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化鐵路運輸法院大法庭內,兩起“小案”悄然化解。沒有對簿公堂的激烈交鋒,只有法官與當事人圍桌而坐的輕聲細語,司法為民的暖意,正是從這些民生“小事”中涓涓流淌。
案件一:兄妹繼承山場,追回承包費
“法官,我爸前年就走了,說好給承包費遲遲不給”喬某攥著承包合同,聲音發顫。了解完案情后,法官與被告康某聯系,對方明確拒絕支付,態度強硬,以“無法辦理林權證”為由推脫。
開庭前,雙方到場,法官向雙方詢問開庭之前是否仍需要調解,并向被告釋明法理,作為承包方,有義務支付承包費,被告思索后,準備分兩批將錢轉至喬某處,喬某接受。
簽字時,喬某表示:“也算是完成父親的遺愿了。”
?案件二:公開招標養林蛙,村集體追回承包費?
同一天,另一起承包林蛙溝的承包方也拒絕支付承包費,村委會書記表示,林蛙溝是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承包出去的,正常2024年11月就應該給錢了,但現在就是不接電話,實在是沒辦法了,都是村民,我們也無能為力。
開庭前,被告到場,法官向其說明法律關系,在耐心勸說下,最終雙方定好調解方案,法院出具調解書。
兩起案件開庭當日調解,法官充分傾聽原告訴求與被告意見,結合證據材料釋法明理,引導雙方換位思考、互諒互讓。經過耐心溝通與多輪協商,最終促成兩案當事人達成一致調解意見,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以“調”止爭,以“和”化訟。通化鐵路運輸法院將以此次調解工作為契機,繼續踐行新時代司法為民理念,用更有溫度的司法舉措回應群眾期待,書寫法治護航民生、助力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