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24
April
29.04.2025
天災人禍從未止息,極端氣候、戰火蔓延、貧窮饑荒,人類滋生出的無數問題,正在不斷地、迅速地改變世界。這些問題并非一日之寒,早在上世紀已有藝術家深入探討問題,并透過創作提醒大家。已故日本藝術家工藤哲巳長達40年的創作生涯持續地探索人類的經驗與歷程,60年代正值日本從戰敗中發展,經濟快速增長卻伴隨著消費擴張、科技崛起帶來反面影響,工藤哲巳透過標志性的「怪物式創作」,與大家一起探討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社會凝聚力及環境退化等主題。
工藤哲巳
工藤哲巳1935年出生于日本大阪,早年與父親在青森生活,那時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戰后美軍占據時期。工藤哲巳1954年就讀于東京藝術大,畢業后不久前往巴黎定居長達20年,雖然工藤哲巳視自己為西方的「觀察者」,作品主要探討歐洲人文主義中的政治、經濟與人類中心主義風氣,但年少時于日本的經歷卻也深深植根于他心中成為日后創作的根基。當時日本戰敗國的身份使不少年輕的日本人對政治感到疏離,而且抱有反戰、懷疑的態度,及后都能從其作品中看到。
工藤哲巳
《For Your Living Room - For Nostalgic Purpose》,1966年
有別于很多留法的東方藝術家,工藤哲巳并沒有沉浸于歐洲藝術,反之是探討人類生存的問題,留心時事和世界的趨勢,例如科技化、大自然污染等議題。于60年代,他開始使用籠子這個元素,鳥籠作為日常物品卻具有深層意象,他認為人類像是寵物一樣被宏大的組織系統「喂養」、觀察或控制。他曾說過,其作品重點在于「觀察」:「我觀察你、觀察自己以及其他所有人,就像醫生觀察豚鼠一樣。」1966年的作品《為你的客廳而作——為了懷舊》中,籠子內爬滿了類似繭蛹與生殖器的形象,放在食物盛器內的并非食糧而是藥丸。籠子系列創造出不同世界,觀者可以將自己看成完整且復雜宇宙的一部分,自然、科技與人類相互影響,是為一個個「新生態」。
工藤哲巳
《Portrait of Artist, Buddha in Paris (Méditation entre futur programmé et mémoire enregistrée)》,1976年
工藤哲巳使用生殖器的形象創作可以追溯到1962年,他曾于日本著名展覽「Yomiuri Independent」中以生殖器布滿東京大都會美術館展廳,震撼了當時的藝術圈。不過生殖器所表達的并非傳統父權、與性有關的題材,卻是將男性生殖器以「陽痿」姿態呈現,暗喻當時日本政府之無能。另一方面,生殖器亦代表了不能自制的繁殖、擴張以及欲望,最后指向物種因此墮落、滅亡。 工藤哲巳的雕塑裝置結合手工藝、現成物,形態扭曲怪異又色彩鮮艷,形成一種嶄新的美學,這種「新生態」猶如污染的產物,預示著人類及世界會因污染而深陷困境。
工藤哲巳
《Coelacanth》,1970年
來到七、八十年代,工藤哲巳的作品趨向哲學與形而上學思想的探索,探討時間的延續、記憶與精神認同。同樣地以籠子表達,籠中出現人臉,有些會有第三只眼,比喻為印度濕婆神,在印度哲學中「毀滅」有「再生」的含義,手持線束代表過去與現在,亦意指文化知識的發展與傳播之間的聯系,可見于作品《藝術家的肖像,佛陀在巴黎(程序化的未來與被記錄的回憶之間的冥想)》以及《回憶與未來之間的冥想》中。另外,作品中亦時出有現塑料花,代表著生長與腐爛的自然過程,在時間中生命與自然循環的一部分。
工藤哲巳
《Meditation Between Memory and Future》,1978年
工藤哲巳于日本藝術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作品被廣泛收錄于眾多重要機構如日本青森美術館、法國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香港M+博物館、法國巴黎市立現代藝術博物館、日本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等。
工藤哲巳
《Votre Portrait》,1974年
工藤哲巳
《Portrait of Artist in the Crisis》,1978年
工藤哲巳
《Paradise》,1980年
工藤哲巳
《Souvenir 'La Mue'》,1970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