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京東發布了一封“公開信”,直指某競對平臺通過“二選一”政策限制騎手跨平臺接單,導致京東訂單延遲,矛頭直指美團。
4月22日,劉強東在4月21日化身騎手送餐被大肆報道,成了標志性事件。報道還稱劉強東當晚請騎手吃火鍋,喝到“斷片兒”,強化了京東高舉高打全面進入外賣的舉措。
不用隱晦,“某平臺”就是美團。美團當即也給予了全面回擊。不過,這場外賣行業的對攻戰,最后“吃瓜絡”的恐怕是第三方。
京東vs美團:外賣開打
京東在4月21日發布了一封“致全體外賣騎手兄弟們的公開信”,直指某競對平臺通過“二選一”政策限制騎手跨平臺接單,導致京東訂單延遲。為此,京東宣布對超時20分鐘以上的訂單全部免單,并承諾為被競對封殺的騎手提供充足單量保障收入。
信中還對某平臺提出五項“靈魂拷問”,質問其是否尊重勞動者權益、是否真正支持自由接單等,矛頭直指美團的外賣生態模式。
但美團當晚即通過三份聲明逐條反駁,強調“從未限制騎手跨平臺接單”,并曬出京東內部群公告截圖,揭露京東要求全職騎手“禁接其他平臺訂單”的事實。此外,美團還反指京東要求商戶承擔30~50%高比例補貼,導致商戶主動減少京東訂單。
劉強東披掛上陣、推波助瀾
4月22日,劉強東在4月21日化身騎手送餐成了新聞頭條。劉強東4月21日化身騎手送餐的行為,被外界解讀為“10年前送快遞”的升級版營銷。從實際效果看,這一事件確實引發廣泛關注:用戶曬出與劉強東的合影,京東外賣訂單量在短期內激增。
但過度曝光也帶來風險——網傳“劉強東日單量單排第一”的虛假信息,迫使京東緊急辟謠,暴露出輿論場的不可控性。
劉強東當晚宴請騎手時的講話,透露出京東的戰略意圖。他強調“騎手退休后要有保險”,直指美團等平臺騎手缺乏社會保障的痛點這與京東此前推出的全職騎手五險一金政策形成呼應,試圖構建“關愛勞動者”的企業形象。
但美團反擊稱,京東的高薪承諾存在水分:騎手實際收入與單量密度掛鉤,而京東訂單分散導致每趟僅能配送2-3單,總收入未必優于美團。
這種“做秀”策略的可持續性存疑。京東外賣日訂單量雖突破500萬單,但僅為美團非餐飲品類日單量的四分之一。若無法在商家數量——京東45萬vs美團1450萬——和用戶心智上實現突破,劉強東的個人IP可能淪為“流量泡沫”。
京東的“破壞性創新”,吃相一直很難看
京東進入新行業時的“激進打法”再次顯現。2024年京東養車推出“震虎價”,宣稱“比途虎低5%”,引發途虎養車起訴其不正當競爭,案件至今未決。
此次外賣戰役中,京東延續了“高舉高打”的風格:通過免傭、補貼、社保等政策制造輿論熱點,同時利用劉強東的個人影響力放大聲量。
這種策略的短期效果顯著。京東外賣上線40天日單量破百萬,百億補貼推出后單量再增5倍。但長期來看,其模式面臨多重挑戰。
有報道稱京東要求商家承擔部分補貼,導致中小商戶利潤壓縮。就算是高薪吸引、社保背書,騎手仍然可能因單量不足而流失。
而美團的應對還是頗具“老江湖”特色則更顯老辣。除了法律層面的反擊,美團同步調整算法降低餐館抽傭,并通過“人機協作”計劃、即美團在嘗試無人機配送,提升效率。
外賣格局重構:京東殺入、美團穩守,餓了么危局
當前外賣市場呈現“一超多強”格局:美團以67.4%的份額占據主導,餓了么背靠阿里維持30%左右,京東外賣尚處早期階段。
京東的入局短期內難以撼動美團,但可能加速行業分化。美團需在用戶體驗(如配送速度)與騎手權益(如社保)間找到平衡,避免重蹈“二選一”爭議。
餓了么這個已經開始沒落的外賣平臺,若無法在補貼力度和服務創新上與京東競爭,市場份額可能進一步萎縮。
價格戰可能導致商家利潤下降,而騎手權益保障的提升將增加平臺成本,最終轉嫁至消費者。
小 結
京東以創始人背書、高福利政策與輿論攻勢攪動外賣市場,試圖打破美團一家獨大的格局。而美團通過技術優化與業務多元化鞏固護城河。
短期內,兩強相爭可能加速行業洗牌,但餓了么的生存空間或被進一步壓縮。
聲明:文中使用圖片除特別注明外,包括封面圖片均來自百度圖片搜索結果。如涉及使用不當請聯系編者刪除。
提示:
* 本文為“食材界”原創,歡迎業內外媒體轉載。轉載請在后臺回復“轉載”了解相關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