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特朗普政府重啟全球貿易戰(zhàn),引發(fā)國際市場震蕩。西班牙國立遠程教育大學歐盟法、國際公法與國際關系教授兼知華講堂基金會副主席哈維爾·波拉斯·貝拉爾拉(Javier Porras Belarra)4月22日在接受《歐洲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美國關稅政策反復橫跳,加劇全球市場不穩(wěn)定性。中國已做好應對長期貿易沖突的準備,歐盟與中國的合作不應是權宜之計,而應被納入其長期戰(zhàn)略布局。
01“關稅平等”只是借口?
關于美國推行“對等關稅”力求“公平”,波拉斯直言,這不過是保護主義的幌子。他分析稱:“美國當前全球競爭力下滑,試圖通過關稅保護本土產業(yè),但中長期效果存疑”。
他強調,世貿組織框架下,全球貿易規(guī)則原本透明開放。“在過去幾十年,中國不僅在內部進行結構調整以提升競爭力,也主動參與國際組織,支持現有多邊貿易體系”。然而,“美國政府如今正在破壞這些規(guī)則,讓我們過去幾十年建立起來的貿易機制變得搖搖欲墜”。
“這種做法并不高明”,他評價道,如果美國真想提升國際競爭力,就該改革本國的經濟結構,推動產業(yè)中長期的發(fā)展戰(zhàn)略,同時促進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其它國家的國際貿易。
02美國關稅政策朝令夕改 沖擊全球經濟穩(wěn)定
波拉斯指出,美國貿易政策的反復無常——如突然加稅又宣布暫緩90天——加劇了市場不確定性。這種波動性破壞了國際貿易的信任基礎:“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受挫,價格上漲、囤貨等現象已開始顯現。”
他警告稱,這種不穩(wěn)定不僅損害全球共同利益,也將削弱美國的國際公信力。而且,美國可能低估了中國的韌性:“中國已通過國內改革和國際合作提升競爭力,并準備好應對長期貿易沖突。”而歐盟雖在貿易沖突中承受力稍弱,但作為全球重要經濟體,必將捍衛(wèi)自身利益。歷史表明,貿易戰(zhàn)沒有贏家,但“中國因其中長期規(guī)劃能力,可能損失更小”。
03歐盟須找準自身定位
面對中美博弈,歐洲必須尋找自身的全球定位。波拉斯認為,傳統(tǒng)上歐盟偏向“大西洋主義”,但如今必須重新定位:“21世紀的地緣政治已變,歐盟需勇敢定義自身角色,而非被動跟隨美國”,基于自身利益展開多元化的外交與經濟合作。
今年恰逢中西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建立20周年。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近期訪華并簽署多項協議,釋放了明確信號。對此,波拉斯評價稱,盡管經濟體量懸殊,但中西兩國始終保持著平等互利的合作關系,而且西班牙深諳歐盟運作機制,這種雙重優(yōu)勢使其在歐中互動中起到積極作用。
波拉斯強調,歐中關系不應僅僅出于對美政策變化的被動反應,歐盟與中國的合作不應是權宜之計,而應被納入其長期戰(zhàn)略布局。
(歐洲時報/林碧燕)
編輯:K
點在看分享好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