延長石油、陜煤集團、陜金控等共同發行的工業氣體巨頭。公開數據顯示,在2022年,秦風氣體營業收入創業績之最,供氣總規模創歷史新高。
我們注意到,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劉金平一直擔任秦風氣體董事長一職。
行至2023年,劉金平調任陜鼓集團母公司——西安工業投資集團副書記、副總經理,直至此番履新,其職業生涯悉數于工業領域,亦均為兩家鏈主級企業。
02
新西投:投行金融思維主力軍
作為我們長期觀察的對象,西投控股在5年之內,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2022年,我們刊發《》一文,彼時熱點是組建了“最大主動管理型基金”(規模50億元的西安市抗疫恢復發展基金),同時打造“市一級綜合金融服務”,以投貸擔模式引入了7家銀行、1家擔保和2家信托。
而在此之前,我們是少有關注西投控股的,原因之一是其普惠型業務(如擔保)少有重大財經新聞,之二是其基金型業務(尤其是母基金)成立之時,科創IPO暫未火爆,二者之間形成了一個時間差。
2021年之后,真正打動我們的是其全新定位——“西部一流產業投行”得到了內部貫通,并以多宗案例重構了西投控股的主營業務,即“用投行、金融思維推進全市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第一:將“培育龍頭”放在首位。
通過工商查詢可以看到,因創立較早等原因,西投控股投資孵化了多家本土上市公司,也可以視為西安最早的政府基金,如果延續“單點投資”理念,其商業自循環是沒有問題的。但西投控股要的不止商業獲利,而是培育新質生產力,助力打造工業強市。
例如對龍騰半導體的加碼。西投控股較早意識到“西安半導體投資進入了廣撒網但缺龍頭”階段,即拿到投資的主體非常多,但規模都不大。因此在2024年初,西投在內部明確了“集中力量支持龍騰做大做強”,相當于在“工業造鏈”上直接要上手催化。
第二:親自下場“創造龍頭”。
2024年7月,陜西無人裝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設立,西投控股在其間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有什么效果呢?
答案是珠海航展的大網紅——九天無人機!
第三:深度賦能“民營龍頭”。
早在2021年,我們刊文《》,從中可知這是一宗因“交易定價”引發的超級糾紛,不但事涉本土龍頭,涉及到上海科華生物(002022),還涉及到廣東國資。
戰局在3年間日益焦灼,直至2024年5月,代表西安國資力量的西投控股出資1.4億元協同本土民營企業搭建合伙企業,以接手部分股權+表決權轉讓的方式,幫助西安天隆獲得上市公司實控人資格。
面對如此突破,陜西財經圈皆有共識:“新西投”已然成型成勢!
03
工業倍增:新任務是“加速”
劉金平此次履新,業內普遍有一個預期:在“已經起飛”的西投控股這一優質平臺上,“推動工業全面加速”是其領到的最大任務。
這個任務的邏輯非常清晰:
一是方向:自“投行思維”提出5年以來,圍繞國資引領一級市場投資已經深入陜西財經界各個領域,并推動產生了數以千計的螞蟻雄兵,但新階段的特征已然發生變化,即省委趙一德書記于2025年2月提出:“要打好重點產業鏈群建設硬仗,突出強龍頭、育新質、優生態,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這就意味著“產業鏈群”成為陜西新一輪工業化的首要訴求。
二是效率:2022年,西安市委方紅衛書記提出“西安處于高質量發展加速階段”,這一命題如果疊加“不沿邊不靠海未必是劣勢”的氣魄,就已經給全市干部賦予了全新動能。“好”之余,“快”成為突出的任務。
主題之下,“工業家”劉金平會有什么樣的動作?
我們猜測其一:大概率會推動“工業倍增引導基金”進入超車道。
這支設立于2023年規模達100億元的基金,將重點支持六大支柱產業,最終推動形成總規模不低于1000億元的重點產業基金集群,目標是“科創全面崛起”。
將這一定位置入全市工業支撐的6561體系,即有“鏈群”之意。我們觀察到,工業倍增基金的決策效率已經很快,所投星環聚能、佰傲再生、奇點能源等17家企業沖上行業榜單,工業倍增引導基金亦入選投中2024年度中國最佳私募TPO30強。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8月,工業倍增基金擬出資10億元,投入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產業投資基金,引導先進產業落地西安,開拓了灣區北上之先河。
我們猜測之二:大概率會抓住“資本市場并購大年”這一全新機遇。
眾所周知,面對財政資金“退出難”、民營企業“上市難”、國資國企“育新難”,尤其是中國證監會“并購六條”出臺之后,2025年成為并購元年漸成共識。如果疊加西安國資體系亦在積極推進“一利五率”及“市值管理”等全新考核,西投控股極有可能以并購基金的方式介入市屬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在打通被投企業全新退出通道之余,亦實現市屬上市公司的高質量發展。
行文至末,一位陜鼓老同事告知我們:
劉總的性格特點是謙虛與溫和,我們有時候向他匯報一些資本市場動態時,他總會說“謝謝啊,麻煩你多發一點資料,讓我好好學習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