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部門作為黨的政治機關,服務大局責無旁貸。為此,我們按照省委要求和市委區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決樹牢“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理念,立足區委“圍繞一個目標、抓住一個關鍵、突出五個重點、強化三個保障”的總體發展思路,緊盯11個方面195項工作任務,細化研究落實舉措,力爭在全區上下樹牢“工作圍繞實績干、隊伍聚焦發展建”的鮮明導向,通過“黨建紅”保障經濟運行“開門紅”。
一是鍛造堪當經濟發展重任的干部隊伍。突出正面引導、暢通上下渠道、樹立鮮明導向,做到讓想干事者有舞臺,讓能干事者盡其才。在為干部精準畫像方面,建立健全多樣化干部評價體系,設立鄉鎮、街道、部門三張考卷,并將區直部門再次細分為黨群綜合類、經濟建設類、社會發展類三大類別,注重量化干部盡責、盡心、盡力程度,激勵干部敢于在不同賽道上擔當作為、創先爭優。重點跟進“四大主導產業”和招商引資工作5個專項工作組工作進程,了解干部思路打法、精神面貌,精準識別表現好和表現差的“兩頭”干部,為區委選人用人提供精準科學參考,等等。在強化結果運用方面,我們將實施區管干部“三色”預警管理,對發現存在“躺平式”“側臥式”作風的干部,給予書面提醒、約談警告以及記入“領導干部負面清單”的三重糾正,全年計劃平職調整、轉任職級、免職數量不少于10人。對于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鄉村振興、安全穩定等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干部,在職級晉升、評優評先上優先考慮,條件成熟的大膽提拔重用。注重將職級職數使用向基層一線傾斜、年度考核優秀比例向基層一線傾斜,較區直部門提高5—10個百分點,激發基層干部主動作為的積極性。在提升干部隊伍素質方面,圍繞助力“四大主導產業”發展,以“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開展分級分類、小班化、短周期的產業振興專題域外培訓。創新舉辦“一把手”大講堂、區情微課堂等培訓載體,依托好項目、大項目且已成型見效的產業項目開發一批具有江源特色的現場教學點,將成功的實踐轉化為干部的經驗。
二是增強基層黨組織服務發展效能。推動廣大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其位、謀其政,行其權、盡其責”,實現以黨的組織建設服務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助企紓困方面,強化區管黨費對開發區、重點企業的支持保障力度,對打造黨群服務陣地、開展黨建活動等給予一定比例黨費支持,對推動企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黨員職工給予表揚和獎勵。在鄉村振興方面,指導鎮(街)逐步建立高層級黨組織引領聯合社,依托泓泰山野菜、圣達農業等域內企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山野菜種植、溫室大棚花卉種植等,打造統一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產業品牌。實施“區域化聯建”優化升級行動,打造一批先進帶后進、強村帶弱村、大村帶小村的聯建示范點,推動產業強村同弱村資源共享、同頻發展。在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方面,分類推動社區、鎮(街)、區直部門圍繞經濟發展、項目建設、服務民生、環境整治等謀劃實施一批基層治理實事項目,定期調度項目推進完成情況,推動各個項目辦好辦成辦出實效。優化升級富強社區、民強社區“暖新驛站”硬件設施和服務功能,常態化開展“我為小哥辦實事”暖心活動,提升黨建服務民營經濟發展實效。
三是廣泛集聚創新創業優秀人才。不斷優化人才工作機制,完善服務保障體系,推動人才工作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在人才引進方面,緊盯全區“四大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及人才需求,實施靶向引才計劃,在全區事業單位招聘中設置民營企業“事編助企”專項崗位,定向服務全區經濟產業項目發展。持續開展“雁歸來”域外人才回引計劃,精準對接吸引各領域人才投身江源建設。在產才融合方面,積極推進食藥健康產業人才高地建設,完善林源春國家級藍莓科技小院、裕達特產省級專家工作站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加快長白山菌菇小鎮項目推進,推動李玉院士團隊順利入駐。深化校企地合作機制,重點加強與吉林省林業技師學院對接聯系,搭建技能人才培育平臺,為松花石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在人才服務方面,加大江源本土人才發掘力度,開設人才風采展示專欄,擴大本土人才知名度和影響力。實施優秀人才“暖心”工程,發揮人才公寓引才作用,用好“江源英才卡”服務機制,做好高層次人才補貼發放、優秀人才走訪慰問、健康體檢等工作,竭誠做好人才服務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