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禾賽CEO李一帆在激光雷達技術發布會上說,行業這么卷,激光雷達業務怎么盈利,這個問題要解,答案是做海外市場,做非車載。技術發布會的配圖是:在中國練肌肉不掙錢,在海外秀肌肉掙錢。
事實上,并不是激光雷達不賺錢,而是曾經過于賺錢,導致華為不得不進來降成本,推動普及。華為的激光雷達業務在幾年內市場占有率大幅增長到接近30%,排名第二,ADS4.0配套會配備512線主激光雷達,不貢獻利潤是不可能的。速騰(參數丨圖片)聚創在車展前發布會強調了可定制化激光雷達方案,2000線也可以談,按照這個技術進展,未來幾年的百萬級豪華車,必須配備2000線激光雷達。
全球90%以上的激光雷達來自速騰聚創、華為、禾賽等中國品牌廠商。激光雷達的價格從2017年的20萬元,降到了2025年的1000元上下。當然了,2017年的是機械激光雷達,2025年已經是MEMS微機電系統,功能更強價格在8年里降低了200倍。。。這么卷下去,非車載激光雷達也會大規模普及,全球很快就只有中國廠商研發激光雷達。禾賽在發布會上就提出用偏振光技術解決激光雷達探測距離問題,從目前的200-300米延伸到600米,這對于車輛安全非常有幫助。有意思的其實是命名,禾賽的這個產品叫“千厘眼”,確實不到1000米,不能叫“千里眼”。
因為有華為在那里降成本,這讓速騰聚創、禾賽等激光雷達企業不得不繼續搞高端產品,搞更高性能的產品,這就是在國內汽車行業練肌肉的過程。但無論如何練肌肉,在國內配套都很難賺錢,原因也是因為有競爭對手在繼續搞科技平權。你以為投入巨資搞出來的產品創新就可以享受技術紅利,結果剛發布,對手也有類似產品了。你咋整,只能去開拓國際市場,比如去給歐美日韓企業配套,畢竟,它們都不能用華為的產品。
所以,華為某種程度上把海外發達國家市場讓給了激光雷達同行。雖然速騰聚創、禾賽肯定不想接受這樣的結果,但這樣的結果未嘗不是好事。激光雷達不僅是智能網聯汽車的標配,更是割草機、人形機器人、低空飛行器的標配。通過國內技術競爭,最終形成對海外產品的碾壓式優勢,這對中國高科技產業而言是偉大勝利。????????
雖然MEMS的激光雷達具備自校準能力,但作為事關車輛安全的核心測距裝置,它本身的完好性應該有定期的第三方檢測來保障安全。隨著激光雷達成為智能汽車的標配,對關鍵傳感器的實時在線第三方校準將成為保障車輛安全的關鍵技術手段。期待ICT行業盡快拿出方案,在高端技術裝備基礎上,再通過技術創新,形成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的碾壓式創新。。。最好各行各業都在中國市場搞創新練肌肉,去海外市場秀肌肉賺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