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清晨,湘潭市中醫醫院國醫堂208診室。門診還沒到開放時間,門外已排起長隊。這個診室的患者有些不同。他們口音各異,大多推著行李箱而來。這些患者來自全國各地,慕名前來找湘潭市名中醫、湘潭市中醫醫院大傷科主任曹謙看病。診室里,錦旗幾乎掛滿整面墻。
4月27日,曹謙獲評2025年“湖湘好醫生 湖湘好護士”季度人物,是湘潭市唯一獲獎者。
好醫術口口相傳,很多患者來自外地
曹謙出生于中醫世家。他的外公楊炳南、母親楊韻琴等獨創的“楊氏正骨”手法,讓很多骨折患者免受開刀之苦。經過一代代人接續奮斗,湘潭市中醫醫院骨傷科已成為國家級中醫重點專科,“湘潭楊氏正骨術”是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4月24日,在診室見到“楊氏正骨”第四代嫡系傳承人曹謙時,他正認真又耐心地為患者看病。當天的患者中,小朋友占多數。一些孩子因為害怕,忍不住嗷嗷大哭,曹謙輕聲安撫。不一會兒,小朋友就安靜下來。
來自山西運城的晨晨今年4歲,去年不小心骨折,在當地醫院做了手術。然而,沒過幾個月,他又骨折。母親不想讓孩子再上手術臺,在網上四處搜尋資料,得知曹謙手法整復很厲害,不遠千里奔赴而來。
曹謙仔細體查和閱片,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他通過中醫正骨手法功能復位,用醫院自制的三黃腫痛散、活血散瘀酊外敷,加上小夾板配合棉墊固定治療。前不久的復查,晨晨恢復得不錯。
在診室里,曹謙為孩子換好藥后,又向孩子父母示范,如何精準調節矯形支具松緊度,如何正確做康復按摩。離開時,孩子父母連連道謝。
據統計,近5年,曹謙診治的骨傷科患者達6萬人次,其中超1萬人次來自外地,其中不乏內蒙古、寧夏等遠方的患者。他們當中,很多都通過病友口口相傳而來。
高強度的工作,加班成為曹謙的常態。無論多晚,他都要堅持看完最后一個病人才離開。一位患者在感謝信中寫道:“有一天晚上9點多了,您還特意來病房,看我受傷的手是否適應支架,令我十分溫暖和感動。”
“我辛苦一點不要緊,很多患者專門從外地趕來,我不能辜負這份信任。”曹謙說。
在傳承中創新,讓中醫正骨術煥發新光彩
今年1月,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骨傷科分會2024年年會在北京召開,曹謙受邀作“楊氏療法治療肱骨近端骨折”主題發言。這樣的學術會議,曹謙每年要參加多場。他說,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希望通過一代代人的分享和接力,將中醫藥國粹發揚光大。
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曹謙不敢懈怠。近年來,他以第一發明人身份,獲得6項國家專利,參與發明專利10余項,對傳統手法治療粉碎性骨折、關節內骨折、陳舊性骨折等深入研究,獲得多項國、省級科研獎勵。
曹謙還對楊氏正骨療法進一步歸納總結,提煉出“平衡為本、功能至上、防治同步”的思想,總結出“擺體位、持續牽引、擠壓復位、極度屈肘”的四步復位法,旨在通過規范化操作,提高復位成功率,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煥發新光彩。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在學術會議上,曹謙多次談及一個觀點: 一位優秀的醫生,不應該只會自己治療患者,還要將好經驗與同道分享,讓更多人受益。
他利用抖音、小紅書、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知識宣傳,講解正骨方式方法,每年線上、線下培訓中醫骨傷專科醫師近千人次。他還建立多個中醫傳統正骨微信群,與全國各地的骨科醫生交流探討。
“獲評‘湖湘好醫生’,既是鼓勵,更是鞭策。”曹謙表示,將以此為動力,將經典中醫正骨技術與現代醫學精髓相融,走好中醫特色康復之路。
來源:中國基層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