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如何賦能產業發展?這兩天,以“廣聚天下英才 匯聚黔進動能”為主題的第十三屆貴州人才博覽會在貴陽召開。這場每年一度的“人才盛會”不僅搭建了貴州與人才對話的橋梁,更見證了貴州如何通過人才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產業精彩助力人才出彩
產業是人才的“用武之地”,貴州通過精準布局重點產業,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集群,為各類人才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企業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也與人才相互成就。
產業人才賦能貴州現代化工業體系研討會現場
貴州磷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便是典型代表。在濕法凈化磷酸領域,磷化集團產能全球領先。據了解,磷化集團通過20多個創新平臺,引入包括院士團隊在內的眾多國家級人才,形成高層次科研團隊。集團突破傳統招才引智模式,引進瑞士技術,成功攻克磷礦資源中伴生含量僅3%的氟資源提取、利用難題,企業的無水氟化氫產品獲評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集團董事長何光亮在“產業人才賦能貴州現代化工業體系研討會”上分享經驗時表示:“我們正是推動了產業發展與人才培育互促共進、深度融合,才成就了多個‘世界領先’。”
何光亮
中國人才研究會理事,貴州財經大學貴州人才發展研究所所長王見敏通過社會調查和課題研究,以遵義茅臺系列的醬酒產業為例,進一步論證了做大產業鏈后更能聚集人才的道理。
作為中國白酒行業的領軍者,茅臺不僅在傳統釀造工藝上擁有深厚的歷史積淀,更順應時代不斷拓展業務邊界。隨著醬酒產業的發展壯大,醬酒已成為仁懷市的一張名片,每年吸引各地的人才到仁懷就業投資。2024年,仁懷醬香白酒全產業鏈人才資源總量達6000余人,其中高層次人才170余人、行業領軍人才290余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400余人。茅臺還成立了院士工作站、重點實驗室,以及多個戰略合作網絡及資源平臺。
人才因產業而集聚,產業因人才而興。在貴州理工學院礦業工程學院實驗室,院長徐佑林帶領團隊聚焦貴州復雜條件煤礦巷道圍巖控制難題,提出的無煤柱綠色開采技術在多個礦區推廣應用,不僅節約了55萬噸以上的煤柱資源,多回收煤炭資源100余萬噸,新增經濟效益5億多元。
記者在人博會上獲悉,接下來,貴州還將聚焦“六大產業基地”建設和“3533”重點產業集群奮斗目標,新增一批研發設計,智能制造、產業孵化基地,企業技術中心等平臺。
從四個“倒三角”看貴陽貴安人才集聚密碼
王見敏告訴記者,人才服務工作可以細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標準化服務。第二個階段是彈性化階段,就是如果我今天想吃面包,你能送給我的服務就應該是面包,而不是米飯,這個階段也是菜單式供給。第三個階段是精準化服務,這個階段更關注個人服務需求,將個人的服務需求進行系統化整合。貴州當前的人才發展大部分位于第一階段,在高端人才服務方面已進到第二和第三階段。”
王見敏說,當前貴州的人才建設工作取得了不錯成績,同時也存在不少改進空間。王見敏說:“我們的人才建設工作存在四個倒三角現象。第一個是職能的倒三角,也就是省級層面非常重視,但到區縣層面就比較薄弱。比如,一些縣級的人才工作還是停留在組織部門和人社部門,產業部門很少參與互動。”
第二是人才平臺倒三角以及第三是人才工作隊伍配置倒三角。王見敏說:“當前國家和省級有很多平臺建設的任務和要求,但市和區縣層面卻很少。而人才工作隊伍配置倒三角表現在省級層面在人才工作配備了專人,能有效地推進人才工作。但一些市州和區縣雖然指定了人才工作專人,但往往身兼多職力不從心。”
第四個倒三角是資金投入倒三角。王見敏告訴記者:“區縣作為經濟發展的直接單位,服務于一個地方經濟發展,應該加大區縣的人才建設資金。但調研中發現,有個別縣一年的人才工作經費只有10萬元,相當于只夠做一個小項目的科研經費,且這10萬元在那個縣主要用于人才節假日慰問,人才差旅費。”
王見敏特別提到,貴陽貴安的人才工作做法可圈可點。2024年,貴陽貴安人口增加19.96萬人,其中新增了13.06萬名高校畢業生,研究生學歷人才約80%落戶貴陽,貴陽也因此成為全國人口增量第一的省會城市,并成功入選2024年全國人才友好型城市、最佳人才發展生態城市雙“50強”榜單。
貴陽市委組織部部長龍章懷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貴陽貴安不斷優化人才政策,聚焦“卡、錢、戶、房、崗”五大要素,擴大獎補范圍、提高獎補標準、促進政策疊加、提高兌現時效,其中累計發放“筑才卡”3.3萬張,為持卡人才提供醫療、住房等服務保障。真金白銀支持用人單位和人才發展,直接兌現資金9.98億元。
龍章懷說,貴陽貴安建設了人才信息平臺,完成人才信息庫、單位信息庫、高校信息庫搭建。同時還發揮貴州科學城、貴陽大數據科創城、花溪大學城、清鎮職教城“四城”科研、產業、人才優勢,協同轉化科技成果82項,人才總量達到9.36萬人。
企業是引才留才的關鍵
王見敏認為,“人才是否引得來、留得住的關鍵在用人單位,用人單位要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優先投入。”
在本屆人博會“產業人才賦能貴州現代化工業體系研討會”上,貴州輪胎總經理王鹍也表示,“我們深深體會到人才強企、企業與人才融合的責任和使命。面對人才不足挑戰,企業要積極扛起主體責任。”
當前,貴州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面臨高尖端人才短缺的困境,王鹍分享了貴州輪胎以人才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的實踐經驗。王鹍說:“在人才隊伍建設上,公司重點打造技術研發、技能型、專業技術及復合型管理三大人才隊伍。引進8名外籍高層次技術專家,聯合多所高校提升引才契合度,同時依托技能鑒定站培養大量技能人才,并為海外基地輸送骨干,企業的一系列人才建設助力了貴州輪胎獲評為‘燈塔工廠’。”
從政府到企業,從產業發展到政策升級以及搭建事業平臺……隨著“人才強省”戰略的深入實施,更多人才“活水”正在源源不斷地流入貴州、扎根貴州、夢圓貴州。
回鄉創業9年的貴州圖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勇說:“政府不僅提供孵化辦公場地和相關優惠政策,還積極協助企業與高校對接‘招才引才’,設立專項資金支持企業大膽創新,加大開放數據力度,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實習生謝金培、伍雯靜對此文亦有貢獻
記者:陳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