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花50萬在廣州買了個公寓,三年時間不到,不僅價格跌了20多萬,現在變現都難!”
廣州花都的張婷婷吐槽自己的經歷,想著自己這么多年來辛苦積攢的50萬就這樣縮水了,內心無比焦慮。
不過對于那些還沒有買房的人來說,如今總價便宜了各種利好措施不斷加持,他們對買房的熱情也開始蠢蠢欲動了。
不過也有一些買家猶豫不決,手上有50萬,2025年究竟是該買房還是存銀行呢?其實關于這個問題,已經有專家給出了答案
01、專家的共識,現金為王。
比如早在2018年的時候,王健林就提醒大家,房地產繁榮周期很難超過50年,樓市已經進入了調整周期。
老王在講出這段話的同時,也在果斷清倉地產,現在看來,接盤的富地、融創等都深陷債務泥潭,而王健林卻在不斷的賣賣賣過程當中,換取了更多現金流渡過了難關。
另外,企業家曹德旺曾經也說過,房子就是一堆水泥磚頭,不值錢,他認為,市場泡沫破裂以后,非核心區域的房子,剩下的只有居住屬性,金融屬性會慢慢消失。
所以很多專家都用自己的經歷在告訴我們,經濟不穩定的時候減少負債,保持現金流才是生存之道。
02、為什么選現金而不是房子?
因為當前樓市正面臨“向下逆轉”的三大推手。
1、人口天花板:剛需的斷崖式崩塌。
數據顯示,我國目前60歲以上人口已經突破33億,但是00后卻比90后減少了4700萬。
南京某個婚介所的數據顯示,30歲以上的未婚青年購房意愿同比下降60%,很多人都表示自己不用買房,繼承父母的房子都足夠居住。
剛需購房群體需求持續下降,想要支撐房價比較難。
2、庫存壓力大:1.2億套空置房
所以說,一線城市的房子需求量還不錯,但總體來說,全國的控制方數量多的嚇人,據說足夠容納三億人居住,尤其是三四線地區,有的房子甚至十年以上都很難變現。
比如重慶有個新區,晚上的點燈率不足10%,整個片區跟個鬼城似的,這么多空房子,想要快速變,現亞歷山大。
3、政策工具箱“失靈”:信心恢復不及預期
即使購房門檻降到歷史最低,取消了限購也開始下場收儲商品房,但市場的信心仍然有待恢復。
有專家無奈的說,“降息、補貼只能讓房價跌得慢一點,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信心上不去,政策的力量就顯得有些無力。
03、普通人如何應對?
其實看到這,50萬現金究竟是存銀行還是買房,你應該心里有底了?
順便再給大家提個醒:如果你手上有一些現金的話,建議不要輕易買房,可以考慮多元化配置,比如短期定存,雖然不能跑贏通脹,但起碼可以保證資金安全。
但如果你持有多套房的話,建議別帶著幻想,能止損就止損。尤其是三四線的高層,老破小或者郊區盤,這種資產的貶值概率更大,拿在手上等虧錢不如提前變現。
如果你是打算買房的,剛需群體,也勸你一定要避免“三高”陷阱,即高杠桿、高公攤、高樓層。
總之,2025年摸著現金的人,才有機會迎來下一個春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