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配置”高配到反常的發布會。
4月21日,上汽通用別克一口氣推出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同步發布自研整車平臺“逍遙”,并亮相首款百萬級新能源MPV“別克世家”。
從品牌、平臺、產品、技術的一次性ALL IN,將上汽通用從過去的產品為主線的營銷節奏中剝離開。即便如此,到場的很多人仍然認為,別克這場發布會的主角依舊離不開GL8,但是一口氣打出“四位一體”的底牌。
如此看,高到反常的發布會,別克試圖解決所有合資品牌當下面臨的一個核心難題,如何重新進入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敘事體系?
至境,是別克在新能源時代的重新出場方式
新能源車越多,消費者的選擇起來就越難,到底是看續航,還是看智能化,還是看哪家更敢卷價格?沒人拎得清。
但真正的問題是,這些看起來都很強的車,開過幾年之后還行不行?能不能一直好用、好開,服務在線?答案往往藏在品牌背后。別克這次發布全新的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說的就是這個事。
新能源時代,你不只是買一輛車,而是選一個能長期托付的技術體系。
“至境”這個名字背后的分量不低,它講了四件事,行穩、精質、舒享、富有遠見。說白了,就是開著要安心、用著要講究、坐著要舒服、幾年后還能跟上時代。聽起來不炸場面,但卻是新能源用戶真正關心、卻不容易做到的事。
和很多品牌用配置堆起來的高端不同,別克把“至境”的品牌主張,直接落到了第一款車上。它叫“別克世家”,是一臺百萬級新能源MPV,不存在炫技,只強調體驗的完整性。從動力到空間,從座椅到場景,它提出了一個新概念:“OMPV”有機移動私人空間,進而重新設計了乘坐感和使用場景。
比如,座艙可以是家庭影院,也可以是一人獨處的靜謐空間;車里不僅有零重力座椅,還有五恒舒適系統,甚至燈光和座椅角度會跟著場景一起變化。
同樣,“至境”不是做給所有人的,它是為那些對車有長期期待、對出行有細節要求的人準備的。對別克來說,它不只是一個新子品牌,更是一種新的表達方式。不再用老合資的語言講故事,而是用新能源時代的語法講信任。
從中國出發造一整套新能源系統
別克這次沒說情懷,反倒是把體系直接攤在了桌上。
整車架構逍遙的發布,看似是一場平臺級的升級,但是一個明確的信號:從現在起,別克不靠總部輸入,而是靠自己寫代碼、定接口、造車。
現場的媒體幾乎都在講“逍遙”這個架構是個里程碑。不是因為參數多,而是因為它的出發點是中國。這是第一套由中國團隊主導開發的合資整車平臺,真正從用戶場景、政策節奏和本地生態出發,構建出來的新能源系統。
不是適配中國,是中國主導。
平臺的技術邏輯很干脆——轎車、SUV、MPV三種車身;純電、插混、增程三種動力;前、后、四驅三種驅動。
但別克更想強調的,是它的組織方式。從底層把動力、底盤、智駕、智艙四個系統做了深度融合,讓整車節奏一致、體驗流暢,這是傳統合資品牌一直缺乏的“協同感”。
平臺好不好,不能光看發布現場說了什么,而要看下線的第一臺車能不能立得住。別克把“逍遙”交給了別克世家,一款百萬級新能源MPV。這不是魔改GL8,是架構級重寫的一臺旗艦車型,系統能力一口氣拉滿。比如900V高壓+6C超快充電池,10分鐘能充350公里;聯合Momenta的城區L2級智駕系統,不依賴高精地圖,能主動接管還配了閉眼自動退出機制;智艙搭載高通8775芯片、AR-HUD與零重力座椅,全車八屏聯動,響應不靠按鍵而靠主動識別。
技術平臺的真正價值,是落地量產后的確定性。這一次,別克沒用“逍遙”當噱頭,而是當節奏表來用。
在接下來12個月,這個平臺將支撐別克推出6款新能源新車,從轎車、SUV到MPV全面落地。對于一家合資品牌來說,是第一次用平臺去證明:合資車企也能跑出速度,也能造出系統級產品。
別克說,“會有的”和“正在做”是兩碼事
參加了很多發布會,最讓人警惕的一句話,往往不是“XX技術領先”,而是“未來可期”。令人戲謔的是,很多平臺的命運,止步于藍圖,很多概念車,也永遠停在舞臺上。
而別克這次最不一樣的地方,在于節奏感,定下了明確的時間表。
未來12個月,別克將在“逍遙”平臺上落地6款新能源車,覆蓋轎車、SUV、MPV三大主力區間。這不是鋪攤子,而是打通各環節之后的集群式爆發。從節奏上講,它甚至比很多新勢力更快。
更重要的,是戰略口徑的變化。別克明確提出,從2025年起,中國市場將不再推出燃油新車,全部新車型將是新能源。這是一家合資品牌第一次公開把“電動化全面轉型”作為基本盤,而不是一個試驗。
在自主品牌主導話語權、用戶期待轉向長期價值的背景下,這一判斷意味著別克已經從過去的等待全球方案,轉變為本地為先、自主為主。
你會發現,別克這場發布會講得不是可以做,而是開始做,重點在于已經動身。更深一層看,“至境+逍遙”給之后的別克畫了一條清晰的線。別克不再用上一代的合資思路追趕新能源,而是用本地化的組織重構去搶占用戶的信任。
真正有決心的轉型,不靠宣言,而靠明確的時間表和跑通體系的第一步。這正是別克此刻給出的信號:靠體系、節奏和兌現,一點點把“合資還能不能做新能源”的問題,變成一個可以回答的命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