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在13年前,也就是2012年夏季,當時“信仰”還很充足的索尼推出了一款對后來影響深遠的相機、Cyber-shot DSC-RX100。
是的,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初代“黑卡”。至今我們還清楚地記得,當時我們曾將這款造型極簡、但性價比極高的“卡片相機”推薦給一位還在讀大學的朋友,并且他也對這款相機極為滿意,直到很多年后還在與我們交流使用感受。
但也正因如此,當我們在2025年7月15日晚間看到索尼幾乎是“不聲不響”地就發布了售價33999元的RX1R Ⅲ,而且連配套的鏡頭遮光罩都還要單獨賣1199元的時候,立刻就覺得確實有必要說道說道了。
眾所周知的是,RX1R Ⅲ與前面提到的RX100系列,以及另一條主打長焦拍攝的RX10系列,同屬索尼的“黑卡”家族。但追溯歷史不難發現,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相比定位“家用輕盈長焦”的RX10系列、或是定位“全畫幅定焦卡片”的RX1系列,主打輕便全能的1英寸變焦卡片機RX100系列,才是出貨量的重點。
然而如今的情況,卻是原本承擔“高端家用、輕薄全能”定位的RX100系列,迄今已有近6年未再推出新品。而本應更小眾的RX1,卻在時隔近10年后迎來了換代。
這是什么概念呢?我們來看看索尼現在的(非可換鏡頭)官網就會發現,主打VLOG、美顏、視頻拍攝的ZV系列取代了“黑卡”家族,被擺在了最顯眼的位置。與此同時,傳統的RX100、RX10“黑卡”,卻還有大量的古早型號依然被掛在官網,但點進去后則會顯示“到貨提醒”或是“立即預訂”,很顯然是并無存貨、甚至是否還在生產都存疑。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認為索尼相機的重心早已不在“家用、全能”領域。相反,精準主打“生產力”的ZV系列、A7、A9家族(包括FX3這類變體),以及明顯偏向“玩具”的RX1和A1這兩條特殊產品線,才是他們如今真正力推,并且也可以被市場廣為接受的細分方向。
當然,其實這并不是索尼一家的問題。事實上,幾乎對于所有現存的一二線相機廠商來說,“家用市場”都已經等于是不存在了。畢竟大家都知道,現在各大品牌的影像旗艦手機,當年的價格最多也就在五千到七千元的范疇內,要是不“追新”、去購買舊款甚至三四千就能入手。
相比之下,那些使用了1英寸“大底”的傳統卡片相機最初還只定價兩三千元,但后來就變得越來越貴,甚至到了2019年的索尼RX100Ⅶ,它在那個時候的官方定價就已經高達8000元以上。也不知道是“家用大底卡片相機”的硬件進步真就帶來了那么高的成本壓力,還是相關廠商看到這類產品難得好賣,所以就想干脆趁機多賺點。
可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說,這活脫脫就是一個“過去沒錢(買單反)才買大底卡片機”,“現在沒錢連卡片機也買不起了”的諷刺故事。
那么,這是不是說現在的相機行業就真的已經被手機、特別是高端影像機型給“干碎”了呢?倒也不盡然。
一方面,智能手機的物理尺寸畢竟有限,以目前的材料學相關技術來說,1英寸的主攝CMOS就已經是智能手機影像設計的極限。而其他的那些“副攝”,尺寸便不得不做出妥協,實際效果依然不可能比得過高端相機動輒全畫幅起步、且全焦段恒定的巨大感光面積。
而且手機為了確保重量、品控和光學防抖效果,在光學鏡片的材質上也做了不少妥協。即便是目前最頂級的影像旗艦機型,頂多也只能使用1-2片玻璃鏡片,剩下的就是透光率相對低的塑料鏡片。像相機里那些動輒十組、一二十片全玻璃鏡片的鏡組設計,手機是絕對不敢想的。
另一方面,雖然對于普通用戶的日常使用場景來說,高端手機的影像能力就已經足夠強,再加上如今AI技術的加持,以及手機本身的平臺優勢,使得“拍完直出”、“拍攝后即刻分享”成為了大多數人現在的使用習慣。但也正是因為高端影像手機這種過于強調“易用性”、且人人都能買到的特質,使得它們在體驗上確實少了些儀式感和稀缺性。
如此一來,對于現在的相機行業來說,還算可行的“生存之道”很自然的就只剩下了兩條路線。
其一,就是主打純粹的高畫質和“生產力”屬性。這里面當然包括了各一線品牌的超旗艦單反和微單們,以及那些更加少見、也更為昂貴的專業“視頻機”、“超大底影樓機”。但除了這些之外,以索尼ZV系列、佳能PowerShot V1系列為代表,價格相對親民,同時主打高畫質VLOG和簡易視頻拍攝能力的“輕量級視頻機”,其實也可以看作是傳統相機廠商試圖與手機爭奪一部分消費者的嘗試。
至于另外一條路就更簡單了,那就是純粹地將相機打造成富哥們的“玩具”,用稀缺的材質制造機身、用充滿創意的設計將造型做到極致,再加上一些講出去比手機“好聽得多”的故事。哪怕這樣的相機實際用起來可能并不順手,或者甚至可能壓根沒有太多實用價值,但只要足夠稀缺、足夠獨特,就能夠作為大眾消費品之外的獨特存在,在市場中分到一杯羹。
而且最位重要的是,雖然大家都知道“生產力設備”往往有理所當然的高定價,但那也必須要結合設備本身的“能力”來設定。比如一款旗艦全畫幅單電相機就算再怎么“專業”,它的目標消費群體也不可能接受一個比專業電影機或中畫幅相機更高的價格。
富士X-Half要畫質沒畫質、要實用性沒實用性,但就是好玩、而且不便宜
但純粹的“玩具”則不然。它們的定價可以完全不考慮實際使用價值,而僅僅憑借“稀缺性”來做標定。也正因如此,這部分的相機產品反而可能為相關企業提供一個更高的盈利能力。雖然說這類產品的興盛,注定會讓相關品牌距離大眾消費者更加遙遠,但在如今這個市場環境下,或許相機廠商們已經沒什么選擇權可言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