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多家媒體報道:
山東省人社廳規定,自3月起該省不再將論文發表數量作為“必要條件”,而是綜合考慮教師的教學成果、科研能力、社會服務等多方面因素;引入代表作評價制度,允許教師提交最能體現其專業水平的代表性成果進行評審。同時,加強對教師職業道德和教學能力的考核,確保評審結果能夠真實反映教師的綜合素質。
消息一出,引發了網絡熱議。后有網友在山東省人社廳網站留言詢問“是真的嗎?”,官方給出了“無相關政策”的答復。
盡管這條“振奮人心的消息”最終以謠言收場。但輿論對于“職稱改革”“科研人才評價”的關注度可見一斑。
而作為我國科技人才改革試點的6省市之一,山東省近年來在人才評價改革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和操作方法,備受大眾關注。
改革先鋒,多措并舉
2022年11月9日,科技部等八部門11月9日發布《關于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的工作方案》,確定12家科研院所、9家高等院校或高校附屬機構、6個地方開展為期兩年的試點工作。
這6個地方分別為上海市、山東省、湖北省、四川省、深圳市、南京市。
在全國范圍內,山東率先探索擴大科研單位科技人才自主評價權,鼓勵各科研機構根據自身現實情況擬定靈活的考核機制,以創新能力和崗位匹配度為導向,“一事一議”精準評價科技人才,并在全省設立了20家試點單位。例如,“論文多、獎項多”是以往評價體系中職稱評審的硬性標準。而在靈活自主的考核機制下,科研人員在基礎研究、應用開發和成果轉化不同階段都有與之適應的評價指標,確保不同領域、不同階段的優秀人才都能脫穎而出,獲得獎勵或提拔。
隨著《山東省高校教師職稱自主評聘管理辦法》《關于完善高等學??冃ЧべY內部分配辦法的指導意見》等制度文件的出臺,山東省進一步將機構設置權、人才招聘權、職稱評審權、內部薪酬分配權和科技成果轉化收益處置權等下放到高校和科研院所,讓人才評價更加貼近實際和科研需求等。
服務科技發展和產業升級是人才評價改革的重要目的,“成果導向”的綜合評價機制無疑能促使科技人才成為推動產業和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通過出臺《關于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山東逐步構建“賦權-轉化-激勵”全鏈條機制,支持高校院所探索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與職務科技成果作價入股結合、職務科技成果“賦權+轉讓+約定收益”、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等措施,鼓勵高校院所與市場化主體深度合作,最大化提升科技生產力。
另一試點地——湖北也鼓勵高校以“科技成果”晉升教師。該省湖北工業大學即修訂了職稱評審和優秀科技人員評選辦法,在職稱評審中單列成果轉化和社會服務通道,明確對于不同類型的科技成果轉化效益,可直接認定為教授或參與教授資格申報等,而不需要考核高水平SCI論文、國家級項目等指標。
今年初,該校認定材化學院青年教師王磊為教授,就得益于其團隊自主研發的“干法成型生物基可降解材料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并應用于企業轉化總金額達到1703萬元,滿足學?!俺晒麑颉钡穆毞Q評審要求。
權力下放,高校自主!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國家政策、地方文件,還是這些試點省市都大幅下放高校教師的職稱評審權。因而,在政策文件的引領下,各大高校的人才評價制度的特色,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參考價值。
中北大學在職稱評審中取消了高級職稱評審論文數量要求,實施了分類評價改革。具體而言,學校根據教師的崗位性質和工作內容,將教師分為教學為主型、科研為主型和教學科研并重型三類,并針對不同類型教師制定了不同的評價標準。
例如,教學為主型教師的評價主要依據其教學質量、教學成果和教學改革項目,而科研為主型教師的評價則側重于科研成果、科研項目和科研經費。教學科研并重型教師則需要綜合考慮教學和科研兩方面的表現。
這種分類評價改革措施有效地避免了單一評價標準對教師的局限性,使得各類教師都能在職稱評審中得到公平的評價。據統計,實施分類評價后,教學為主型教師的職稱晉升率提高了15%,科研為主型教師的科研成果數量也有了顯著增長。
西南大學進一步將職評標準制定自主權限下放至各學院,各學院根據學科特點制定了“一院一策”的職評方案。例如,文學院在職稱評審中更加注重教師的文學創作和學術影響力,而工程學院則側重于教師的科研項目和工程實踐經驗。
這種“一院一策”的改革措施使得各學院能夠根據自身的學科特點和發展需求,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職稱評審標準。據統計,實施“一院一策”后,西南大學的職稱評審通過率提高了20%,教師的滿意度和積極性也有了顯著提升。
其他高校也在教師職稱評聘方面進行了諸多特色改革。例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對教學突出的教師設立了單列晉升指標,中國海洋大學實施了長期從教評審政策,北京林業大學則引入了國際化評價標準。
這些特色改革措施有效地激發了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提升了教學質量。例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教學突出教師晉升比例達到了10%,中國海洋大學的長期從教教師職稱評審通過率提高了15%。
從評價政策改革,到支撐評審權力下放,高校在不斷提升人才評價的自主性和合理性。這意味著高校在引進、培養和評價人才時,能夠更加注重人才的綜合素質和實際貢獻,而非單一的評價指標。這種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無疑為高校人才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舞臺。
“破五唯”的腳步還在繼續,如何更加合理、公平且有效地評價教師仍然是各大高校管理過程中的痛點。以學生評價為例,作為多元評價的關鍵環節。不少高校仍然面臨著評價結果拉不開差距的問題,評價指標單一不能覆蓋不同學科、不同課程類型教師的弊端。
北京大學、北京體育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江蘇師范大學、上海戲劇學院等本科院校,以及黎明職業大學、福建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等本??茖哟温殬I院校,近50所高校引入了教學質量管理平臺,極大提升了教學評價的科學性,為學校內部教學質量提升和外部評價工作起到了切實有力的作用。
我們將繼續關注教師評價改革的最新動向,為廣大高校提供可靠可行的參考措施。同時,我們期待評價改革能進一步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為高校的長遠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主要參考文獻:
[1] 取消論文要求,山東副高職稱評審激發人才活力. 金臺資訊. 202503021.
[2]打破“唯”桎梏,為創新鋪路——山東科技人才評價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山東省科學技術廳, 20250127.
[3]如何促進科技人才評價“立新標”. 中國青年報公眾號,20241004.
[4]重磅!大學老師評職稱,新規來了. 麥可思研究公眾號,20240822.
聲明:麥可思研究原創整理內容開放非盈利目的的轉載授權。轉載要求——
1.文首注明“轉載于麥可思研究”。
2.轉載請在文章發布的24小時后進行。
關注“麥研文選”,獲取更多數據——
?回復“月收入”,可獲取2023屆本科、高職月收入TOP30專業名單。
?回復“本科就業滿意度”或“高職就業滿意度”,分別獲取2023屆本科或高職就業滿意度較高專業TOP30名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