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濟,字子通,三國時期曹魏名臣,歷經曹操,文帝曹丕、明帝曹叡、齊王曹芳四朝,蔣濟既是曹魏開國元勛,又是司馬懿的密友。但最后卻被司馬仲達給耍了,蔣濟自覺對不起曹魏,更不對不起群臣和勛貴,半年后就郁郁而終,實際上,蔣濟就是窩囊死的。
蔣濟本身家世不高,但其自幼便展現出超乎常人的聰慧與勤奮好學的品質 ,年少時便在江淮地區名聲響亮。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蔣濟憑借自身才華踏入仕途,在地方上積累著政治經驗與聲譽,逐漸嶄露頭角。最初為楚國計吏,這是州郡中掌簿籍并每年向朝廷上計的官員,既是極為重要,又是一條快速上升通道,這為他入了曹操幕府烙下重要的印記。
蔣濟不是曹操嫡系出身,直到赤壁大戰后的建安十四年,21歲的蔣濟才第一見到了55歲的曹操,當時,曹操為了防范孫權侵犯淮南,打算把淮南的民眾內遷,便問蔣濟可行不可行,蔣濟執意反對,意思是百姓故土難離,一旦內遷勢必引發動亂,再者現在你的實力遠勝孫權,完全沒有必要內遷,曹操不聽,仍然決定強制遷移民眾,結果正如蔣濟所料,淮南一代百姓因為都跑到孫權那里去了。曹操因此對蔣濟刮目相看,于是曹操以溫恢為揚州刺史,蔣濟任丹陽太守。 后為揚州別駕。
建安十八年,曹操命司馬懿為丞相東曹屬和丞相主簿,蔣濟為丞相主簿兼西曹屬,二人共為丞相府的屬官。就此27歲的蔣濟開始和36歲司馬懿開始了近40年的共事生涯,可以說二人彼此十分欣賞,司馬懿對于寒門出身的蔣濟的才華十分欽佩,蔣濟對司馬懿能力也是十分看重。
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攻合肥,曹軍主力屯兵揚州駐防,關羽此時圍攻襄樊。 于禁率軍救援但全軍覆滅,曹操惶恐之下有意遷都。蔣濟和司馬懿卻聯手勸阻,曹操于是采納二人意見,派人聯絡孫權,孫權于是命呂蒙襲取荊州,成功解襄樊之圍,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繼任魏王,蔣濟任相國長史。同年曹丕稱帝,蔣濟出任東散騎常侍,司馬懿為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地位明顯高于蔣濟。
在黃初三年,曹丕以孫權叛盟為理由,不顧司馬懿強烈反對,兵分三路大舉攻東吳,曹丕命曹仁率兵進攻吳之濡須口,副將蔣濟則負責領兵向東攻取羨溪用以分散吳軍主力,駐守濡須口的吳將朱桓中計,于是分兵馳援羨溪。曹仁隨即率大軍直撲濡須口。朱桓以城中僅余的五千人堅守不戰。當時曹仁派其子曹泰督軍攻城,另一面打算攻取朱桓的兵士妻兒所在的江中的沙州島,蔣濟雖然是文官,但卻頗通兵法,他認為如果魏軍進攻位于下游的沙州島,無異于自取敗亡危險。但曹仁不聽,最終果然被擊敗,事后蔣濟因功授命為東中郎將,代領曹仁的軍隊。戰后被征召回朝為尚書。
黃初七年,曹丕駕崩之前,令驃騎將軍司馬懿與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為輔政大臣。在曹丕一朝,蔣濟并不出彩,曹叡繼位后,蔣濟賜爵關內侯,太和二年,東吳鄱陽太守周魴詐降誘曹休進攻皖城,蔣濟認為曹休深入東吳有危險,且朱然會從后襲擊,建議不要出兵,曹休不聽繼續前進,接著蔣濟察覺東吳有東進圍殲曹休之勢,向曹叡建議派援兵,曹叡就讓賈逵率部援救,可惜為時已晚,曹休在石亭被陸遜伏擊戰敗,多虧賈逵援軍趕到才避免全軍覆沒,事后蔣濟升遷為中護軍加散騎常侍。
中護軍一職雖位不比上卿,但職權頗重,除了在軍中總統諸將,執掌禁衛外,另有負責選任武官的權力。當時選任武官存在行賄之風,蔣濟未能潔身自好,利用職權謀取私利,民間甚至有歌謠諷刺軍官行賄買官之事。司馬懿與其閑談時提及此事,蔣濟以玩笑話回應。
景初三年,曹叡駕崩,齊王曹芳即位,司馬懿與大將軍曹爽一起接受遺詔輔佐少主。蔣濟此時剛剛五十一歲,如果能擔任托孤大臣,既不過于年輕,也非老邁可欺,其年齡優勢相對于王凌、司馬懿這倆奔七的,滿寵這個奔八的,實在是太過明顯,但曹叡沒有考慮蔣濟。
而司馬懿任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和曹爽各統精兵三千人,共執朝政。蔣濟轉為領軍將軍,進封昌陵亭侯,后又升遷為太尉。蔣濟和司馬懿,這個時候把所有和他們同時期的武官都熬死了,甚至把小一輩的曹休,夏侯尚,曹爽也都熬死了。到了曹芳繼位的時候,軍方四朝元老,就這么倆。
曹爽此時欲排擠司馬懿,于是向曹芳進言,改任司馬懿太傅,實際上是將司馬懿排擠出了尚書臺,即“錄尚書事”的職權被剝奪,只剩下了持節統兵都督諸軍事,即他統領禁軍的權力還在。實際上被罷黜軍權的不僅僅是司馬懿,還有蔣濟,因為在曹爽看來,蔣濟與司馬懿是一黨,曹芳即位后,蔣濟為領軍將軍,此時卻被加封為太尉,實際上是將在禁軍崗位上干了近十年的蔣濟也排擠出禁軍了。這個時候曹爽把朝堂兩個大佬都給得罪了。用現在的觀點看,曹爽對司馬懿和蔣濟的安排都是提半級養老。對這種安排,這二人自然不滿。
除此之外,曹爽又司馬懿以世子司馬師為散騎常侍,子弟三人為列侯,四人為騎都尉。司馬懿知道曹爽不安好心,為此韜光養晦,稱病不出,而此時曹爽專權,其黨羽丁謐、鄧飏等人隨意更改法度,蔣濟上書勸阻卻未被聽從。
《三國志 蔣濟傳》中對此記載:“蔣濟、高柔、孫禮、王觀,皆魏之大臣,激于曹爽專政而輔司馬懿以誅爽。爽誅,懿專政,而篡弒之形成矣。濟蓋深悔之,故發病而沒。”“蔣濟素有眾望,不在陳群之下。”一句話,曹爽站到了所有功勛重臣的對立面,所以即便沒有司馬懿動手,其他重臣也肯定有動手的,司馬懿不過是先下手罷了。
在當時世的重臣里,蔣濟資歷雖不及滿寵,但卻厚過司馬懿、王凌、高柔、崔林、鄭袤、王祥等多數人,先是久鎮揚州,又在明帝朝長期擔任中護軍,使他在淮南乃至全國軍中都有可觀的影響力,歷史上司馬懿政變成功,蔣濟的站隊是一塊很重的砝碼。
再就是蔣濟雖然四朝老臣,但實際官職并不高,他不是曹丕的親信,更不是曹叡的親信。和司馬懿沒法比,但也是一個能人,水平自認很高,可官職一直不動,這誰受得了,所以他對司馬懿的行為是支持和縱容的。
正始十年2月5日,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蔣濟跟隨出兵洛水浮橋,討伐曹爽。可以說,是蔣濟與司馬懿聯手發動了政變,最后蔣濟的一封信,曹爽就降了。而司馬懿把曹爽夷滅三族,蔣濟因功晉封都鄉侯,可他想要的沒有得到,郁悶到拒絕了所有封賞。
起初,蔣濟或許認為司馬懿是為了鏟除專權的曹爽,恢復曹魏政權的穩定,他與司馬懿共同輔政。但司馬懿成功誅殺曹爽后,蔣濟才發現自己被利用,司馬懿的真正目的是奪取朝堂大權。蔣濟因此內心愧疚自責,堅決推辭卻未被準許,難道蔣濟知不知道司馬懿政變后要專政。他肯定知道,政變成功后必將進行權利分割,分割者就是政變領導者,而司馬懿必將做大,專政。但蔣濟沒有想到司馬懿會殺人,更沒有想到會贏家通吃。
當然,蔣濟也應該知道事后沒辦法制衡司馬,但專政后會發生什么他不知道。 畢竟事有輕重緩急,當時最急迫的事情是曹爽專政亂權,不讓曹爽不再獨霸專行而已,當時他只有幫助司馬懿政變奪權再說,可最后結果顯然不是蔣濟所愿意看到的。
從此以后,蔣濟一直活在憂憤之中,這種內心的煎熬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半年之后蔣濟在憂憤中離世,享年61歲 。謚景侯。實際上就是氣死的,正常情況下應該還有得活。
我是清水阿嬌,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