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9日,諾安基金的一則公告顯示,楊谷將不再擔任諾安基金副總經理一職,原因為“專注于投資工作”。
這是包括南方、萬家、易方達等多家基金公司出現高管卸任回歸基金經理本職崗位的又一案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趨勢似乎愈發明顯。
早在2007年,在公募基金行業尚未廣泛流行績優則仕的年代,楊谷便已成為諾安基金的副總經理。
從2007年到2025年,楊谷高管與基金經理的雙重身份保持了18年。
作為管理基金近20年的老將,楊谷管理的諾安先鋒,從2006年2月任職起至今,約19年共取得812.99%的任職回報,年化回報為12.22%。
可以說,這是一位難得的“雙十”基金經理。
今年以來,截至4月23日,楊谷管理的4只基金均取得了正回報,諾安先鋒收獲了4.15%的正收益。
數據:Choice,截至4月23日,下同。
楊谷的組合,專注投向那些他認為實際能力被明顯低估的上市公司。
這些標的,往往處于產業鏈的瓶頸位置,在行業產能持續出清的背景下,這些公司反而新增了先進產能;
一旦下游需求出現新生長點,它們容易表現出顯著的業績彈性。
正值基金一季報披露,和六里投資報(liulishidian)一起來看這位老將在今年一季度有著怎樣的調倉動作。
1、卸任諾安優勢行業
在管基金總規模為51.73億元
今年3月,楊谷卸任諾安優勢行業基金經理一職。
楊谷在這只基金上的管理時間不長,僅1年半左右的時間,取得了5.15%的正收益。
卸任后,這只僅有0.33億元規模的小基金被交由吳博俊、鄧心怡共同管理。
由于規模不大,這只基金的卸任對楊谷管理規模的影響也微乎其微。
截至一季度末,楊谷的管理規模為51.73億元,較上年末略增0.42億元。
諾安先鋒在一季度雖有1.20億份的凈贖回,但基金凈值在一季度上漲7.79%,基金規模變化不大,仍有39.06億元。
2、倉位逐漸回升
重回85%附近
總體來講,楊谷的投資風格側重于自下而上尋找成長股。
但在倉位上,拉長時間來看,也會有一些大的擇時操作。
結合過往來看,諾安先鋒倉位最高時曾達到過90%以上,主要出現在2021年。
2022年一季度,諾安先鋒倉位驟降,從92.67%調降至69.96%;
其后,基金經理慢慢地逐漸增加倉位。
一定程度上,倉位的回升喻示著基金經理對手中標的看好,也是市場水溫的直接體現。
截至一季度末,諾安先鋒權益倉位為86.69%,較上年末上升6.21個百分點。
楊谷管理的另外三只基金,諾安精選回報、諾安優選回報和諾安進取回報的倉位同樣在85%上下。
3、增持CXO:
新進昭衍新藥、泰格、藥康生物
從具體持倉來看,由于側重自下而上尋找具有成長性的個股,楊谷在行業上是相對均衡的。
體現在一季報的持倉上,楊谷管理的4只基金共計有15只前十大重倉股,分散在8個行業中;
拿得最重的基礎化工,占比為8.40%,主要是皇馬科技、建龍微納、安利股份;
其次是機械設備,占比6.38%,個股主要是迪威爾和聯德股份;
之后,有色金屬、醫藥、電力設備、汽車、環保占比均在5%以上。
其中,醫藥是楊谷在一季度加倉最為明確的方向。
15只前十大重倉股中,有4只是在一季度最新買入,分別是:
昭衍新藥、新強聯、泰格醫藥、藥康生物。
這之中除了新強聯,其他3只均為醫藥股,并且均為CXO相關。
而CXO對于楊谷的持倉來說算得上是新面孔;
此前在2024年中報時,楊谷持有的醫藥股包括昂利康、愛迪藥業、海爾生物等,之后在下半年即予以清倉;
到2024年末時,楊谷幾乎沒有保留任何醫藥股的有效持倉。
到一季度,醫藥的5%權重都在新買進的CXO上面。
4、增持聚光科技
九號公司
除醫藥外,楊谷明顯增持的還有聚光科技和九號公司:
聚光科技方面,諾安先鋒在原有基礎上增持78.05%,諾安精選回報增持52.32%,諾安優選回報增持30.89%,諾安進取回報增持58.06%;
九號公司上,諾安先鋒增持了16.91%,諾安精選回報增持12.28%,諾安優選回報增持36.92%,諾安進取回報增持49.04%。
先從聚光科技來說,這家國內高端分析儀器的龍頭公司,其實是楊谷持倉中的熟面孔,但每次持有時間都不算長。
最早在2015年,楊谷就曾持有這支個股,拿到2017年進行清倉;
在2017年年報、2019年中報時也曾短暫持有,但都買得不重。
直到今年一季度,這只個股被直接買進重倉,并且是四只基金均重倉持有。
從這家公司來看,2024年上半年,聚光科技實現扭虧為盈,凈利潤在2024年實現同比164%的高增;
而在股價方面,聚光科技在年初以來漲幅頗為顯著,有55.36%的漲幅。
另一只增持的個股,九號公司,在年初以來也有22.91%的漲幅。
這家公司是2024年一季度時進入楊谷的組合,
從2024年2月開始,這家公司的股價穩步上行,一路從22.70元/股漲到今年3月時68.32元/股,相當于翻了兩倍。
而楊谷在九號公司上拿得不算輕,收獲不低。
5、減持納思達、賽輪輪胎
從減持的角度來說,在一季度退出楊谷前十大的公司,主要是賽輪輪胎。
這只個股在2024年末時是楊谷四只基金共同的前十大重倉,但到了今年一季度,四只基金均將這只個股調出了前十大。
賽輪輪胎的股價,長期以來可以說是震蕩上行的走勢,期間的波動幅度不小,楊谷在其中也有一定的波段操作。
比如在2022年上半年,楊谷大幅降低倉位水平時,就也賣掉了不少賽輪輪胎;
之后,2023年四季度,又對其進行了大筆加倉,直接加到了組合的第一大重倉股;
在賽輪輪胎2024年一、二季度迅速上漲后,楊谷又在二季度減持了大概869萬股。
值得一提的是,賽輪輪胎在4月初出現大跌,尤其是美國關稅政策宣布后,由于公司業務中北美市場營收占比較高,股價顯著回落。
可以說,楊谷的這一波減持逃掉了一定的跌幅。
另一只被明確減持的個股,是納思達。
2024年末,納思達是楊谷4只基金共同的前十大重倉,并且是諾安先鋒的第一大重倉股。
但到一季度,諾安精選回報等3只基金的前十大中已不見其蹤影,諾安先鋒則減持了16.98%。
6、專注投向實際能力
被明顯低估的上市公司
在一季報中,基金經理闡釋了自己的選股邏輯:
我們的組合,專注投向那些我們認為其實際能力被明顯低估的上市公司。
這些公司在過去五年宏觀大環境的考驗之后,競爭格局、行業地位、財務狀況都得到強化。
我們的投資標的,往往處于產業鏈的瓶頸位置,
在行業產能持續出清的背景下,這些公司反而新增了先進產能;
一旦下游需求出現新生長點,它們容易表現出顯著的業績彈性。
當第一季度出現機器人產業化進展、AI 算力備用電源等新增需求、AI 有望在新藥研發解決瓶頸環節、深海經濟發展規劃等有利因素,
我們相信這些實際能力被忽視的上市公司,正在迎來增量的業務需求。
過去一年,至少有三件事情預示著內地企業需要更加重視產品驅動、重視研發投入。
一是,2024 年上半年,銷售驅動的企業,發現購買平臺流量的效用持續下降。
二是,小米汽車以產品驅動,一炮而紅。
三是,“胖東來”現象,說明內地市場對于產品質量存在高訴求和強需求。
更加重視產品驅動、重視研發投入,是內地企業在新的全球競爭格局中,繼續開疆拓土的基礎。
在具備這種特征的上市公司身上,我們看到了相關產業和股價的希望。
跨入二季度后,美國全球加征關稅引發全球股市大幅下跌,市場在交易全球經濟將進入衰退的預期。
中國無疑是2018年后,應對貿易壁壘經驗最豐富的國家,股市的估值也處于全球對比下的洼地;
我們相信,優秀的企業有能力應對這些突發的因素。
- 結語-
投資報原創的稿件,有轉載需要的,請留言。
投資報發布的、未標原創的,可直接轉載,但需注明來源和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