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X200 Ultra上市的核心詞鎖定為“全能V單”,其中不難看出vivo對這款嶄新“超大杯”的兩重角色定位:全方位滿足需求、成為能打電話的微單。作為一名藍廠老用戶,已經習慣了X100 Ultra的高出片率、持久續航、高效辦公套件的長期呵護,當初X100 Ultra的賣機亮點已經成為了換新機的基礎門檻;當真機到手,對X200 Ultra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比對專業相機:“碰瓷”還是“秀肌肉”
拍照是藍廠一向能打的優勢。發布會結束后,vivo X200 Ultra比對索尼的數據圖刷屏各大平臺,引起專業相機發燒友的一眾“陰陽”。作為一名從未購買過專業相機的普通用戶,筆者看不懂這場論戰,能看懂的是:兩派的分歧在于vivo X200 Ultra是否有資格與專業相機類比,而兩派的共同點則都是對美、主觀喜歡、記錄生活的正當訴求。無論輿論場如何爭吵,真正影響普通用戶決策的可能無外乎三點:定價、出片、便攜。
此次發布的vivo X200 Ultra和X200s售價分別為6499元起和4199元起,從感官上是不需要“咬牙跺腳”就能夠得著的。而作為消費者下一步考量的就是這筆錢花的是否值,主要取決于后兩個關鍵點——出片、便捷。
vivo X200 Ultra裝配了蔡司三大定焦大師鏡頭:“鷹眼”——14mm蔡司超廣角、“人文之眼”——35mm蔡司人文紀實主攝,以及基于創新“超光棱鏡”技術打造的第二代85mm蔡司2億APO超級長焦。作為對數據不敏感的消費者,拍照效果實測如下:
14mm焦段表現
仰拍+14mm下,北京的鋼鐵森林呈現出一種雄偉的窒息感,此焦段下的北京可能比較能代表打工人的日常感受——繁華中的平凡,壯闊中的渺小。
35mm焦段表現
35mm焦段被賦予“人文紀實”的具象意義,所見即所得,最大的舒適感表現在不需要翻看收藏的構圖知識和技巧,有了水平儀拉平畫面,直接無腦出片。至于35mm焦段的所謂“敘事感”,可能是由于在回憶時能比較忠誠的還原當時的美好畫面和氛圍;對于一個X100 Ultra的老用戶,已經習慣。
50mm、85mm焦段表現
當畫面拉近,緊縮壓迫感隨之加劇,放大后樓窗甚至辦公區內部的燈管、桌子等細節依舊清晰可見。不由得感嘆,出片有手就行。
微距表現
除了大片場景,vivo X200 Ultra的微距表現讓人非常驚喜。拍攝靜止的微距畫面并不難,魚兒可不會聽命令保持不動直到出片。任小魚自由游動,微距出片十分穩定、細致。魚鰭、魚鱗的絲絲紋理肉眼都很難看清,微距拍攝卻做到了。
手持延時攝影表現
vivo X200 Ultra在夜拍時能同時保留高光和暗部紋理,未出現過曝或死黑,復雜光源下畫面較為通透。LED多色光源下色彩過渡自然,無偏色或飽和度異常。
值得一提的是,為保障防抖呈現更好的畫面,X100 Ultra的攝像模組異響問題在vivo X200 Ultra得到了很好解決,不僅晃動手機聲音微小,相機變焦的聲音、震動都幾乎無感。且值得認真夸獎的是X200 Ultra側面的相機控制按鈕,位置非常合理,對手小的用戶也非常友好。這里的按鈕不是物理按鍵,不僅可以對焦、按下拍照、長按連拍,也可以滑動調節曝光或焦距參數(設置更改)。相比X100 Ultra,這個細節提升十分亮眼實用。
攝影師套裝:噱頭還是真愛?
vivo X200 Ultra上市的最大亮點莫過于長焦“外掛”——攝影師套裝。vivo與蔡司聯合研發的2.35x長焦增距鏡成為了X200 Ultra的“第四顆鏡頭”,將2億像素的85mm長焦鏡頭升級為一顆200mm、f/2.3的大光圈長焦鏡頭。這一“外掛”的出現,導致拍攝空間及表現上的提升,好比手里的長槍換了RPG。以下均為手持拍攝:
200mm、400mm表現
200mm屬于日常表現,400mm給中國尊的建筑細節拍攝到了“懟臉”級別,放大依舊清晰可見,未發現算法優化或涂抹感。
拍攝時從800mm-1600mm拉近的震撼程度極高,在800mm以上的焦段開始需要“無情鐵手”,但對于普通用戶而言依舊可以達到。雖在1600mm焦段有了明顯的算法優化感,但這是沒有攝影知識、“鐵手”訓練的普通用戶,不借助三腳架的穩定幫助,手持就能拍攝到的畫面,已經足夠震撼。而在夜晚,“外掛”的表現又如何呢?
200mm-400mm焦段的穩定發揮已經是“灑灑水”,800mm及以上再次震撼。在認定拍攝效果后,帶配件出行依舊讓人心憂:一怕零件瑣碎,二怕占地。
其實出門只需要圖中四件套,在嚴格限制拍照設備的演唱會等場合,甚至可以揣兜里走無包通道。手機組合手柄后,除手持更穩定,還能夠實現6000+2300Ah超大電池;官方信息顯示,能支持949張照片拍攝或8.3小時錄像。手機殼除了組件拍攝外,質感也十分結實、絲滑,完全可以不摘除作日常使用。
當下,這款套裝內的手機殼起到了組裝加強配件的作用,不禁也讓人聯想,這一接口未來是否有可能成為“萬能適配樞紐”?藍廠未來是否將拓展更多驚喜“外掛”,卷出攝影裝備的“變形金剛”?這無疑為后續產品迭代及周邊拓展留足了想象空間。
“餅干頭”攝像模組:實丑還是質感?
vivo X200 Ultra上市三款色調——銀調、紅圈、黑Ka。入手銀調時曾以為背面的白色條紋是凸起的,實則是平面,手感絲滑。黑Ka作為手機“必修色”,適配所有應用場景和可能。而本次發布的紅圈確實亮眼,在測評帖的很多實拍圖看到了不同于銀調的金屬紅質感;買了銀調饞紅圈,妥妥的“得隴望蜀”。
vivo X100 Ultra拍攝vivo X200 Ultra銀調
本次發布最具爭議的無疑是“餅干頭”攝像模組,入手前最擔心的也是這點。在藍廠看來,這厚厚的攝像模組倒不是個缺點,因為看到的宣發圖并沒有藏著掖著之感,反倒大大方方,平直簡潔。到手后看到絲滑的金屬紋理,反倒感覺與專業相機的設計細節更貼近了一步,滿滿的質感。暢想如果攝像模組能扭轉變焦,那這款手機就更能作為“能打電話的相機”了,然而屆時防水的確會是個棘手問題。
當vivo老用戶從X100 Ultra投誠到X200 Ultra,不僅體現了長久以來的使用舒適、品牌信任、生態習慣,也說明一個簡單的人性規律——體驗的層次決定選擇的閾值。從“嘗甜頭”到“不將就”,既是欲望的升級,也是認知的覺醒。對人生中無數決策的抉擇,指向對生命質量的深層思考——是沉溺于慣性妥協,還是勇敢追求更契合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