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BBC
摘要:
一場臺風,給永誠保險吹出了數億窟窿。這家承保全國1/3發電設施的行業巨頭,在極端天氣面前暴露出更大風險敞口。當極端天氣常態化,保險業該如何重構風險管理邏輯?
撰文 | Bell
編輯 | Tang
當五大上市險企集體報喜時,一家連續五年盈利的“電力系”險企卻交出了史上最差成績單。
4月15日,永誠保險發布的年報顯示,2024年凈虧損高達5.56億元,不僅吞噬了過去五年的盈利總和,還使得公司自2009年至今的累計利潤由正轉負,凈虧損1.51億元。
來源:永誠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這家背靠電力巨頭的專業險企,曾有著令人艷羨的股東背景。2004年,在中國華能集團牽頭下,國內主要發電集團共同組建了這家"電力系"險企。
憑借股東優勢,2019-2023年間,永誠保險實現連續5年盈利,凈利潤分別為1.09億元、1.49億元、1.1億元、0.93億元、0.97億元。
然而,轉折出現在2024年。年報數據顯示,公司不僅保險業務收入下滑3.8%,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更驟降30個百分點。
究其原因,去年席卷東南沿海的超強臺風"摩羯"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公司負責人坦言,這場自然災害及同期個別海外重大賠案,直接導致賠付支出激增,成為凈利潤由盈轉虧的核心誘因,綜合影響達到了7.67億元。
《環球零碳》去年就曾報道臺風“摩羯”的威力:海南沿海地區風電場多臺機組被折斷,光伏組件在臺風的肆虐下散落一地,新能源發電資產受損嚴重。
來源:第一財經
作為一家典型的“電力系”險企,永誠保險承保了中國近三分之一的發電側市場,承保客戶覆蓋火電、水電、風電、太陽能、核電等所有發電類型。
截止2023年,永誠保險承保的清潔能源裝機已超2.72億千瓦。其中,已承保海上風電項目71個,總裝機量達22GW。
但這一業務優勢在極端天氣面前卻轉化為風險敞口,其承保的發電資產多分布于沿海地區,恰是臺風"摩羯"肆虐的重災區。
據《中國保險家》報道,去年臺風“摩羯”對中國華能風電機組造成近乎毀滅性破壞,永誠財險作為承保方,亦面臨著天價賠付。
雖然財產險本應成為發電企業的風險緩沖墊,但集中度過高的業務結構與尚未健全的風險防御機制,使得永誠保險成為氣候變化首當其沖的"買單者"之一。
氣候變化帶來蝴蝶效應,加強了臺風、颶風等自然災害的威力。隨著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保險業務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01--一場臺風,吹出數億窟窿
永誠保險成立于2004年,總部設在上海,是由中國華能等大型電力集團和產業投資集團共同發起組建的全國性股份制財產保險公司,也是國內首家登陸“新三板”的保險公司。
不過,在永誠保險成立之初,早期的主業卻是車險。
2014年至2018年,其車險業務保費在總保費規模中均占比一半以上。然而,由于車險業務持續虧損,拖累了公司整體盈利表現。
面對困境,永誠保險在2018年啟動戰略調整,逐步縮減車險業務占比,轉而依托股東資源優勢,聚焦電力能源保險領域。
這一調整很快就顯現出了效果。2019年至2023年,其車險業務保費在總保費規模中的占比逐年下降,同時公司也保持了五年的盈利勢頭。
“電力系”股東為永誠保險的業務開展提供了便利。其曾在年報中坦言,基于由五大發電集團聯合成立的股東背景以及公司多年在該行業業務領域的積累,成功承保各類發電企業。
然而,正是這一核心業務,讓其在2024年遭遇“滑鐵盧”。
去年秋天,臺風“摩羯”席卷我國東南沿海,留下風機與光伏的一地“殘骸”。永誠承保的中國華能多臺風電機組被折斷。
10月,永誠發布的2024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前五大賠付事項均與臺風相關,累計賠付金額達到2.37億元。
來源:永誠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而這也導致永誠保險已因臺風等自然災害導致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從216.35%驟降至193.55%,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亦下降22個百分點,凈虧損2.13億元。
到了第四季度,因臺風賠付的金額雖有所下降,為894.2萬元。但綜合償付能力進一步下降為164.34%,而凈虧損也進一步來到了3.07億元。
兩季度疊加,僅因臺風造成的重大事項賠付金額就達到了2.46億元,最終將全年虧損推至5.5億元的歷史高位。
02--押注電力,陷入單極困境
永誠在保險業務上進行了許多不錯的嘗試,針對清潔能源行業開發了多款特色保險產品。
其中包括在國內首創天氣指數保險、光伏組件質量及功率損失保證保險、風電質量保證險,太陽能發電輻射指數險等多個創新險種。
然而,該公司將業務重心過度集中于電力能源領域的同時,卻未能建立相應的風險防御機制。
雖然公司強調"經營基本面未受動搖",但近期自然災害暴露了其業務結構的脆弱性。
永誠保險的虧損與其業務高度集中于電力能源行業,尤其是沿海新能源項目密切相關。當某一領域的風險集中爆發時,缺乏業務分散的險企將首當其沖。
而在臺風之外,永誠保險曾憑借股東資源優勢在電力能源保險領域建立的護城河,也在逐漸瓦解。
2021年至2024年間,包括大唐、華電、南網、國電投在內的多家"電力系"股東相繼轉讓所持股份,合計達25.05%。
雖然官方解釋為"央企回歸主業",但市場普遍擔憂其核心資源的流失。
為應對困境,永誠保險于2024年四季度啟動全面改革。去年8月,公司迎來華能集團背景的魏仲乾出任董事長,同時任命職業經理人孫增產為總裁。
如果說,去年的極端天氣只是個特例的話,那么新班子成員堅持一下,還可以用時間來逐步消化虧損。
但如果今后這種極端天氣變成常態,甚至有所加劇的話,那么對永誠財險來說,目前的經營模式就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03--綠色保險業,任重而道遠
在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永誠保險的巨額虧損并非偶然,而是保險行業風險敞口擴大的一個縮影。
截至2024年,全球自然災害損失已連續第5年超過1000億美元。極端天氣的頻發正在重塑保險業的商業模式和風險管理邏輯。
傳統上,保險公司依賴歷史數據精算風險,但氣候變化正在打破這一基礎。臺風、洪水、干旱等極端災害的強度、頻率超出歷史統計范圍,使得保險公司的賠付壓力激增。
永誠保險的案例表明,即便是專業險企,也可能因單一巨災事件而遭受重創。
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加速,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資產快速增長,相關保險需求激增。但新能源設施往往位于氣候敏感區(如沿海風電、沙漠光伏),使其更易受極端天氣影響。
面對越來越頻繁的巨災風險,傳統保險模式可能難以為繼。保險公司需要更依賴再保險市場,或探索新型風險轉移工具,如巨災債券(Cat Bonds)、氣候衍生品等。
氣候變化已然成為了一項系統性風險。對于保險行業來說,極端天氣已從“黑天鵝”演變為“灰犀牛”。
這促使保險公司必須開始思考:是否需要重新評估氣候風險模型?如何調整精算方法,以應對“新常態”下的極端天氣?
去年年底,中國五部門出臺了《關于加強金融氣象協同聯動、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動保險業與氣象數據融合,發展氣候金融。
來源:中國氣象局
同一時間,歐洲央行也發布《建立歐洲自然災害風險管理系統》的聯合文件,提議進一步增加對洪水、颶風等氣候災難的保險覆蓋范圍。
保險是穩定金融系統、促進轉型的重要工具。提高抗風險能力,保險業任重道遠。
參考資料:
[1]https://www.sino-manager.com/detail/8604
[2]https://www.sino-manager.com/detail/10315
[3]http://www.cb.com.cn/index/show/gs10/cv/cv135418752035
[4]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mtjj/202412/t20241206_6730809.html?
[5]https://www.eco.gov.cn/news_info/74707.html
[6]https://www.ecb.europa.eu/press/pr/date/2024/html/ecb.pr241218~b6df28c7af.en.html
[7]https://stock.cfi.cn/p20250418003043.html
[8]https://www.chinatimes.net.cn/article/142845.html
[9]https://www.lanjinger.com/d/255442
[10]https://jrj.sh.gov.cn/BX182/20240412/3f4a9bab6a20411fa95c18961352bab8.html
[11]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baijiahao/2024/01/17/1236897.html
[12]https://pdf.dfcfw.com/pdf/H2_AN202504151656859350_1.pdf?1744731790000.pdf
[13]https://www.alltrust.com.cn/file/disclosure/clause/20250130.pdf
[14]https://www.alltrust.com.cn/file/disclosure/clause/20241030-1.pdf
[15]https://mp.weixin.qq.com/s/54jBH6qgwJ-oUKFrQry4RQ?token=264223221&lang=zh_CN
免責聲明:
本文僅用于學術交流和傳播,不構成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