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起來,全網羊毛黨的天塌了,淘寶、拼多多、抖音、快手、京東五大電商平臺都取消了僅退款。用了6年的網購“后悔藥”,為什么突然消失了?真是因為白嫖黨太多了嗎?這背后關系到我們每一個人快遞包裹的安危。
最開始平臺創立僅退款,是有夾帶私貨的心理。一是故意賦予消費者權利,讓商家自行整頓。畢竟觸發僅退款的情況,要么是商品質量不行,要么是服務不到位,平臺借此讓消費者當裁判,自己直接當甩手掌柜。二是為了參與市場競爭。在線下,商家想積攢人氣,會學習胖東來“不滿意包退貨”的模式;而在線上,僅退款政策也是同理。尤其是像拼多多這種曾被頻繁詬病售假的平臺,僅退款政策可以迅速提高消費者信任度,拓展市場。
但這種在平臺看來良性的競爭手段,卻忽略了人性的丑惡。調查顯示,僅有1.06%的商家沒有遭遇過僅退款糾紛。很多商家本身利潤微薄,平臺抽成、快遞費用扣除后,一單只能賺幾塊錢,甚至有些商家為追回因僅退款損失的商品,不惜千里迢迢去找買家,導致相關訴訟事件越來越多。因此,失控的僅退款政策迎來了調整。對商家來說,這終于讓他們拿回了主動權,得以降低經營成本、增加利潤。
據統計,僅退款政策導致部分商家損失10%的貨款收入。例如,年銷售額100萬的商家,取消該政策后就能減少10萬的虧損,生存壓力大大減輕。尤其對于服裝、個護等高退款率的行業,經營成本降低后,商品價格也會隨之下降——畢竟此前商家被迫將僅退款產生的成本計入商品定價中。
不過,僅退款的取消并非將全部權利賦予商家。各大平臺也推出了新規,比如淘寶推出真實體驗分,系統引導消費者根據商品質量、物流速度和服務態度進行量化打分。分數高的店鋪會獲得流量傾斜,分數低的則會受到限制,這讓優質商家能夠輕松獲利,不良店鋪難以生存。
所以,取消僅退款的本質,是電商平臺對過去內卷式增長的集體反思。目前,中國電商正經歷一場深刻的反內卷變革,逐漸打破惡性低價競爭與規則失衡的循環,重構平臺、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新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