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費,應當盡快從家電等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轉向推動房地產消費。自2024年九、十月份起,國內為刺激消費,出臺了一系列組合政策,包括對購買新能源汽車、汽車以舊換新給予補貼,對家電購置提供優惠,2025年更是將補貼范圍擴大至手機、PAD、可穿戴設備等電子產品。
回顧過往,這些補貼力度確實不小,但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究竟能產生多大的拉動效應?
在我看來,該政策主要發揮短期刺激作用,其效應在2025年一季度乃至2024年四季度已部分顯現。若期望依靠現有政策,在2025年下半年仍能大幅提振消費,顯然過于樂觀。
進入2025年,中美關稅戰成為新的變量。面對美國加征關稅,中國采取對等反制措施。若關稅談判短期內無法取得突破,意味著中美貿易關系面臨脫鉤風險。2024年,中國對美出口商品約5300多億美元,貿易順差達3600多億美元,如此龐大的貿易規模,難以被單一國家或地區市場填補。一旦這些原本出口美國的商品回流國內,勢必加劇國內市場競爭,對物價和消費造成負面影響。
因此,當下若要提振消費、緩解關稅戰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壓力,必須高度重視房地產消費。一方面,房地產作為不動產,受美國關稅政策的直接沖擊較小;另一方面,自2024年10月起,房地產市場雖多次顯現回暖跡象,但整體仍較為脆弱。此時出臺相關政策,有助于推動房地產消費,進而拉動中國經濟增長。
此外,針對“人口減少,房地產需求下降”的觀點,實則存在誤區。無論是有房家庭的改善性需求,還是無房家庭的剛性住房需求,依然客觀存在。
在房價下行的背景下,消費者因擔憂資產縮水而持幣觀望。從金融行為學角度來看,人們對潛在損失的規避心理與生俱來。
所以,若想提振房地產消費,國家層面需適當容忍房價合理上漲。而且,房地產對上下游產業的帶動作用,遠超手機、汽車等行業,對消費的提振效果更為顯著。
免責聲明:以上任何內容均來源于市場公開信息,僅供您參考與學習觀摩,該內容不構成對任何產品的購買、拋售或持有的建議,不作為您做出可投資的依據,您應自主投資決策,自行承擔資風險與損失。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