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我竟住在 “優秀” 物業的小區里?
春天,仿佛是一場溫柔的夢,人總是容易犯困,還愛做好夢。可當今早一睜眼,我刷手機就看到自家物業上了紅榜,喜提 “優秀” 物業的稱號。起初,作為業主的我,心里還有那么一絲竊喜,覺得臉上有光。但細細回想這些年物業的種種表現,心里那股子滋味兒,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復雜得很。忍不住翻開手機相冊,那些記憶中的畫面一下子涌了出來。
說起這物業,公共收益的事兒簡直就是一本糊涂賬。咱山西產城物業,那叫一個 “貼心”,硬是把公共收益緊緊攥在手里,一管就是好幾年,仿佛生怕業主們一個不小心就把錢 “揮霍” 了。好不容易熬到 2025 年,才不情不愿地公示了公共收益情況。好家伙,還是好幾個小區一鍋燴,密密麻麻一大串數字,看得人眼花繚亂,估計就是故意不想讓大家瞧明白。
本以為賬目都在這兒了,可蹊蹺的事兒還在后頭。小區停車場這么多年的收入,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蹤影全無。聽說有個孫姓領導的侄子一直在 “幫忙保管”,這 “幫忙” 二字,總讓人覺得透著一股神秘勁兒,也不知道這錢到底進了誰的腰包。
至于我們小區的服務業主滿意度哪肯定更是高的很啊不信你看。在業主群里隨便翻翻,吐槽聲那是一浪高過一浪,這 “優秀” 物業簡直太牛啦!
在這樣的服務下,物業居然還能評上 “優秀”,這不是對業主的公然挑釁和嘲諷嗎?這不是對政府公權力的公然透支么?現在大家都對這種情況很無奈,感覺有些物業就是自己抱團給自己頒獎,自娛自樂,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物業費的那點事# #你們小區還好嗎# #熱議物業管理# #離譜物業# #物業不管這個# 夏天眼看就要到了,可心里這股 “寒意” 卻怎么也散不去。
一、評選標準:一場自說自話的“獨角戲”?
臨汾市物業管理行業協會近期公布的“優秀物業公司”名單,引發了業主群體的強烈質疑。根據協會發布的考評通知,優秀物業企業的評選需滿足“管理機制科學高效”“近三年無安全責任事故”“業主滿意度達標”等條件 。然而,臨鋼物業的“優秀”稱號,卻與業主的實際體驗形成了荒誕的對比:
消防隱患:消防栓無水、設備銹死,直接違反《消防法》及物業安全管理紅線 ;
資金黑箱:停車費收益去向成謎,違背“費用透明公開”的硬性要求 ;
服務失責:房屋漏水長期無人處理,與“服務響應迅速”“設施維護及時”的評分細則背道而馳 。
更諷刺的是,協會考評程序中“公示七日接受社會監督”的承諾,在業主看來更像形式主義的遮羞布——若非偶然發現,這一“優秀”稱號或將永遠掩蓋在文件柜中。
二、業主權益:被邊緣化的“主角”
市物業管理協會的評選邏輯,暴露出行業評價體系的深層矛盾:業主作為服務直接體驗者,卻成了“沉默的旁觀者”。
話語權缺失:考評依據多為企業自報材料與協會內部審查,缺乏第三方獨立評估和業主投票權重 。
標準空洞化:盡管文件羅列了“環境衛生”“服務態度”等指標,但缺乏量化細則,導致“優秀”淪為文字游戲 。
投訴機制失效:臨鋼物業業主曾多次投訴,卻未觸發任何整改或降級程序,反證考評流于表面 。
三、臨鋼物業事件:一場業主與體制的“對峙”
當業主集體拒交物業費、揚言“法庭見”時,這場糾紛已超越個案,成為對行業公信力的集體拷問:
法律與道德的雙重潰敗:物業企業漠視《物業管理條例》,協會放任違規者“戴紅花”,暴露監管失職;
業主的絕望抗爭:有人以散文抒懷:“我們捧著泛黃的繳費單,卻換不來一堵不漏雨的墻”——文字背后,是普通人對抗體制性傲慢的悲愴。
四、破局之道:讓“優秀”回歸業主定義
要終結此類荒誕劇,需從三方面重構評價體系:
透明化考評:強制公開企業服務數據(如維修記錄、投訴率),引入獨立審計機構核查財務 ;
業主賦權:將滿意度調查(如線上投票、線下聽證會)納入評選核心指標,權重不低于50% ;
動態退出機制:對投訴集中、整改不力的企業,實行“一票否決”并公示黑名單 。
當“優秀”淪為笑話,誰來守護我們的家園?
臨汾市物業管理行業協會的評選鬧劇,撕開了行業自律的遮羞布。
真正的“優秀物業”,不應是文件柜里的鍍金獎狀,而應是業主安心生活的保障。或許某天,當協會學會傾聽墻縫里滲水的聲音、讀懂業主眼中無奈的淚水時,這場荒誕才能真正落幕。
來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