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上唯一的封閉式內陸島
復興島
正在“復興”
隨著“量子城市”時空創新基地在復興島啟動建設,在上海的新一輪發展中,復興島將要變為未來之城,一座“數字島”“設計島”“人民島”。今年9月到12月,上海第六屆城市空間藝術季主展區還將選址復興島……
從“留白”到“頂流”,復興島如何變身“頂流島”?4月23日,楊浦區人民建議征集辦組織了一場對話會,請來復興島上的居民代表和楊浦區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就復興島的發展問計于民。
在復興島發展的宏大敘事中,在未來開發的過渡期,普通市民群眾有著怎樣的期盼?最近,楊浦區定海路街道復興島居委會書記周興安目睹,復興島突然“火了”。“量子城市時空創新”的愿景,給復興島帶來了大量的游客。游客們來了,遇到的現實問題就是島上除了一家小面館沒有其他飯店,用餐很不方便。周興安建議,能引入“熊貓食堂”這類在楊浦很受歡迎的、性價比又較高的餐廳入駐復興島,不僅滿足游客們的需求,也讓島上的居民的三餐可以“翻翻花樣”。
政協委員吳曉雄也同樣關注“頂流島”的配套設施。他認為,一到周末和節假日,復興島上共享單車數量不夠,僅有的兩條公交線路間隔時間很長,而開車上島又面臨停車位匱乏的問題。因此,他建議周末和節假日島上要增加共享單車的投放,開通環島的巴士線,同時也要在島上合理規劃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停車位。
交流環節上,除了建議完善配套設施外,更多的建議人則對復興島未來的面貌提出暢想,期待復興島的蝶變。楊浦區委黨校講師高萍建議在島上開設一座“量子科技科普館”,向市民普及“量子城市”中的“量子”究竟是怎樣的高科技;2007年就已在島上工作的人大代表朱曉華則建議,島上很多建筑很有歷史年代感,是楊浦百年工業發展的見證,能否對這些建筑重新規劃設計,讓它們成為楊浦的新地標;復興島上的船臺公園即將開放,加上復興島公園,島上共有2座公園。居民代表們則建議公園舉辦一些特色活動,如以紅楓聞名的興島公園舉辦“楓葉節”,船臺公園多開展一些適合親子家庭的定向越野比賽,為“頂流島”再聚人氣。
針對上述市民們的建議,正在為復興島的發展做規劃的楊浦區規資局一一進行了回應。如對島上工業遺存的利用,目前正在開展的復興島全球設計大賽中已有不少作品有所涉及;針對島上設施的完善,楊浦區規資局介紹,島上的北部區域未來將打造為文體活動的公共空間,島上的南北交通聯系和公共交通支撐也已在規劃考慮……楊浦區規資局還透露,今年9月,市民們就能看到“頂流島”建設的階段性成果。
楊浦區委書記薛侃參加了對話會,并現場傾聽了市民們的建議。楊浦區規資局表示,后續還將通過“隨申辦”等渠道,進一步傾聽市民對于“頂流島”建設的人民建議。
“頂流島”三個字
信息量很大
早在2022年,楊浦區配合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資源局等市級部門,研究復興島近期和中長期規劃功能以及開發機制,為后續區域整體轉型發展和戰略功能實現打下基礎。
這次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將構建以復興島為核心,南北兩翼向中部逐步推進的“一島兩翼”格局,實現南翼先發起勢、北翼聯動跟進、最終在復興島集成展示,推動復興島從“留白島”向璀璨奪目的“頂流島”轉變。
這段話信息量很大:“頂流島”三個字,把復興島抬到了極高的戰略定位上。
“一島兩翼”格局的表述,則是明確了這一定位的實現路徑:楊浦濱江開發建設的最終形態形成后,地理位置的中心和功能上的核心都在復興島。
同時,這也告訴我們,看復興島的發展前景,不能只看島內,還要看島外濱江的發展形勢。
楊浦濱江南翼這兩年勢頭很猛。美團、抖音、B站等頭部大廠的總部大樓、研發中心即將建成投用,中交集團綜合體已經竣工驗收,“超極合生匯”揭曉。
整個“總部秀園”建成后,預計將有3000家以上在線新經濟企業、20萬以上從業人員在此聚集。
濱江南翼還沒建成,就已經開始向復興島溢出了。去年年初,楊浦區簽約年度重大項目,其中互影科技的數實融合元宇宙中心就落在了島內。
上海中心城區的慢生活“秘境”
藏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海派情懷
復興島相當特別。它位于楊浦濱江的黃浦江下游,距吳淞口約6公里,整體呈月牙形,土地面積約1.31平方公里,是浦江內唯一的封閉式內陸島。
作為上海中心城區唯一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島”,復興島絕對是稀缺資源中的稀缺資源。
復興島的稀缺性,讓歷屆市委市政府對其規劃建設都本著“前瞻審慎”的原則,不敢輕易開發。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將復興島列為“戰略預留區”,原則上不得進行大規模改建、擴建和新建。
2021年7月,市領導在調研復興島時明確,要做好生態文章,以目前的“戰略留白”作為將來“無限可能”的基礎。
很長一段時期,“戰略留白”的復興島,成為上海中心城區的一片慢生活的“秘境”。
島上最火的地方,是一座靜謐的公園,里面藏著一座蔣介石住過的日式洋樓“白廬”。社交網絡上評價,島上沒有水泥森林、沒有車水馬龍,時間似乎凝固了。
打卡的人們都說,復興島上藏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海派情懷。
從定海路橋走上復興島,時間仿佛開始倒帶,進入屬于懷舊老上海的結界。
島上有一家“復興島飯店”,被稱為“最孤獨的飯店”。淡黃色拉毛墻面,屋檐下遮著藍白相間的雨棚,綠色木框的小窗……上世紀90年代甚至更早,上海街頭的許多房子都以這樣的面目出現。
粉絲打卡明星同款照片(網友圖)
網友紛紛分享自己與復興島的故事
“97年上學的時候天天在復興島坐渡輪”
或者對復興島發展提出建議
“希望保留島上的懷舊風”
↘來源:上觀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