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個月美國便將關稅上翻20倍有余,可雖然特朗普的關稅威脅來勢洶洶,但中方卻不會輕易妥協。而美國如果還要一再逼迫的話,中國也將通過反斷供的方式讓美國承擔后果。
4月16日時美國白宮再次列出了一份關稅清單,其中提到美方已經將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的關稅再次進行了提高,而部分商品的稅率更是被拔高到了245%,可見美國正在肆意的將關稅工具化、政治化。
而對此中方也是及時進行了回應,4月25日中方商務部便表明了態度,雖然中方的立場堅定并且愿意進行對話,但這種對話應當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
簡單來說,就是在關稅回歸正常之前,中美的經貿商談都是很難開啟的。
當下,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借媒體表達了愿意大幅度降低稅率的想法,但這種說法目前還沒有落到實處,并且大幅度降低的關稅依然無法回歸正常水平。
而這種拖延的態度,卻已經讓眾多美國企業遭受了難以想象的經濟損失。畢竟關稅的提高必然會導致國際進出口商品的成本提高,而這筆費用到最后則需要由中美某一方的企業進行承擔。
3月7日時,世界五百強企業沃爾瑪就提到了希望中國供應商能夠降低商品的供應價格。
此前由于關稅導致商品的成本提高,中國供應商為了保證利潤穩定也作出了相應的調整,但總的來說中企并沒有準備承擔關稅帶來的額外成本。
而這就導致了關稅成本的實際承擔者成為了美國本土的沃爾瑪企業。當下,該企業要求部分中國企業將商品降價10%的想法雖然符合利益預期,但最終卻也遭到了中國企業的集體抵制。
說起來,沃爾瑪其實也考慮過從越南等國家拓展新的供應商渠道,可是這種選擇到最后卻只能保證商品數量而無法穩定商品的質量,因此目前最符合沃爾瑪需求的依然是來自中國的各類商品。
然而商品的成本提高依然是橫亙在中美企業之間的最大矛盾,而這種矛盾就是起源于美國開啟的關稅戰。
當下,其實除了美國零售業正在遭到沖擊以外,中美科技行業的貿易合作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4月24日,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上,46家中國企業的眾多高科技產品在會上亮相。
此前由于中國科技產品的價格較之西方國家更有性價比,因此中美企業在該領域的合作頗多。然而如今隨著美國不斷的增加關稅,美國企業在購買中國零件時便需要付出更多的費用。
不難發現,當中國供應商不懼外界壓力并且不打算選擇降價妥協時,最終需要承擔關稅代價的依然是美國的本土企業。
甚至由于美國企業對中國產品有著極高的剛性需求,中國企業還能就此實現反斷供。
例如由中國企業開發的全新自動化咖啡館產品就可以將電費成本控制在每年五千美元以下,并且所有的操作都可以由手機實現遠程操控。
因此如果來自美國的甲方不想要提高用工成本以及電費支出,最終的選擇就只能是和中國企業進行合作。
而一旦美企想要達成中美貿易合作,就必須要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負責,否則商品很難流通向美國市場。
總的來說,美企在美國政府制定的關稅策略下要不選擇自己承擔額外的商品成本,要不就得選擇不再依賴來自中國的各類商品。
諸如此類的矛盾正在讓美國市場面臨著嚴重的震蕩,而如果特朗普繼續忽略這些問題,市場的矛盾可能將在短時間內變得更加尖銳。
雖然中方并不想看到這種結果,但正如商務部所言,單邊加征關稅的政策是美國首先提起的,因此如果美方不想要自食惡果,就必須盡快取消所有對華單邊關稅措施。
雖然按照美國的說法,他們是想實現對國內的貿易保護,但將關稅提高至245%的做法絕對有違初衷。
當下,不僅中國遭受著來自美國的關稅威脅,日韓以及歐盟等國家與機構同樣要被美國加征關稅。
特朗普如今的關稅制度根本不具有任何的正當性,甚至更像是其正在為自己最后的任期增加一筆說得過去的履歷。然而在這種光鮮亮麗的背后,需要為特朗普承擔代價的卻是整個美國市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