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孟潔 記者 鄭亞雷)近日,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二病區、介入診療科張安吉主任團隊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桑才華主任團隊的悉心指導之下成功完成西北地區首例零射線心腔內超聲(ICE)聯合三維標測系統指引脈沖場消融房顫手術。
此次手術不僅彰顯了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在心臟電生理學科方面的顯著進步與跨越式發展,更是打破了傳統房顫消融技術的發展瓶頸,強有力地證明了醫院電生理診療技術已躋身國內前列,實現了技術與實力的雙飛躍。
患者是一名86歲高齡的男性,因“反復頭暈、心悸7年”入院,診斷為陣發性房顫。患者7年前確診陣發性心房顫動,卻未予足夠重視,未積極規律治療,近半月癥狀頻發,口服抗心律失常藥物效果欠佳,具有導管消融的Ⅰ類適應證。
術前超聲心動圖檢查:左心房前后徑36 mm、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53 mm、左心室射血分數58%、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少量反流,左心房增強CT未見左心耳充盈缺損征象,除外手術禁忌。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可能出現血栓形成并引發卒中。傳統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射頻消融,但藥物治療效果有限,而射頻消融一般高齡患者難以耐受,術中不能較好配合;抗凝治療可以有效地減少房顫患者的卒中風險,但對于高齡、腎功不全和高危出血風險患者,這種治療方法會導致較高概率的出血并發癥?!睆埌布魅谓榻B,考慮到這個患者的情況,他們也邀請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劉曉霞教授共同評估患者的情況,一致認為采用零射線心腔內超聲(ICE)聯合三維標測系統指引脈沖場消融房顫的手術治療方式。
張安吉主任解釋道,脈沖消融技術具有非熱能、選擇性消融的特點,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了創傷,更好地保障了患者安全,同時該技術避免了傳統消融可能引發的心房食管瘺、膈神經損傷等并發癥,確保了高效且安全的消融效果;同時配合了心腔內超聲(ICE),其可實時成像、反復操作、全程可視、精確顯示局部解剖結構和心臟血流信號、血流速度,實時監測術中并發癥及擁有良好的耐受性,已被廣泛應用于指導房間隔穿刺、導管消融等心臟介入手術。因此,ICE引導下的脈沖消融手術是一種十分適合該患者的手術治療方式。
經與家屬詳細溝通獲得同意后,一切準備就緒,手術如期開展。術中,張安吉主任帶領團隊分次穿刺右側股靜脈后分別放置8F鞘及11F鞘,穿刺左側股靜脈后置入7F鞘。
隨后在三維標測系統指導下置入ICE導管及磁定位調彎十極導管并送入冠狀靜脈竇內。
再通過11F鞘經8.5F固定彎鞘在ICE指引下順利完成房間隔穿刺,之后通過ICE導管在LEAD-MAPPING三維標測系統中建立左心房及肺靜脈三維模型,使用PFA導管依次行肺靜脈口部消融。
整個手術步驟包括冠狀靜脈竇電極放置、房間隔穿刺、消融導管導航及消融治療全過程均未進行X線透視,實現完全零射線下手術操作。
手術非常順利,歷時1.5小時,患者術后恢復良好,未發生圍術期并發癥,術后院內持續心電監測無房顫再發。
知識延展:
脈沖場消融(PFA)目前已經成為近年來應用于房顫導管消融更為安全的能源選擇。用于陣發性房顫消融時,即刻成功率高,無圍術期并發癥發生。心腔內超聲心動圖(ICE)不僅能夠在三維標測系統中重建左心房肺靜脈三維模型,而且能夠輔助定位消融導管,ICE聯合三維標測系統指引下PFA房顫消融安全、可行。全部手術步驟均未進行X線透視,可實現完全零射線下的手術操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