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健:以匠心琢玉魂,在傳承與創新中雕刻時代印記
羅偉健
河南省玉雕大師
中國青年玉雕大師
國檢珠寶檢測研究院高級鑒定師
高級珠寶評估師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廣東揭陽瑞虎玉雕首席設計師
玉雕大師杯評審嘉賓
瑞麗珠寶文化博物館館長
上海工藝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在嶺南文化浸潤的廣東四會,一座因玉而生的城市里,羅偉健以刀為筆、以石為紙,在方寸之間勾勒出玉雕藝術的萬千氣象。這位集“河南省玉雕大師”“中國青年玉雕大師”等多重榮譽于一身的藝術家,用三十余載的堅守與探索,詮釋著新時代“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更以傳承者與創新者的雙重身份,為千年玉雕文化注入鮮活的時代生命力。
在羅偉健的工作室里,案頭永遠擺放著一本《考工記》,扉頁上“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的古訓,是他入行伊始便刻在心底的藝術箴言。他對“工匠精神”的理解,早已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技藝打磨,而是升華為一種“從精致到極致”的藝術信仰。
“匠氣不是工匠精神,而是匠人的枷鎖。”談及行業現狀,羅偉健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憂慮。他指出,當下部分玉雕作品陷入“重技法輕創意、重商業輕藝術”的怪圈,流水線式的復制讓玉器淪為缺乏靈魂的商品。在他看來,真正的工匠精神應是“守正出奇”——既要守住傳統工藝的根脈,又要在設計理念上突破窠臼。這種理念貫穿于他的創作始終:從選料時對玉石紋理的極致考究,到雕刻中“因形施藝”的巧妙構思,再到拋光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精益求精,每一個環節都滲透著對“極致”的追求。
作為四會玉雕的領軍人物,羅偉健始終將“創作藝術精品”視為使命。他認為,一座城市的文化厚度,往往藏在匠人手中的器物里。“我們雕琢的不僅是玉石,更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名片。”這種責任感,讓他在商業浪潮中始終保持清醒,堅持每年至少創作3件原創作品,用純粹的藝術表達對抗行業的浮躁之風。
在羅偉健的職業圖譜中,“傳承者”的身份貫穿始終。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深知傳統玉雕技藝的存續不能僅靠“閉門造車”,而需在多元碰撞中激活新生機。
擔任上海工藝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期間,羅偉健將課堂搬到玉雕工坊,讓學生在觸摸玉石、觀摩實操中感受傳統工藝的溫度。他獨創的“三維教學法”——理論解析工藝原理、案例拆解創作邏輯、實踐淬煉雕刻技法,培養出百余名兼具傳統功底與現代審美力的青年匠人。“玉雕不是冰冷的技術,而是有情感、有故事的文化載體。”他常對學生說,“要先成為懂文化的人,才能做出有文化的作品。”
作為瑞麗珠寶文化博物館館長,羅偉健策劃的“玉見文明——中國玉雕藝術展”曾巡展全國十余座城市。展覽中,他巧妙地將新石器時代的玉琮、明清時期的玉雕擺件與當代創新作品并置,勾勒出玉雕藝術的千年脈絡。“博物館不僅是文物的容器,更是文明對話的平臺。”他通過沉浸式場景復原、VR雕刻體驗等創新形式,讓觀眾直觀感受玉雕從“璞石”到“藝術品”的蛻變過程,累計吸引超50萬人次觀展,成為傳統文化破圈傳播的典范。
在玉雕大師杯、陸子岡杯等權威賽事中,羅偉健以評審嘉賓的身份,多次為原創作品“站臺”。他堅持“創意優先、工藝為基”的評審標準,曾力排眾議將獎項授予一件融合現代抽象藝術的玉雕作品,“傳統工藝需要呼吸新鮮空氣,創新不應被傳統束縛手腳。”這種開放包容的態度,推動著行業評審風向的轉變,為青年創作者開辟了更廣闊的探索空間。
縱觀羅偉健的作品序列,既有對傳統題材的顛覆性詮釋,也有對時代精神的創新性表達,如同一條貫穿古今的藝術長河,折射出他對玉雕藝術的深度思考。
作品《觀音法相》打破了傳統佛像雕刻的莊嚴范式,羅偉健以寫實手法刻畫觀音面部,卻在衣紋處理上融入現代雕塑的塊面語言,讓莊嚴法相多了幾分人間煙火氣。這種“傳統內核+現代表達”的創作手法,使其在2017年“陸子岡杯”中斬獲銀獎。而《達摩悟道》則更具實驗性:他將達摩面壁的場景抽象為幾何線條,用極簡主義手法詮釋“頓悟”的哲學意境,這種大膽突破讓作品入圍2023年國際藝術設計展。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啟發下,羅偉健耗時兩年創作《絲綢之路》。這件作品以和田玉為載體,通過浮雕、透雕等多重技法,將駝隊、商旅、胡楊等元素巧妙串聯,玉料中天然的黃褐色紋理被轉化為沙漠的蒼茫質感,細節處甚至能看到商隊馬匹呼出的白霧。2019年,該作品摘得“玉雕大師杯”金獎,評委評價其“用玉石雕刻出了文明互鑒的史詩感”。
《一路連科》是羅偉健“田園系列”的代表作。他以翡翠的綠色為基調,用陰刻技法勾勒出荷葉的脈絡,又以俏色巧雕的手法將紅色玉料化作蓮蓬,一只蜻蜓停駐其上,翅膀的薄透感幾乎能讓人感受到微風拂過。這件充滿東方詩意的作品,在2020年“神雕獎”中脫穎而出,成為當代玉雕寫意美學的標桿。
如今,羅偉健的工作室里多了一群特殊的“學徒”——他們是來自高校的數字媒體專業學生。在他的主導下,團隊正嘗試將玉雕作品轉化為數字藏品,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藝術價值的多元呈現。“傳統工藝不能只活在博物館和拍賣行,更要走進年輕人的生活。”他計劃推出“虛擬玉雕大師課”,讓全球愛好者通過元宇宙平臺學習雕刻技法。
在四會玉器產業升級的關鍵節點,羅偉健發起成立“青年玉雕創新聯盟”,吸引百位青年匠人加入。他們定期舉辦“玉見未來”創意市集,將玉雕與潮玩、首飾等領域跨界融合,推出的“敦煌飛天”系列玉飾一經上市便售罄。這種“傳統工藝+現代消費”的模式,為古老玉雕注入了年輕基因,也讓四會從“玉器加工基地”向“文化創意高地”轉型邁出堅實一步。
從嶺南小城的學徒到蜚聲業界的大師,羅偉健的雕刻刀下,刻著的不僅是玉石的年輪,更是一位匠人對藝術的赤子之心。在快節奏的時代里,他用慢功夫雕刻精品,用新思維激活傳統,讓玉雕這門古老的技藝始終保持著“剛出爐”的溫度。正如他在《從藝感悟》中所言:“真正的工匠精神,是讓每一件作品都能經得起時間的審視,讓后人在觸摸玉石時,能感受到我們這個時代的心跳。”這或許就是一位當代匠人的終極追求——以匠心致初心,用作品向時光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