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授信額度與借貸余額的“剪刀差”現象。
2024年末,信用卡卡均授信額度達3.12萬元,但同期信用卡借貸余額增速卻從兩位數驟降至1%。這種“銀行敢給、用戶不用”的矛盾,信用卡普遍使用的時代過去了,信用卡貸款余額增速斷崖下降,背后的原因還是信用卡分期貸款的利率最高可以高達15%左右,和當前的經營貸、普惠貸比起來太高。
銀行對優質客群的授信競爭加劇,國有大行憑借低利率消費貸搶占市場,2024年四大行消費貸規模激增,而信用卡利率普遍在15%以上,自然失去價格優勢,形成“扶貸抑卡”的行業趨勢。
截止到2024年12月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還金額從981億(2023年)飆升至1240億(2024年)。
這里面比較詭異的是,2016-2022年間,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還金額占信用卡未償還的比例是下降的,同期的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還金額在上升,充分反映信用卡貸款的突飛猛進。
利率水平的評判標尺是“r-g長期利率黃金法則,即剔除通脹的真實利率(r應與實際經濟增長率(g)相等,換言之,名義利率水平與名義GDP增速增長率要大體相當。
現實是,實際利率高于GDP增長率,也就是不合時宜。按理說是r稍微低于g保持貨幣政策靈活度;央行能夠起到窗口指導的是商業銀行利率,確實是在不斷下降;但溫州民間借貸卻出現提升現象;
誰在拉高溫州民間借貸?
當下商業銀行貸款貸不出去,按理說商業銀行不缺錢,是誰不去銀行借款,反而去溫州民間借款?
莫非是風險客戶?
一個猜測是,商業銀行把優質非風險客戶都拉走了,這部分客戶不差錢,貸款就是日常現金流的置換,并沒有投資端的擴張。而市場上反而是風險客戶在進行賭博性創業,加大投資力度,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奶茶店或其他形式,就是所謂的小微創業,不成功便成老賴。
另一個猜測是,隨著居民收入不斷降低,越來越多居民靠消費貸或者高利貸,拆東墻補西墻,彌補前幾年信貸虧空,但是由于商業銀行違約或逾期導致信用下降,無法在商業銀行續貸或者新增貸款,不得不求助高風險的網絡民間貸款,拉高了溫州借貸利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