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于冷戰時期的蘇聯陸軍,都有一個疑問:為什么他們要同時裝備T-64、T-72和T-80這三款結構相似、性能也差不多的坦克呢?
T-64、T-72和T-80三者之間的關系,用一句話總結就是,T-80是T-64的燃氣輪機版本,T-72是T-64的簡化可靠版本。所以想搞清楚三者的研發歷程,就要從最早服役的T-64講起。
其實T-64的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初。那時候,蘇聯的戰后第一代中型坦克T-54剛剛服役,于是開始了下一代中型坦克的研發。當時蘇聯的下塔吉爾設計局拿出了“140”工程,哈爾科夫設計局拿出了“430”工程,玩兒《坦克世界》和《戰爭雷霆》的朋友,肯定都熟悉這兩款坦克。
當時蘇聯對于下一代中型坦克的重量有嚴格要求,就是不能超過36噸,也就是第一代坦克T-54的重量。重量一樣,然后火力、防護、機動還要更強,可把兩個設計局難壞了。雖然兩個設計局都采用了大量新技術、新設計,但因為車重的嚴格限制,導致兩個工程在性能上跟T-54都沒有拉開足夠的差距,比如兩個工程采用的D-54TS型線膛炮,雖然炮口動能比T-54的主炮提高30%,但因為口徑還是100毫米,所以威力并沒有革命性的提升。而且新技術的采用,還讓坦克的可靠性大大下降。
更嚴峻的是,50年代末,英國的“百夫長”坦克換裝了威力強大的L7 105mm線膛炮,美國的M60不僅也采用了這款主炮,坦克的裝甲也更厚了,無論是140還是430都無法與這兩種坦克對抗,因此蘇聯決定把“140”工程下馬,潛力更大的“430”工程繼續改進。
不過“430”工程的改進需要時間,但西方的二代坦克即將服役,所以蘇聯當局命令下塔吉爾設計局拿出一款過渡型坦克盡快服役。由于時間緊迫。下塔吉爾設計局選擇在成熟的T-55坦克基礎上進行改進,把T-55的底盤加長,炮塔座圈直徑加大,以裝上140工程的炮塔,又把D-54TS 100mm線膛炮的膛線磨掉,變成一門115mm的滑膛炮,這就成了T-62。
而繼續改進的“430”工程,則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主炮雖然也采用了115mm的滑膛炮,但改成了分裝彈藥,配合獨特的轉盤式自動裝彈機,使得坦克乘員從4人降到了3人,這在全球還是第一次;車體和炮塔前部采用了復合裝甲,這在全球也是首次,讓坦克對破甲彈的防護力比均質鋼提高了好幾倍;全新的二沖程柴油機體積小,重量輕,功率大;鋁合金小直徑負重輪和筒式液壓減振器,大大降低了行走裝置的重量,改善了坦克行駛的平穩性,提高了坦克在起伏地形上的行駛速度。總之,一系列革命性的技術,讓這款新坦克在火力、防護和機動逆天的同時,尺寸居然只比T-54大一點點,車高甚至還矮20公分,而車重居然真的控制在了36噸!
1966年,蘇聯迫不及待地將這款超級坦克投入現役,這就是大名鼎鼎的T-64。而在1969年,蘇聯還為T-64換裝125mm滑膛炮,坦克重量僅僅增加到了38噸,但火力猛增,一舉壓倒了西方最強坦克“酋長”的120MM線膛炮。再加上60公里的時速,和全球第一的防護力,這款超級坦克,幾乎讓當時的西方絕望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