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特朗普長子小特朗普(Donald Trump Jr.)在匈牙利發表講話稱,匈牙利和中東歐國家應選擇美國而非中國作為其經濟合作伙伴。他還炒作稱,中國給該地區帶來的挑戰比俄羅斯更大。據匈牙利媒體“portfolio”報道,小特朗普目前正在進行一場名為“特朗普商業愿景2025”(Trump Business Vision 2025)的巡回演講。他目前已到訪中東歐地區的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之后還將前往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尋找商業機會。“我明白來自許多地方的威脅,不只是來自俄羅斯。”緊接著,他大肆炒作中國投資是所謂的“威脅”。
在回答提問環節,小特朗普還為他父親的關稅政策辯護,這些反復無常的政策擾亂了金融市場,并引發了經濟學家對可能出現的經濟衰退的深切擔憂。但小特朗普堅稱,這些措施正在發揮作用。小特朗普聲稱,雖然他并非特朗普政府成員,不能對兩國的合作施加任何官方影響力,但他理解他父親的感受,相信雙方能夠迅速就稅收問題達成協議。然而,小特朗的“中國威脅論”可能會讓匈牙利和其他東歐國家感到不快,因為這些國家向來自中國的投資開放了經濟。
小特朗普(資料圖)
這種赤裸裸的經濟冷戰邏輯,將中美之間的競爭強行外溢到第三方國家,撕裂本已脆弱的全球供應鏈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努力。而對中國而言,特朗普的態度同樣毫不掩飾強硬。他明確表示,除非北京作出“實質讓步”,否則取消對華關稅無從談起,且對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的可能性持懷疑態度。言下之意,即使中國愿意談判,美國也不一定給予實質回報。顯然,在特朗普的算盤里,關稅早已不是調整貿易失衡的工具,而是維持霸權地位、打壓潛在競爭者的手段。
同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布魯金斯學會演講中指出,中美互征高額關稅"難以為繼",暗示貿易戰可能進入階段性調整。白宮發言人萊維特則強調,美國正與多個國家就關稅問題展開談判,中美關系"朝著正確方向前進"。這種表態策略的背后,是美國政府精心設計的談判框架。美方試圖通過"胡蘿卜加大棒"的策略,既展現談判意愿,又維持高壓態勢。但中方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記者會上以"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的回應,直接戳破了美方營造的談判假象。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資料圖)
商務部的回應看似簡短,卻字字千鈞。“相互尊重、平等對話”8個字,道破了國際交往的黃金法則。這讓人想起2019年中美談判時,中方代表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嚴正表態的場景——任何時候,中國的核心利益不容交易!“施壓、威脅和訛詐不是正確方式”,這既是對美方單邊主義的當頭棒喝,也是對國際規則的堅定捍衛。當某些國家還在沉迷“叢林法則”時,中國已用RCEP協定的簽署、CPTPP的申請加入,為全球化注入新動能。這種格局高下,立判分明。
中國以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合作誠意,努力讓更多國家明白,誰才是真正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誰又是那位只顧自己利益的攪局者。從某個角度看,特朗普搞輿論動蕩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想要拉攏盟友。通過一個共贏的合作倡議,中國成功破解了對方的專橫“結盟陰謀”。就像這次和10個國家聯合提議的,無論是推廣去美元化,還是在數字經濟上展開協作,都精準地擊中了美國的“痛點”。如今的美國,內部已經是一團糟,外部也愈加孤立,早就沒了昔日的風光,霸權背后更多的是一絲心虛。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應反思其圍堵中國的策略是否明智。中國秉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倡導“互利共贏”,外交與合作態度明確。但美國執意將中國視為“頭號威脅”,中國也絕不畏懼,必將堅決應戰。未來,中美較量會愈發激烈,斗爭范圍也會不斷擴大。但美國的“美國優先”政策,最終只會讓其淪為孤家寡人,被世界拋棄,美國遲早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沉重代價,而中國將以實際行動向世界證明自身的立場與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