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仲成
時值深秋,月季正紅。
2024年11月16日,祖地河南南陽。
中華謝氏聯誼總會第二次代表大會如期召開,謝俊明總會長代表中華謝氏聯誼總會第一屆理事會做工作報告,現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這掌聲,是對總會工作成就的高度肯定;這掌聲,更是全體宗親對未來總會工作的期望。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此刻,汗水,喜悅,都寫進謝氏家人的榮光里。
心存熱愛,奔赴理想——總祠建設,玉汝而成
“由總會倡建的中華謝氏總祠在本屆任期內得以完美建成。在謝姓祖源地建設中華謝氏總祠,是總會自籌建以來提出的首要任務,它情系千萬族人,彰顯謝氏凝聚力與向心力,傳承謝氏文化,其歷史與現實意義深遠。”
——謝俊明總會長《首屆工作報告》
春秋代序,時光流轉。時間上溯至2011年11日19日,中華謝氏聯誼總會在武漢成立。這一天,注定載入謝氏聯誼工作的史冊;這一天,謝俊明榮任中華謝氏聯誼總會首任總會長;這一天,中華謝氏工作揚帆起航……
晨曦微露,第一縷陽光照進中華謝氏總祠。謝氏總祠,是謝氏人血脈皈依所在。副總會長、總祠管委會主任謝少先每天都要恭恭敬敬地在大殿擺好香果、虔誠地上香、叩拜,然后靜候外地祭祖宗親的到來。他都不知道這是多少次了。其實,這正是中華謝氏總祠所存在和承載的意義所在,無數的謝氏家人在這里尋找到精神皈依和情感寄托。來這里的謝氏宗親身上都流淌著同樣的血脈,是總祠把全體謝氏人更緊密的連結在一起。
萬萬恒沙流淌于此,千千世界盡在其中。
武漢會議決定,修建中華謝氏總祠!當時既沒有經驗可循,也沒有實地資料可考。但總會以舍我其誰的氣概,多次深入實地考察,選定既巍峨壯觀又高大氣派的漢代宮殿建筑為風格。
“路雖遠,行則可至,事雖難,做則可成。”土地問題解決后,總祠建設需要大量經費,這些經費如何籌集?
凡今之人,莫如宗親。宗祠建設是全體謝氏宗親的大事,如果僅靠一個人、兩個人捐款,那就不叫大宗祠,就變成了家廟。
一花開絢麗,引來萬花開。一件事辦得好,可以得到大眾的支持;一句話宣傳得好,可以凝聚萬千人心。
總祠建設,無外乎財力支持和人力關注。總會通過宣傳發動,副總會長謝貞超深入各省市分會,宣揚中華謝氏總祠建成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宗親身患癌癥,在病床上依然心系總祠建設;有七八十歲的老人,捐出賣菜、賣雞蛋的錢,有的小學生捐出五元的壓歲錢……
特別值得一提的有:總會長謝俊明先后捐出709萬元,副總會長謝招修捐出550萬元。捐款達百萬的還有:謝國泰、謝永信、謝本明。
總會在河南鄭州還參與了河南省政府主導的中華姓氏館內的謝姓館建設,指導協調深圳、東莞、南雄、南陽四家謝氏組織投資200余萬元,在祖地興建了古謝國紀念園項目。紀念園的建成,副總會長、深圳分會會長謝順功莫大焉。
謝招修副總會長為了總祠建設,無數次親臨現場。一磚一瓦,都有他關切的目光。
有夢可依,有夢可尋,有夢可真。在建設這批中華謝姓一系列根親文化項目中,國內各省市和港澳臺地區數百個謝氏團體,2萬余名謝氏宗親積極參與其中。如澳門宗親謝冠榮親自來到總會,捐贈現金60萬港幣;香港、浙江、廣東、深圳、江西、福建、湖北、河南、湖南、北京、重慶各省組織捐款分別超百萬元;5人個人捐款達百萬元;捐款物5萬元以上者接近百人;萬元以上單位及個人多達530個。這是廣大謝氏宗親齊心聚力的寫照,建成總祠成了大家共同發出的最強聲,書寫了中華謝氏宗親聯誼的新篇章。
中華謝氏總祠是無數謝氏族人精神寄托的地方,也是無數謝氏族人安放心靈的歸屬。在總祠,可以感受到時間的流轉,可以聆聽歷史的回聲,可以觸摸到文化的脈動。
時光向前,歲月生香——總譜編纂 精彩開局
“人生所知來何處。這些年來,中華謝氏總譜的編纂工作進展順利。總會積極推進各地區謝氏宗譜編修工作的開展。”
——謝俊明總會長《首屆工作報告》
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
譜系是我們謝氏兩千多年時光構筑的精神家園,收藏著一代代謝氏人的過去與現在,更是未來謝氏家人的根脈所在。
中華謝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源遠流長,根深葉茂的世家大族之一。《中華謝氏總譜》是一部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為謝氏族人尋根溯源、認祖歸宗、連宗接枝的大型文化譜籍。
總譜編纂主旨:敬祖睦族,弘揚祖德,正本清源,理順脈絡,萬流歸宗,蔭庇后昆。
謝俊明總會長說:中華謝氏總祠是謝氏根之所系,中華謝氏總譜是謝氏血脈所在。
心中有溫暖,滿眼皆美好,一個家族一定有為宗族奔波之人,有為宗族盡心之人……最感人的事跡,總藏在最平常的細節中。
三十余年,跋山涉水,厘清世系,荊楚訪遍;
潛心調研,不惜余殘,義無反顧,重責肩擔;
東山淑賢,寶樹芝蘭,當之無愧,光大綿延。
這段話所褒贊的,是湖北仙桃市郭河鎮的謝守春老人。若不是眾多親歷者的證實,我們很難將這些華麗的辭藻,與一位耄耋之年的普通農民聯系起來。但這位老人用三十余年的執著證明,這些贊美他當之無愧。謝守春,中華謝氏總譜編撰委員會原顧問,志愿為謝氏修譜,始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從來沒有計較過個人得失。修譜三十余年,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直到生命的終點。
謝氏始祖是源,謝氏共同的血脈在我們的精神之中奔流不息。編纂大綱下發全國各地后,《中華謝氏總譜》編纂工作得以在全國展開,各地謝氏宗親以大謝氏理念、大團結胸懷、大奉獻精神投入到這項工作之中。
人雖非草木,家族卻是根。宗親之內,自有乾坤。總會副秘書長,總譜編委、江西謝氏聯誼會常務副會長謝士洋,為謝氏總譜編修全身心投入,在總譜辦工作期間,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不休節假日,完成了謝氏總源流匯編,在一次宗親聯誼途中,被一輛闖紅燈的肇事車輛撞倒,發生嚴重車禍,身受重傷,肋骨被撞斷三根,同車在副駕駛座位上的謝貞超也受傷,兩根肋骨受損。迫不得已,謝士洋在醫院住院手術治療,手術第二天,他就讓人將譜系資料送到醫院,不顧傷痛審閱譜系資料,著實讓人為之動容。
花開花謝,云卷云舒。祖地河南南陽謝少先會長在當地譜系資料缺少的情況下,發動當地宗親收集資料,口口相傳,加上他參與全國各地聯誼活動,收集到很多彌足珍貴的相關資料。他主編的祖地謝氏譜成為各地謝氏爭相傳閱及修譜的參考譜書。
山高水長,映照初心。副總會長、山東謝桂山會長收集兩千多套謝氏家譜,成立了第一家謝氏藏譜館。
陽光正好,生活溫曖。湖北謝氏通譜主編謝先東,三十余年如一日,他以“坐冷板凳、葆熱心腸”的工作態度,收集整理了謝氏源流,主編了湖北謝氏通譜。
一季花開,一季蔥蘢。福建原會長謝宗楷,收集謝氏家譜近五百套,編輯了“謝氏源流總匯”“謝氏宗祠匯集”等珍貴資料。
日月柔軟,人間煙火。湖南謝五八主編了湖南謝氏通譜;總譜編纂大綱,謝氏總字輩也在他的主導下得以展開。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華謝氏總譜事關全體謝氏。在這次修譜工作中,許許多多的宗親展示出使命必達的精神,前赴后繼的精神,實干苦干的精神。這些精神必將會激勵更廣大的宗親去完成這項更加艱巨、代代接續的任務!
回首來處,歲月如初——宗親聯誼 久久為功
“一路好山思共看。這些年來,總會在聯誼方面,團結了最廣大的宗親,凝聚了最旺盛的人氣。一代代熱心宗親事業傳承的人和良好的宗親氛圍是宗親事業持續繁榮的重要因素。宗親工作歸根結底就是人的工作,也就是宗親的工作。”
——謝俊明總會長《首屆工作報告》
累土不輟,丘山崇成。山高水長,煙火尋常。
換屆之際,受謝俊明總會長委托,謝貞超、謝元亮、謝仲成先后走訪江西、廣東、北京、湖北、浙江、四川、福建等地,既就換屆工作征求意見,也大力加強聯誼工作。所訪之地,宗親皆予以熱情支持。
心合則力聚,力聚則行遠。總會長謝俊明坦誠:心中事業,心底宗親。事業再大,無改對謝氏家族的摯愛。在中華謝氏聯誼總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謝俊明再次全票當選總會長。在中華謝氏聯誼總會,謝俊明總會長以卓越的領導力和無私的大愛,在謝氏宗親心中,享有崇高威望。
謝俊明總會長說:“尊重理解,求同存異。包容釋懷,天地寬大!”
心如蓮花不著水,又如日月不住空。在中華謝氏聯誼總會,無人不知與謝俊明總會長緊密配合的謝貞超常務副總會長,他三十多年只做一件事,三十多年只為宗親事業,只為一份宗親情。謝貞超動情地說:“我也有老伴需要陪伴,也有孫子需要照顧,但我已把總會的事當做了一份事業,如果放棄,心有不甘。”
有一只皮箱,常年跟隨謝貞超走在宗親聯誼的路上,伴隨皮箱的主人走遍祖國的大好山川。
歲月予天邊風景,也予人間溫柔。總會第一屆名譽會長謝百成宗長,滿滿的正能量。老宗長很多年來,每年都會將兩個月的工資奉獻給總會和湖北省會(疫情期間終止)。此外,謝老還無償提供兩層小樓給總會辦公使用。這種對宗親事業的全力支持,這種對謝氏精神的傾力弘揚,都是中華謝氏宗親的一筆精神財富,彌足珍貴。
謝百成老先生認為宗親事業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大事,做好了,不僅有利于宗親,也有利于社會安定。因為家是社會的一部分,家、族安定了,就為社會穩定提供了基礎。他充分發揮自己善總結、善歸納的特長,先后起草了《武漢宣言》和《武漢決議》。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歸洞本無心。
四時俱興,可與親同,因緣際會,和合而生。和衷共濟,家和謝氏興。有團結、人心齊的宗親,沒有辦不好的事情,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光陰可惜,譬諸逝水——文化建設 異彩紛呈
“韻高落落懸清月。這些年來,我們弘揚和傳播謝氏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同樣,謝氏文化也是我們謝氏的靈魂。”
——謝俊明總會長《首屆工作報告》
有一種精神,穿越歷史的云煙,日久彌新。有一種文化也是,它便是謝氏文化。
在中華謝氏總祠,不僅有令人震撼的建筑,更有讓人氤氳在謝氏文化的無限魅力中。謝樹春等書法家的楹聯書法,謝小品、謝達茂的辭賦……都是謝氏文化的直觀呈現。
為此,中華謝氏聯誼總會專門召開文化建設工作座談會。
凡夜間綻放的,都得面對星空。謝氏文化需要建設,也需要交流。總會及各分會建立了微信群;總會還有《中華謝氏》,這是全國第一家有刊號的會刊;同時還建立了公眾號。
文化似水,潤物細無聲。重慶開州原會長謝穗九,心系謝氏,為總會創作會歌,聯系詞曲作者,三次赴總會就會歌征求修改意見。如今,《中華謝氏總會會歌》MV,由河南謝憲笙完美演繹,傳唱不衰。
謝俊明總會長親自策劃、總制片的《中華謝氏總祠》專題片,詩人謝仲成撰稿,金牌主持人謝東升播送解說詞,在謝氏內外引起強烈而廣泛的影響,成為總會和各分會大小活動的保留節目。
黃土還給了大地,綠葉交給了灌木。總祠二樓百頌館,在這里,看到謝氏的歷史、現在、未來。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謝氏祖先的代表性人物,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之一謝安公、謝疊山、謝東山,他們展現出以弱勝強的精神,忠貞不屈、舍身取義的愛國精神,憂國憂民的仁義精神,不慕名利的清廉精神,成為謝氏宗親學習發揚的標桿。發掘好、弘揚好、傳承好謝安公這些美好品德,既要通過祭祀文化,中華謝氏文化旅游節也是個很好的路徑和抓手。此節已分別在福建、南陽舉辦過第一屆、第二屆,產生了很好的反響。第三屆中華謝氏文化旅游節于2025年4月底在浙江上虞、安公誕辰1705年之際舉辦。這又是謝氏文化之一大盛事、盛舉。
從更廣闊的時間、空間、視野來看,總祠祭祀文化活動與先賢相通,作薪火傳承。每年重陽節后一個月左右總祠祭祖將實現常態化,各省分會輪值舉辦。
2025年總祠祭祖,深圳、香港宗親會共同舉辦。
日月星辰寫華章。宗親事業功在當代,益在千秋。宗親事業是不平凡的事業,也是不容易的事業。不平凡,在于我們每一位謝氏宗親都是親力者、參與者,這種力量讓我們感受到親情血脈的神奇,它也如無窮的大江大海,始終力量磅礴、奔流不息。不容易,是因為它連接著千萬謝氏,承接著一個偉大家族的過去、現在、未來。這份事業是貫穿古今的事業,也是澤被后世的偉業。
讓我們懷著感恩的心,感念謝氏家族聯誼事業的先行者、奉獻者。同時,此刻起,讓我們滿懷對宗親聯誼事業的敬意和虔誠之心,做一名宗親聯誼事業的建設者、親力親為者。
唯有如此,謝氏宗親聯誼“共同體”事業才能枝繁葉茂。
我們共同期待,努力!
中華謝氏總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