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就說啊,在現在這個鬧騰得不得了的時代,好多人老愛用那種特別高調的方式,來證明自己有多牛。
他們就覺得吧,嗓門越大、讓自己顯得越顯眼,別人就越會看得起自己。
可實際上呢,那些真正厲害的人,走的可不是這條道兒,他們有自己的一套活法兒——在關鍵的時候,偏要低調行事。
這可不是他們慫或者自卑,故意裝出來的,而是人家經過反復琢磨,特別清醒的一種選擇,是把本事都藏在心里的智慧。
一個人要是在下面這三件事兒上能做到低調,那就說明他比一般人成熟多了,格局也大。
一、情緒失控時,守住內心的平靜
心理學上說了,一個人穩不穩定,很重要的一個標志就是看他情緒穩不穩。
咱生活里啊,經常能看到這樣的人,為了一丁點小事兒就急得跳腳,在大庭廣眾之下大吵大鬧,甚至連那些跟他沒關系的無辜人都跟著遭殃,成了他發泄負面情緒的對象。
這么一來,他不光把自己內心的脆弱都暴露出來了,別人看他的眼光也肯定好不了。
但是那些真正厲害的人就不一樣,就算他們心里又氣又急,都快忍不住了,也能馬上讓自己停下來,用腦子去處理事情。
就拿有次飛機延誤來說吧,有個女乘客,航空公司把事兒搞得一團糟。
她可沒像有的人那樣大喊大叫,想博取同情。
她特別有條理地把自己的訴求說清楚,結果呢,最后不僅她自己得到了合理的補償,連其他乘客的問題也一起解決了。
她這種“靜”的本事,就是對自己有很強的掌控力。
他們心里明白,要是光靠發脾氣,問題只會越來越復雜,只有心平氣和地去溝通,才能把事情辦好。
就像稻盛和夫說的:“憤怒是心靈的毒藥,唯有平靜才能孕育智慧。”
二、功成名就時,藏起炫耀的欲望
現在這社交媒體時代啊,到處都有人在炫耀自己有多成功,感覺都快成一種病了。
有的人剛升了個職,就趕緊在朋友圈顯擺;有的人一賺了點錢,就曬自己的豪車豪宅。
這種高調炫耀,看著好像挺風光,其實后患無窮。
一方面,會惹得別人眼紅嫉妒;另一方面,還可能把自己那些不咋地的地兒都暴露出來了,說不定還會給自己招來一堆麻煩。
但那些成熟的人就懂,成功的時候得低調點兒,把別人鼓掌的勁兒,變成自己接著往前沖的動力。
日本的孫正義,他剛開始搞軟銀的時候,信心爆棚,結果遭遇了特別大的挫折。
吃過苦頭之后,他就學聰明了,開始低調做事,默默地謀劃布局。
后來啊,他靠著這種“悶聲干大事”的本事,搞出了一個超大的商業帝國。
低調可不是自卑,是對“人外有人”發自內心的敬畏;炫耀也不是自信,是怕自己“德不配位”鬧心。
真正厲害的人,根本不用靠那些浮夸的表象來證明自己,他們的本事早就藏在那份低調里,時間越久,越能看得出來。
三、遭遇挫折時,不向世界傾倒苦水
人生在世,誰還沒個低谷的時候啊。
有的人一碰到難事兒,就跟祥林嫂似的,把痛苦到處跟人說,用抱怨和哭訴來博取別人的同情。
但還有些人呢,就自己默默地扛著,在黑暗里一點點積攢力量。
其實啊,后者看著好像挺孤單的,實際上他們的內心可比一般人強大得多。
就像楊絳先生,經歷了戰爭、失去女兒和丈夫這些打擊,一直都保持著文人那種低調的勁兒,把痛苦都化作了文字,在《我們仨》里寫下了對生命的那份溫柔。
這種“苦而不言”的堅韌,不光是維護了自己的尊嚴,更說明他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心理學里有“延遲滿足效應”,說的就是那些能忍住不把苦水往外倒,自己默默忍受痛苦的人,自我修復的能力都特別強。
他們心里清楚,跟別人倒苦水只會讓自己的負面情緒越來越嚴重,只有把痛苦變成行動,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就像沙漠里的胡楊,越是干旱,它就越是往地下扎根——低調的沉默,其實就是在為向上生長積累養分。
四、低調可不是天生的,是得慢慢修煉出來的一種智慧。
它教會我們在得意的時候別飄,在失意的時候別喪,在生氣的時候別失控。
一個人要是能在上面這三件事兒上保持低調,那他就有了一層能穿越人生各種困難的鎧甲。
這鎧甲可比那些外在的光環可寶貴多了,因為它是用內心的成熟一點點打造出來的,經過歲月的沉淀才閃閃發光的。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咱真得學會跟低調做朋友。
少點兒急著炫耀的沖動,多些穩穩當當的沉淀;少點兒情緒化的沖動,多些理智冷靜的克制;少點兒自怨自艾的抱怨,多些默默往前走的勇氣。
說不定你就會發現,真正厲害的力量,其實在低調的背后藏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