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壩縣地處西藏東部高海拔地區,醫療人才相對匱乏,高原護理人才難以得到提升。為此,從4月15日開始,西藏邊壩縣臨床護理人員專業能力提升培訓班在漳州衛生職業學院開班,來自雪域高原的47名基層護理人員分批學習高原地區常見疾病的護理、慢性病管理等技能。
4月24日,漳州正興養護院內,15名來自昌都市邊壩縣的臨床護理人員正在觀摩學習老年病房護理常見操作,與臨床專家研討高原地區老年慢病護理標準化建設——這是他們抵達福建接受系統化培訓的第10天。這些長期在平均海拔3500米地區工作的一線醫護人員,很多都是第一次系統學習老年病房標準化護理流程。
培訓現場
系統培訓課現場
“當看到老師為我們展示給失能老人翻身時使用的借力技巧,才發現這些細節我們以前都沒注意過。”學員們在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著護理技術要點。這場跨越3000多公里的人才培養計劃,源于一次閩藏醫療聯合調研——邊壩縣11個鄉鎮衛生院普遍存在護理操作不規范的問題。“臨床實踐場景比較少,護理操作培訓缺乏系統科學教學方法,很多護士在進行一些護理時還停留在經驗判斷階段。”電話里,邊壩縣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央吉桑姆介紹著當時的情況。
培訓現場
針對這些實際問題,福建對口支援邊壩工作組積極溝通漳州衛生職業學院,由漳州衛生職業學院護理學院各教研室主任、三甲醫院臨床骨干組成教學團隊,精心為邊壩縣一線臨床醫護人員量身打造了一套兼具專業高度與人文情懷的現代化護理服務體系培訓方案。通過“模塊化實戰+紅色教育融合+閩藏協作案例”三位一體的培訓模式,按崗位需求分三批共47名學員遠赴漳州,系統提升學員基礎護理、急救、老年護理、母嬰護理等30項核心護理技術精準度,進一步加強縣醫院護理臨床操作技能規范化建設。
培訓授課現場
在漳州衛生職業學院基礎護理實訓室內,學員們正以小組為單位,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靜脈輸液與留置針管理”實操演練。來自邊壩縣人民醫院手術室的護士長趙京表示,“給我們授課的老師都是曾經獲得教學比賽一等獎或者是指導學生參加國賽、省賽獲獎,教學經驗豐富,看了老師的操作才知道什么是天壤之別。老師們耐心又細心地給我們講解每一步操作,讓我們的技能每天都在穩步提升。”
參觀學習“漳州110精神”
文化層面的培訓同樣別具匠心。漳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豐富的人文底蘊。學院以“漳州110精神”“谷文昌事跡”等紅色資源為鏡,引導護理人員將“快速響應、全心守護”的服務理念融入血脈。來自金嶺鄉分院的護士白瑪卓瑪感慨:“這種將文化融入護理工作的做法很有啟發,護理工作不僅是技術的體現,更是情感的傳遞。”
參觀學習紅色展館
培訓課現場
漳州衛生職業學院黃臻穎老師透露,15天的培訓結束后還將啟動“3+6+12”計劃(3日技能復盤、6周臨床指導、12月職業支持),通過線上答疑、實地回訪鞏固培訓效果。
“培訓不是終點,而是建立現代護理體系的起點。”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邊壩工作組領隊林福泉表示,下一步將建立閩藏護理人才交流平臺,擴大培訓規模至全縣村醫及護理員,為邊壩縣護理學員保駕護航,為藏東地區醫療衛生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動能。
來源:閩十援藏、海博TV、西藏日報
一審:陳素玲、繆長安
二審:黃新珠
三審:寧永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