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家的傳世真跡,實在寥寥無幾,尤其晉唐時期,高明的書法家,不求刻意造勢,大多根據自我的情緒、靈感揮筆,展現最真實、最自然的狀態,充分彰顯藝術氣息。
然而,晉唐距今過遠,紙張不宜保存,手稿罕見,并且這一類的作品,篇幅短小,分布零散,搜集諸家作品,頗為耗時耗神,如此簡短的內容,也不利于系統、完善的掌握古法。
特別是草書,必要精通“草法”,拿捏每一處細節,這樣才能擺脫“油滑”“丑怪”等問題,現代人學習“草法”,大多臨摹《十七帖》或《書譜》,它們的筆法雖然精妙,但是風格過于單一。
近期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懷素的“百科大全”,內藏20幅懷素手稿,乃是書法界一部“驚為天人”的寶典,此帖就是《效古人草書冊》。
懷素號稱“草圣”,他的實力,后世有目共睹,自幼勤勉練字,深諳古人筆法,青年時期,下山游歷,繼承正統,又把自然萬物,融于書法創作。
正因如此,懷素的草書包羅萬象,又質樸天然,把漢字藝術性,發揮到了極致,同時晉唐諸家的風貌、技巧,他也十分熟悉,為了傳承后世,懷素晚年時期,總結晉唐的名人草字,寫出這幅《效古人草書冊》。
全卷共計1000多字,模仿不同書家的筆法、風格,寫出20張手稿,每一篇的款署,標明了模仿對象,其中有崔瑗、杜度、索靖、張芝、王羲之、鐘繇等,內容如此之完備,真正揭露古人“不傳秘法”。
先看效仿王羲之的草字,點畫婉轉靈動、舒和俊逸,一派典雅秀美的姿態,采用中鋒運筆,搭配絞轉筆勢,脫離篆隸的古拙氣象,而效張芝的草字,雖然筆畫狂逸,但是質感醇厚,姿態峻拔干練,還有幾分質樸、蒼勁的韻味,古意尚在。
這幅《效古人草書冊》內容浩瀚,字體清晰,全卷無一處缺損,細節盡備,古往今來,一直遞藏有序,被奉為“書壇秘寶”,卷尾有諸多的題跋,包括白居易、柯九思、祝枝山等。
其中白居易寫道:“懷素書沉若云郁,輕若蟬揚……則虛心向往之,意抑又非操觚家所可及也,宜其流風回雪,獨得臨池三眛矣”,時常臨摹此帖,可以感受不同書家的風格,學習純正“草法”,兼得藝術活力。
而今,我們對懷素《效古人草書冊》,進行1:1超高清復刻,推出便攜經折裝,全卷加入現代字注釋,幫助初學者識讀,非常適合臨摹與欣賞,與原作毫無二致,見此品如見原作,市面獨此一家,若您喜歡可點擊下方鏈接一觀。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侵權抄襲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