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藝術,自古以來便是人類情感與思想的載體,它如同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穿越歷史的長河,見證著時代的變遷與文化的演進。在中國這片古老而充滿活力的土地上,藝術家們始終肩負著探索與創新的使命,他們以獨特的視角、敏銳的感知和無畏的勇氣,不斷突破藝術的邊界,試圖在時代的浪潮中掀起一場場未完成的藝術革命。
“破界”一詞,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中國藝術家們在藝術創作道路上的不懈追求。他們打破傳統與現代的界限,跨越東方與西方的文化隔閡,融合不同藝術形式與媒介的壁壘,以全新的理念和手法,重新詮釋藝術的內涵與外延。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挑戰了既有的藝術規則,更引發了觀眾對于藝術本質、社會現實以及人類精神世界的深度思考。
然而,這場藝術革命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個持續演進、不斷深化的過程,充滿了未完成的探索與未知的可能性。藝術家們在探索的道路上,始終保持著對未知的好奇與敬畏,他們深知藝術的邊界是無法窮盡的,每一次的突破都只是新的起點。正是這種未完成的狀態,賦予了藝術永恒的魅力與活力,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們前赴后繼,投身于這場偉大的藝術革命之中。
此次“破界——中國藝術家未完成的藝術革命線上特別展”,旨在通過線上展覽的形式,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更多的人能夠領略到中國藝術家們的創新精神與獨特魅力。在這里,你將看到來自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藝術家們的作品,它們或以傳統技法為基礎,融入現代元素;或以數字技術為手段,展現傳統意蘊;或以跨學科的方式,探索藝術與科技、哲學、社會學等領域的融合。這些作品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藝術的夜空,也為我們指引著前行的方向。
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展覽,能夠激發觀眾對于藝術的熱愛與思考,讓更多的人感受到藝術的力量與魅力。同時,也期待更多的藝術家能夠加入到這場未完成的藝術革命中來,以他們的智慧和才華,為中國藝術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共同書寫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華章。
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場“破界”的藝術之旅,在未完成的藝術革命中,尋找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
北京墨真書畫院編輯
老圃題《破界》
老圃,現為國家畫院研究員,北京人。師承林鍇先生、葉淺予先生、吳作人先生、李苦禪先生、張立辰先生。一九七八年考入中央美院國畫系,二零零二年考入中央美院首屆博士課程班。二零零四年歷任榮寶齋畫院教務處處長,中國畫創作研究中心主任,榮寶齋畫院名家工作室教授,北京文史館館員、東方鄉土藝術創作研究院院長。
《表叔》
表叔是家里最歡迎的客人,每年秋天,他都會帶著一些山貨來家里小住。核桃、大棗、栗子、山楂,還有像黃金一樣的小米,又大又長,里面住著三四個籽粒的花生。
表叔的個子不高,清瘦,干巴巴的,看起來很是精明干練,說話帶著濃重的山里口音。那時候我還小,記得他住在大山的那邊,離我們這里很遠很遠,像遠隔千山萬水。
他每次來我家時,肩頭總是搭著搭褳,垂下來的兩面,都有個大大的口袋,搭褳大約有四五尺長,口袋里能裝下很多東西,大到點心、果盒,小到針頭線腦,他的口袋是個百寶囊,一旦遇到急用,他就像個魔術師,將手伸進去鼓搗鼓搗,要什么就有什么。搭褳也可以放在馬背上,“上馬子”就是因此而得名。
除此之外,他還有個大大的灰布兜子,總是背在身上,我很好奇,問他里面裝著什么,每次他都眨巴眨巴狡黠的小眼睛說,“孩子家家的,少打聽,這是大人們的事兒”!后來見他經常晚上出去,很晚才回來,第二天早上又早早地出去,回來聽他和父親的對話,才知道原來表叔喜歡打獵。布兜子里面裝著打獵的鐵夾子和做誘餌的藥丸。在我的印象里,他十回出去九回都是空手而歸的。
那年月,生活很艱難,家里一年到頭,吃的都是粗糧。春天青黃不接的時候,還要靠野菜度日呢。表叔是家里的貴客,每次來訪對于母親而言,都會讓她十分的為難。我們小孩子,成天到晚沒心沒肺的,最盼望來客人,好沾一下客人的光,改善改善生活。
所謂的改善生活也是極普通極簡單的,烙幾張白面餅,炒一盤素白菜,攤一盤雞蛋,一壺老白干燒酒而已。每次吃飯都在炕上放上一張小桌兒,父親和表叔相對而坐,邊吃邊聊閑片兒。我和弟弟躲在堂屋里,聞到了飯菜的香氣,嘴里流著口水,心里像有許多小蟲子在爬,不時地走到門前。悄悄地把門簾兒掀開一條小縫,偷偷地往炕上瞄幾眼,看看他們吃完了沒有。
每次都被母親發現,狠狠地教訓了幾句后,就把我們趕到院子里去。等客人吃完飯,父親陪著表叔喝茶,媽媽把我們叫到屋里,把剩下的烙餅分給我和弟弟吃,媽媽舍不得自己吃上一口,因為太少了,三口兩口就吃完了。我和弟弟舔了舔嘴唇,看著媽媽,她說,沒有了,趕快出去玩吧。
后來我上了大學,表叔也老了,腿腳不利索,來的次數漸漸地少了。次年暑假回來,父親告訴我,山里的表叔沒了。我聽了很驚訝,好好的一個人,怎么說沒了就沒了呢?后來,問了母親才知道,表叔老了以后渾身都是病,家境艱難,沒能及時救治,所以病情便日復一日的嚴重了。
平日里,又沒人照顧,表哥外出打工,一年到頭回家的時間是有限的,表叔的老伴去世得又早,只剩下表叔自己。那一日表叔的病發了,正趕上家中沒人,病又來得急些,他就這么孤單單地走了。
事情已經過去許多年了,表叔的故事似乎就發生在昨天,那個熟悉的,親切的干巴老頭,正背著山貨,步履蹣跚地走在曲折狹窄的山間小路上,搭褳里裝著大棗、核桃、花生……,還有那個神秘的灰布兜子,我多想再悄悄的走到門前,把門簾輕輕的掀開一條縫,再瞄一眼,他和父親吃飯的情景。
北京墨真書畫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專注于學術研究,組織開展大型書畫展覽、全國采風、公益事業以及國際交流活動的企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