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毛澤東作為我們的開國領袖,引領我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帶領中國人民站了起來。毛主席作為一名堅定的唯物主義革命家,一直都是人民史觀的擁護者。在他老人家看來,包括自己在內的中共黨員都是歷史大勢的選擇,因此中國革命的主體永遠都是偉大的中國人民。
為此,毛主席才會在天安門城樓上留下振聾發聵的那句:“人民萬歲”。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在唯物論的指導下,我們逐漸用科學史觀代替了英雄史觀,將歷史的發展根本聚焦在了社會的客觀發展。
因此一句口號應運而出,既沒有朱元璋也有李元璋,沒有李世民也有張世民。對于這一論調,毛主席也很贊同,可能在他看來,沒有毛澤東也會有李澤東。但是對于我們后人而言,毛主席對于中國革命的作用,真的可以這樣簡單概括嗎?
在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中,量變引起質變,質變推動量變。而毛主席對于中國革命的發展無疑是那個至關重要的質變。雖然說,民族獨立與國家解放是中國革命的大勢所趨,但毛主席作為一個變量,無疑是大大縮短了這一過程,并開創出了一條正確的革命道路。
1840年鴉片戰爭結束以后,中國所有在封建時代積累的財富與驕傲都淪為了殖民體系的養料。我們的領土,資源,人口,信仰都在一夜之間發生了癌變。一切的美好都不再屬于我們,中國人從東亞地區的強人淪為了世界市場最低端的奴工。
落后就要挨打,對于十九世紀的世界而言,由皇帝和地主堆砌的封建官僚聯盟就是無法戰勝由資本財富驅動的武裝商人與冒險家。當遮羞布落地的那一刻,麻木的國民,軟弱的官僚,落后的發展,崩塌的信仰,為我們交織除了一首絕望的地獄之歌。
然而,在面對帝國主義入侵的初期,中國人并沒有直接放棄抵抗。在一次次的屠殺與戰亂中,舊有的地主階級以百姓為耗材,艱難守住了中國最后的主權,新生的城市精英則以未來做賭注,同西方交換出了中國脆弱的發展。這二者的交織,便是舊民主主義革命。
然而,無論是鄉間地主還是城市精英,他們都無法支撐起偉大的中國革命。而歷史也是如此,即便清朝滅亡,中國也沒能迎來新生。辮子剪掉后,地主精英化作了軍閥聯盟,為了控制更多的人口和土地,全國上下都是軍閥混戰民不聊生。
同樣,住在城市,代表先進的老師,學者,商人,記著也依舊擺脫不了對于外國人根深蒂固的恐懼,為了維持一個虛假的十里洋場東方巴黎,那賣國求榮也不是什么沒法接受的事情。
不光是中國,對于亞非拉所有后發國家而言,舊地主孕育的軍閥和新資本創造的買辦都是落后國家必須忍受的怪胎。這二者為了奪取政權都會不顧百姓的死活,更要命的是,無論哪一方獲得政權,最后都會將其墮落為特權。
如果不出意外,中國要么變成一個大號緬甸,要么變成一個大號墨西哥。或者綜合二者的糟粕,化為東亞印度。事實上,歷史本該就是如此,因為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奪取了全國政權,蔣介石的民國到來了。
作為一個落后地主與賣國買辦在帝國主義威脅下互相妥協的產物,這個民國從出現的那一刻就帶著腐敗的腥臭味。燈紅酒綠的霓虹燈下是凍死的孤兒,廣袤土地里被桎梏的則是飽受饑荒折磨的農民。如此場景,直到今日都在南亞次大陸復現。
但是,因為那個人的出現,我們才打破了這個注定要走向毀滅的歷史輪回。毛主席真正確立領導地位的時間是在1935年的遵義會議,可謂是真正的臨危受命。在此之前,處于萌芽期的中國共產黨依舊沒能走出舊民主主義時期的錯誤思想,一位執著于對大城市的奪取和固定根據地的控制。
那時的中公作為共產國際的分部,執著于控制某一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來爭取蘇共的支持。對于毛主席深入農村,深入農民,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戰略,當時的蘇區領導班子完全是嗤之以鼻。因為照搬了蘇俄革命的經驗,當時的中共中央無法容忍在農村開展社會主義革命。
好在長征結束后,客觀事實的真相才證明了團結農民搞好革命根據地才是中國革命走向獨立自主的正確答案。而也是堅定走好獨立自主這條道路的原則,才讓中國真正獲得了新生。毛主席的偉大,在于其擁有著世界頂尖的戰略眼光,可以說是真正的身居茅廬可定天下大勢。
毛主席對中國革命的領導起源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這一時期正好是全世界列強的衰退期。一戰的余威,經濟大危機的破壞,紅色巨人的矗立,這些事情都讓老牌的西方帝國主義焦頭爛額。
因此這一時期對于中國而言就是千載難逢的發展窗口期,事實上這也是日本選擇在這一時期大肆侵略中國的原因。
然而,軟弱的國民政府卻無視這一機會,并先后縱容東北華北地區的淪陷。但好在趁著這一窗口期,中國革命至少保住了以毛主席為首的這一代領導班子,并積蓄出了從萌芽到成熟的力量,沒有重蹈太平天國和孫中山臨時政府的覆轍。
直到解放戰爭爆發,毛主席才真正迎來了他這一生最頂峰的舞臺。因為此時的世界正處于舊殖民體系的瓦解和美蘇雙格局成型的前夜,又是一次能擺脫帝國主義遙控的有利時機。
整場解放戰爭,毛主席都走在了完全正確的道路上,尤其是在柏林危機爆發時,他老人家連續發動三大戰役,徹底消滅了蔣介石在長江以南的勢力,斷絕了美蘇將中國分成兩半的可能。
而解放戰爭結束后,毛主席又再度力排眾議,并打贏了抗美援朝戰爭,為中國的發展贏得了一個安定的空間。直到他老人家逝世前,都一直努力為中國在兩極格局之間尋找屬于自己的發展空間。
因此,毛主席對于中國革命而言是至關重要且不可替代的。首先,亡國滅種對于這個地球的歷史從不是什么罕見的選項,能獲得民族獨立與民族解放本就是無數中國人付出犧牲與熱血的結果。而毛主席的出現不僅大大縮短了這一時間,還帶領我們走出了一條正確且嶄新的道路。
參考資料: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發展新三民主義的緣由探析 》陳國忠
《毛澤東歷史主動思想及其當代啟示——重溫《新民主主義論》周樹輝
《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中群眾路線思想的科學內涵及當代價值研究》李佳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