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廣告的“數字新基建”價值將進一步被挖掘。
文:袁一音
來源:吳曉波頻道
4月9日,廣告行業迎來重磅收購,在競爭多年之后,梯媒賽道霸主分眾傳媒斥資83億元收購梯媒另一頭部玩家新潮傳媒,創下中國戶外媒體并購案史上數額之最。
整個廣告界陷入嘩然——83億,幾乎可以把中國的公交車廣告、候車亭廣告、機場廣告、地鐵廣告、高鐵廣告五大戶外廣告龍頭全部收購,為何分眾卻只買了一個同賽道的新潮?
實際上,這場收購,不僅意味著線下流量版圖重構,更揭示了廣告行業的底層邏輯裂變——在互聯網平臺陷入“精準內卷”時,梯媒的“飽和攻擊+社會共識”正在成為品牌跳出流量競爭的關鍵。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行業背后的故事及其收購邏輯。
01
電梯的優勢
近些年,許多爆款品牌和營銷語,如兒歌轟炸的妙可藍多、霸屏的簡醇零蔗糖酸奶,登頂童鞋品類的泰蘭尼斯,都借助了電梯場景這個超級加速器,成為經典案例。
走進任何一座寫字樓的電梯,白領們都會放下手機,抬頭凝視這些廣告。這不是偶然,而是現代人對抗信息焦慮的一種本能選擇。
凱度的研究揭示了一個反直覺的真相:在號稱萬物互聯的時代,電梯這個物理空間竟實現了79%的觸達率,比精心設計的互聯網廣告高出數倍。這并非算法推演的虛擬覆蓋,而是5億都市人群每日必經的真實軌跡交匯。
不同于手機屏幕的隨時可能被劃走,電梯空間里的信息接收帶著某種儀式感——金屬門閉合的剎那,都市人暫時卸下信息過載的疲憊,將目光自然地落向那些色彩明快的廣告畫面。這種封閉的必經場所天然具備強制觸達屬性,甚至形成了一種“無法回避”的傳播特性,使電梯成為品牌高效連接都市主流消費群體的黃金入口。
一般而言,內容型媒體關注度不足10%,傳統戶外廣告僅7%—11%,而電梯廣告用戶主動關注度是45%——它填補了陌生人共處時的尷尬沉默,消解了等待樓層跳轉的枯燥空白。
而電梯廣告的真正威力,不僅在于它讓人“看見”,更讓人“記住”。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曾多次提到:高頻重復,是突破用戶記憶屏障的關鍵。一般來說,新品牌9—16次有效觸達才能建立集體心智,擊穿認知閾值。許多梯媒廣告正是憑借魔性重復的臺詞與畫面,悄然馴化了新一代消費者——從妙可藍多奶酪棒的“奶酪就選妙可藍多”,到兔頭媽媽哪吒聯名款牙膏的“不長蛀牙就用兔頭媽媽”,孩子們對這些廣告語的熟悉程度,甚至超過了幼兒園的兒歌。
在流量戰爭愈演愈烈的互聯網時代,算法推薦讓信息分發變得精準,卻也讓用戶的注意力變得支離破碎。數據顯示,95%以上的互聯網廣告停留時長不足2秒,消費者的注意力在海量信息中被迅速切割,品牌的記憶點被稀釋得所剩無幾。
相反,在等電梯時,人們通常會在電梯口等候兩分鐘,進入電梯后又需等候半分鐘至一分鐘,這段時間足以完整播放完15秒的廣告,實現完整觸達,驅動用戶的購買意愿。
在互聯網營銷已高度成熟的時代,電梯媒體卻仍憑借其“高觸達、高關注、高頻次、高完播”的特點,成為品牌直擊客戶心智的終極利器。
02
種草?種樹!
在碎片化時代,傳播模式已非傳統的金字塔式。商家難以精準定位消費者所在的位置,因此借助社交媒體,通過場景化描述使消費者對產品形成認知,進而導流促使其購買,這一過程即所謂的“種草”行為。
然而在江南春看來,消費者的精力極為有限,品牌作為信息的簡化器,其重要性正不斷提升。設法“種草”的同時,更應該設法去“種一棵大樹”。
所謂的“種樹”,就是通過中心化媒體形成集中引爆,然后把品牌的形象打入消費者心智。
同樣是在互聯網上,“千人千面”制造了無數的個性化觸點,卻難以形成社會共識。而電梯廣告的“千人一面”恰恰成為品牌建立社會認知的利器。當同一畫面反復出現在寫字樓、高端社區、核心商圈,品牌逐漸成為公共記憶的一部分——元氣森林氣泡水通過這種共識營造,將原本小眾的日式設計轉化為都市青年的社交貨幣;德佑濕廁紙則把私密護理話題變成電梯里的健康常識。
相比互聯網廣告用互動性掩蓋了注意力深度的匱乏,電梯廣告則以“反互動”的姿態構筑起信任壁壘。信息流廣告,往往雜亂且多,消耗了消費者信任,但寫字樓電梯里的品牌露出天然攜帶場景背書——能出現在核心商圈電梯里的品牌,本身就是一種品質篩選。
本質上,“種草”模式的“貨找人”機制,通過精準分發提高了交易效率;而“種樹”模式的“人找貨”特性,則讓品牌通過打造中心化媒體取代碎片化信息傳播,助力獲得主流人群的廣泛認同。利用持續的重復,不僅能夠對抗信息爆炸帶來的遺忘效應,更能增強消費者的信任感與安全感。
因此,“種樹”和“種草”的對立或統一,取決于不同階段。
從長時間去看總營銷回報率,通常企業70%的銷售是由它的品牌資產貢獻,只有30%的銷售來源于它短期做的流量。
然而,許多品牌往往會將90%的精力投入到效果立竿見影的促銷和流量中,這雖能助力其達成下月銷售額增長的目標,卻難以擺脫價格戰與流量戰的泥沼,也難以真正走進消費者的心智,獲取應得的利潤。久而久之,價格持續下跌,流量成本攀升,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焦慮情緒也隨之滋生。
在不同階段,江南春認為,起步期(0—1階段)需強化獨特功能賣點,當種草遭遇瓶頸時,需通過品牌定位實現破圈;再次遇到瓶頸時,則要通過新品迭代與場景開創。有一個經典案例:
絕味鴨脖早期廣告主打“麻辣鮮香”,當需要突破增長瓶頸時,分眾為其在寫字樓電梯投放“沒有絕味鴨脖加什么班”,公寓樓電梯投放“沒有絕味鴨脖追什么劇”,通過特定場景激發潛在需求,從而創造新增量。
近些年,互聯網平臺陷入CPM成本逐年攀升的困局,電梯廣告卻以穩定的成本結構展現出反脆弱性。分眾等平臺的CPM價格長期維持在5—10元區間,不依賴競價機制,也不受算法左右。這種抗周期性讓品牌可以在流量泡沫破裂時,依然穩穩占據消費者心智。
03
整合的價值
中國電梯廣告市場長期呈現“分眾+新潮”雙超格局。2024年,分眾在戶外廣告市場整體的市場份額約為14.5%,排名第一;新潮占據2.7%。兩者合并后,整體份額將達到17%。
作為行業開創者,分眾傳媒占據了高端商務場景的絕對優勢,覆蓋全國300個城市、超250萬媒體終端,觸達4億城市主流人群。其客戶結構以茅臺、美團等大品牌為主,年營收過百億,凈利潤超40%。
而新潮傳媒通過差異化戰略深耕社區場景,在200個城市布局74萬智能屏,覆蓋1.8億家庭用戶,但不佳的財務表現,成為促成并購的關鍵動因。
合并后,雙方點位總數約284萬臺,形成“高端商務+下沉社區”的全場景流量網絡,日均觸達超5.8億人群。電梯媒體影響力持續提升的同時,覆蓋范圍從商務精英到社區家庭、一線城市至下沉市場,實現廣告客戶對多元消費群體的全域觸達。新潮的智能投放系統與分眾AI算法結合,能推動“千樓千面”精準營銷,單屏年收入有望從2700元提至5000元。
戶外媒體的發展與整合,還深度契合了國家“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的戰略導向。通過降低品牌建設門檻、釋放區域市場潛力、推動國牌出海,梯媒正在成為消費升級浪潮中的重要基礎設施。依托“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梯媒可以向全球輸出原創模式,助力消費市場突破流量瓶頸,實現價值升級。
目前,分眾海外業務已覆蓋韓國、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和日本等國的100個主要城市。
未來,電梯廣告的“數字新基建”價值將進一步被挖掘:它既是品牌認知的播種機,也是本地生活的連接器,更是數據資產的沉淀池。
這也揭示了注意力經濟變革的底層規律:在算法統治的數字世界,物理空間正在以最原始的方式重構品牌與消費者的連接。
可以說,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們的注意力被切割成無數碎片,品牌與消費者的溝通仿佛置身于嘈雜的集市——每個攤位都在聲嘶力竭叫賣,卻難以讓路人在匆匆一瞥中記住自己的模樣。
在這種困境中,電梯廣告如同都市森林里悄然生長的常青藤,在鋼筋混凝土的縫隙中開辟出品牌生長的獨特生態。
*免責聲明:本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5月9日—11日,創業黑馬將邀請AI產業研究專家、企業AI創新業務操盤手和 AI咨詢師、AI技術解決方案專家,齊聚北京,讓更多的中小企業,了解AI新趨勢,對標AI新案例,共同開啟AI新思考。
只有當你來到北京,和AI創業者、行業專家深入鏈接,才能真的“看見”和“感受”到,AI 給中國產業帶來新機遇和巨大沖擊。
所以,我認真推薦你:
參加5月黑馬AI大課,我們一起走出去、看對趨勢、找對人、做對事。
時間:5月9日—11日
地點:北京
費用:4980元/人
大課詳情如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