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慶-重慶日報消息,4月29日,2025年重慶市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召開。今年,重慶授予重慶市輕工業學校等98個單位“五一勞動獎狀”,授予楊娟等198名同志“五一勞動獎章”,授予重慶市醫療保障局基金監管處等100個集體“工人先鋒號”。
2025年重慶市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現場。記者 何春陽 攝
從行業分布看,表彰對象覆蓋了制造業、農林牧漁業、水電氣生產和供應業、教育業、交通運輸和郵政業、建筑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信息傳輸及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和社會工作、金融業等20個行業門類,相比上次評選增加1個行業門類。
此外,面向基層一線,注重推薦艱苦行業。獎章建議名單中,一線職工和農民工共計123人,占比61.5%,相比上次評選增加4%,其中一線職工和專業技術人員112名,農民工31名,分別占比56%、15.5%。注重推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艱苦行業勞動者,專門拿出名額推薦工作在基層一線和艱苦行業、文化戰線的集體和個人,其中貨車司機6人、網絡主播3人、網約車司機2人、外賣配送員1人、一線城市管理和社會工作者2人、地質巡查等一線應急人員4人、鄉村振興14人和10個集體、文化戰線5人和3個集體、環衛行業1人和4個集體。
活動現場,會上,2025年全國勞動模范、重慶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樂梅,2025年重慶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重慶工信職業學院教師梁攀等5位勞模工匠、一線職工代表和企業代表分享了各自的奮斗經歷和心得體會。
“一個勞模就是一面旗幟,投身軌道行業三十余載,我的理解,勞模這面‘旗幟’,既要體現在日常工作中,也要插在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上。”樂梅表示,軌道交通宛如城市動脈,承載著百姓便捷出行的殷切期盼。目前,軌道交通集團已建成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網絡,有力促進“軌道、城市、產業”協同發展;同時,不斷推出延時運營、軌道市集、適老化改造等便民舉措,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軌道人的責任與擔當。她將與2萬余名重慶軌道人一道,秉持“為了山城有坦途、永做軌道螺絲釘”擔當使命,努力跑出軌道“加速度”,讓市民出行便捷“再加碼”。
“因為熱愛,我主動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去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邊界。正是堅持,讓我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逾越的困難,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重慶工信職業學院教師梁攀用自己的個人經歷闡釋了他對勞模精神的理解和實踐。作為世界技能大賽金牌獲得者和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他不僅在教學中傾囊相授,還利用周末及寒暑假組織中小學生參觀工作室,通過生動的實例和互動,向他們傳遞勞模精神,激發青少年對技能學習的興趣。他堅信,只有將技能傳承下去,才能讓勞模精神在新一代中發揚光大,為國家源源不斷地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
“對我來說,產教融合,送來的不只是一張學歷證書,更是一把打開職業通道的‘金鑰匙’。它讓我從只會簡單‘看煤樣’的一線工人,成長為能參與燃料管理的‘多面手’。”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奉節發電廠物資部副主任劉文昌說,十年來,他見證了燃料管理從傳統模式向智能化的迭代,也歷經了從“燃料小白”到“技術尖兵”的錘煉。在市委、市政府《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的指引下,在產教聯盟推進“求學圓夢”的行動中,已有數萬名產業工人實現學歷能力雙提升,重塑了新時代產業工人的精神坐標。
當天,百萬職工“扛起新使命、建設新重慶”勞動和技能競賽也正式啟動。活動聚焦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推進全市重大工程、助力迭代產業體系、提升職工素質技能,推動開展“四個百萬”職工系列勞動和技能競賽,旨在充分發揮勞動和技能競賽在構建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中的關鍵作用,大力培育新時代產業工人主人翁精神,提升創新創造動能,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今年,全市將舉行全國引領性競賽2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區域性競賽11場,市級重點競賽20場,示范帶動區縣(產業)競賽300場、企業競賽10000場,覆蓋近3萬家企事業單位,組織動員不少于400萬職工參賽,力爭產生“五小”創新成果10萬件,提升技能等級10萬人。競賽將從4月持續至11月底。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何春陽
原標題:“五一”獎章公布,重慶198人獲市級“五一勞動獎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