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買包包有不同檔次一樣,家長們在教育投入上也分"愛馬仕級別"和"LV級別"。造成這種差距的根本原因,主要還是經濟基礎不一樣。
有人說:“只有有錢人才上得起國際學校。”
這說法沒錯,但國際學校的費用之間也有很大差別。就像一位媽媽所說,國際學校就像名牌包包,也分三六九等:
最貴的國際學校就像愛馬仕、Delvaux這樣的頂級奢侈品;
中等的相當于Prada、LV這類一線大牌;
便宜一些的就像MK、Coach這樣的輕奢品牌。
背著愛馬仕的家長,往往家里資產雄厚,年收入上千萬甚至更高。對他們來說,送孩子上國際學校就像“隨便買瓶水”,即便孩子成績上不了最好的,也要去最貴的,畢竟不差錢。
LV的家長則相對“接地氣”一些。LV雖然是奢侈品,但價格跨度大,便宜的幾千塊,貴的幾萬塊,中高收入家庭也能買得起。這類家長年收入大概百萬左右,選學校時更理性,既要牌子響亮,又得考慮性價比。
不同檔次的國際學校,就像不同檔次的包包,價格和門檻相差很多。不同經濟實力的家庭,自然會選擇不同檔次的學校。下面我們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了解更多,可以私聊阿Mo,一對一咨詢。(可加V:amoshuojiaoyu)
年入百萬也扛不住!
一位國際學校寶媽的真實賬單…
一位寶媽最近跟閨蜜吐槽,她和老公雖然月收入加起來有10萬,卻依然過得緊巴巴的。家里兩個娃都在國際學校讀書:大女兒上初中,一年學費25萬;小兒子上小學,一年也要15萬。這還不算鋼琴私教課、美式辯論賽和模擬聯合國這些"燒錢"的課外活動。
國際學校寶媽的自訴,可點擊放大查看
寶媽每次繳費都覺得自己像個"人肉ATM機"——吐出來的不是鈔票,而是自己的命。為了供孩子上學,全家人不得不開啟"消費降級"模式:
- 寶媽的護膚品從Lamer變成了日系開架;
- 老公的私人定制鞋換成了運動鞋;
- 全家旅游從馬爾代夫海島游變成 了“公園露營” …
"現在最怕收到學校突如其來的'關愛',比如說'下周馬術體驗課需自費購置裝備哦'!"寶媽苦笑著吐槽。
而且,寶媽雖然平時嘴上總說"孩子開心最重要",人前也是一副佛系家長的模樣:"我們從來不雞娃的~"
私下其實卻在瘋狂內卷:聽說誰家娃進了牛劍夏令營?連夜給娃報名哈佛線上課程;看到同學媽媽曬出“內部數學”考卷,也要連夜找代購買真題…
然后看著賬單上不斷攀升的課外支出,心里默默盤算著:這筆錢花得值不值?孩子的成績單能不能對得起這份投入?
讀國際學校更扎心的是——用愛馬仕的家長真不在乎學費,而寶媽這種背lv的家長卻實實在在地在算“性價比” 。每次看到學費漲5%時,寶媽的表情都是在強顏歡笑, 是明明肉疼還要對娃說“你喜歡就值得”。
很多人以為國際學校是精英教育,但真相是:
- 這里沒有躺平,只有更高級的"卷"——別人娃學馬術,你家娃不能只會游泳;
- "全人教育"=家長變身全能秘書:要會懂STEAM項目、安排夏校申請,要犧牲很多工作時間來陪孩子,工作很忙的家長一點辦法都沒有!
- 最值錢的不是國際學校課程,是能一起拼單請私教、共享申校顧問的家長群。
現在,寶媽已經悟了:"年收入沒到800萬,真別輕易嘗試國際學校這條'吞金獸'!"
愛馬仕家長不在乎學費,
LV的家長卻要算“性價比”?
那些能輕松買愛馬仕的家庭,他們可能開著好幾家公司,每年分紅就是天文數字;或者全國各地都有房產在收租;再或者銀行賬戶里的理財收益都比普通人年薪高好幾倍。
這樣的的家庭,他們的財富不僅能夠輕松供孩子讀國際學校,還能為孩子提供各種高端的教育資源和機會,如參加國際學術競賽、海外夏令營、一對一私教等。
相比之下,LV家長雖然也算經濟寬裕,但家底沒那么厚,收入來源相對單一,可能主要依靠工資收入,偶爾有些小投資。在除去房貸車貸、吃喝玩樂這些固定開銷后,能留給孩子的教育經費就捉襟見肘了。
例如,一位企業中層管理人員,雖然有著不錯的收入,但家庭每月需要償還房貸、車貸,還要支付日常生活費用、贍養老人費用等。在這種情況下想送孩子去讀國際學校,就必須得精打細算、反復掂量。
在這種消費情況下,家長們會更加仔細地對比不同國際學校的方方面面:既要看教學質量、師資水平和升學率,也要算清楚學費、住宿費和教材費這些開支。他們希望能夠在有限的預算內,為孩子找到一所教育質量較高、性價比合理的國際學校。
所以說,同樣是國際教育,前者是在“養繼承人”,后者是在“做教育投資”,這就是原因了!
省下一大筆錢!
怎樣讀國際學校性價比最高?
國際教育越來越受家長青睞,但高昂的學費常讓人望而卻步。不過別著急,因為只要找對方法,國際教育也能"高性價比"獲取~
一、首選公辦國際部,學費直線下降!
目前國內的國際學校主要分三類,學費從低到高依次是:公辦國際部<私立國際學校<純外籍學校。
首選公辦學校國際部,這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以深圳為例,私立國際學校的學費一般在15-25萬之間,純外籍學校更貴,需要25-35萬/年,而公辦國際部的學費如深中國際部,一年學費才2262元,跟普通公立學校一樣的收費標準。
深圳中學
不過要提醒家長,公辦國際部門檻可不低,需要孩子的成績特別拔尖才行,建議提前了解目標學校的招生流程和要求,幫孩子做好充分準備。
二、中學階段再轉軌,省下百萬不是夢!
很多家長不知道,選擇什么時候讓孩子轉入國際學校其實也是有講究的,相比從幼兒園或小學就進入國際學校,等到初中或高中再轉軌反而更劃算。
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小學階段在公立學校可以扎實地打好語文和數學這兩門基礎學科;至于很多家長擔心的英語問題,可以通過課外輔導班來彌補。
其次,等到初中或高中再轉入國際課程體系,時間是完全來得及的。國際課程真正關鍵的是高中階段,之前的幾年足夠孩子適應英語教學環境,而且這樣做還有個好處:既享受了公立學校扎實的基礎教育,又能接軌國際化的高中課程。
現在越來越多的中產家庭都在采用這種"混搭模式":小學讀公立打基礎,中學再轉入國際學校。這樣既保證了孩子的文化根基,又能順利對接海外升學,可以說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三、爭取拿獎學金,最高覆蓋100%!
許多國際學校為了搶優秀學生,各種獎學金多到眼花繚亂,小到幾萬塊,大到全免學費,四年累計最高能拿到上百萬!
具體怎么拿?主要有兩大路子:
1、靠學術:比如你中考成績拔尖,或者拿過奧數、物理競賽大獎,再或者高中三年成績穩居年級前幾,學校就會直接給你發"學術獎學金"。深圳貝賽思就特別喜歡這類學生,每年都有不少學霸靠著成績單"賺"學費。
2、靠特長:就算成績不是頂尖,要是你有特長也能薅到羊毛。比如鋼琴過了演奏級、游泳拿過省賽名次、或者辦過個人畫展等等,像清瀾山就專門設置了藝術獎學金和體育獎學金。
越有錢的家長,往往越執著于"金字塔尖"的教育資源,想讓孩子接受最優質、最頂尖的教育,讓其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社會的精英階層。
當然,不是說最貴的學校就是最好的,也有很多學校性價比非常高。這些學校可能在硬件設施上不如頂級學校奢華,但師資力量扎實、課程設置科學,能夠以合理的價格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
像那種小有錢的中產家庭,往往會在有限的資源中尋求最佳的平衡,他們注重性價比,選擇的國際學校能夠在合理的學費范圍內,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質量。這兩種選擇沒有絕對優劣,畢竟教育投入的本質,是家庭資源、教育理念與孩子特質的"三方匹配"。
如果您有意向讓孩子選擇國際賽道升學,但又無從下手,可私聊我一對一咨詢,給您一些專業的幫助,直通名校招生官,匹配灣區最優質的教育資源!
感謝你的閱讀!我是主筆阿Mo,分享最新擇校升學情報,深度解讀學校及教育,為大家輸出最實用、最及時的擇校升學干貨。
關于教育、擇校、升學等,如果你有任何話題想討論,可以小窗私聊,獲取更多一手擇校升學資訊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