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躺在了自己的舒適區當中之后,自然是不愿意輕易的挪挪窩的。對于電影創作者來說亦然,當一個創作者習慣了自己之前的創造框架,且通過這個框架可以賺的盆滿缽滿之后,他自然是不愿意輕易的跳出這個框架看一看現實的。觀眾通常對于一個創作者的要求是跟時代同行,因為創作本身如果不是反映時代主脈絡的,就不會具有代表性,而只能朝著小眾方向發展,然而對于創作者來說,每一個時期都能準確地把握住時代脈絡也不現實,因此,就有需要一些創作者挪挪窩,讓新鮮的血液進來,但這并不好做。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影片《狗陣》背后的創作者就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無法自拔,卻不愿意看看時代的主脈絡的人。《狗陣》的故事很簡單,一個刑滿釋放的青年與西北地區的家鄉乃至家鄉泛濫的流浪狗之間的故事,青年與一條流浪狗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段友誼幫助了青年自己完成了救贖。
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但是創作者明顯想要通過這個故事重現自己往日的輝煌,因為管虎這個創作者曾經的輝煌在于一部影片《斗?!罚酒瑑叭皇穷愃朴诮忝闷淖髌罚窍啾容^前作,本片乏善可陳。
為什么會有這么顯著的差別在里面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本片的框架很有問題,救贖要發生,就必須要有一定的條件,流浪狗之所以是流浪狗,因為沒有人在乎,沒有人收養,更沒有人注意。但是本片中的刑滿釋放的青年是有人在乎,有人注意,有人收養的。這顯然與創作者想要將流浪狗與青年強行建立關系這個脈絡扭曲了。
這本就是不相干的兩個具有一些特性的物種,但是創作者想要讓這兩個人發生本質的關聯,這就有點難,而創作者本身的功力并不夠,或者說功力夠了,但對應的演員的篩選以及角色的豎立并不服眾,因此,難以讓本片擔當自己本來的期待。
如果本片的角色被設定為一個拾荒老人,或者是一個孤寡老人的話,流浪狗與之搭配就顯得非常出色,哪怕是青年的鄰居老人來飾演青年這個角色,顯然也比青年更加適合,但是創作者顯然覺得大熒幕上的老年人無法具有普遍的號召力,于是,青春活力的彭于晏加上流浪狗題材,不僅僅是在話題上可以保持一種先鋒性,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輕觀眾,然而創作者顯然是不很了解年輕觀眾。
作為第六代導演代表性人物,管虎有著自己的獨特性,在執導初期也有過很多的好作品,因為這些好作品,管虎本人也被國內的青年文藝影迷們備受推崇。但是管虎身上卻有著第六代導演普遍的烙印,那就是傲慢,傲慢用對了地方可以被稱為孤傲,但用錯了地方之后就只剩下可笑了。
第六代導演從剛開始涉足電影領域到如今這個年紀,三十多年期間,不僅僅是創作者本人的年齡有了增長,而關注他們的影迷們也有了年齡上的增長,年齡上的增長是伴隨著觀影數量的增長而存在的,因為看多了電影,自然會對于電影中熟悉的套路有所耳聞。這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影迷們日益增長的對于國產電影普遍的質量要求與創作者落后的創作能力之間的矛盾。很顯然,在管虎這個第六代導演這里,表現得很尖銳。
創作者的傲慢在于他既不了解自己的觀眾,也不了解自己所處的時代,因為以往的創作紅利太誘人了,也太容易獲得了。以往輕而易舉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獲得的榮譽和利益現在在存量時代卻變得舉步維艱了。當國外電影節無法成為國內院線暢通無阻的星光大道之后,他們卻也并不愿意俯下身來看看這個時代,更別提那些已經成長起來的中國影迷了。
因此,即便是本片在戛納電影節上有所收獲,但這并不足以改變本片的本質,那就是創作者將自己架空在一個時代,且用自己鑄就的圍城把自己圈起來,隔離這個時代的同時也隔離了最廣大的觀眾,更別說一直關注他的影迷了。
《狗陣》就是這樣一個別扭的產品,如果它上映在二十年前,或者是十年前,那么它所獲得的贊譽普遍高過今天的,但是時代就是這么有意思,時至今日,當創作者依舊是沉浸在十年前的自己,二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的自己不能自拔的時候,觀眾們自然會用腳去投票,這樣的創作還想要贏回觀眾的心,自然不可能。
然而創作者卻依舊是沉浸在自己的夢中不愿意醒,這或許是第六代導演的通病,曾經的先鋒到現在的頹敗,他們很好的上演了一個人是如何落后于時代的,落后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自知,舊有的知識體系如果不能更好的適應這個時代,那么就需要改變,但是偏偏他們改變起來卻很難,因此,他們離開這個舞臺的倒計時就已經上演,現在離開還算體面,當然,并不是誰都愿意高風亮節少賺一點。
你好,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