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文化復興的時代浪潮中,一支以“樂”為筆、以“韻”為墨的藝術團隊正在崛起。北京風云國韻音樂工作室以傳承創新國樂為使命,匯聚頂尖藝術力量,在民樂、戲曲與當代文化的交融中,奏響了傳統藝術的時代強音。
一、深耕國樂土壤:老中青三代構筑藝術傳承矩陣
作為國內兼具專業性與創新性的多元化藝術團隊,風云國韻以“挖掘、傳承、創新”為核心理念,業務涵蓋音樂創作、演出策劃、藝術教育等多元領域。團隊匯聚國家級院團在職演奏家與雙一流音樂院校研究生精英,形成“老藝術家掌舵、中生代發力、青年才俊續航”的傳承格局,打造出充滿活力的“創新民樂矩陣”。
從傳統民樂的細膩雕琢,到戲曲藝術的現代轉譯,工作室始終以開放姿態擁抱國潮文化,讓古雅琴韻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成為傳統文化破圈傳播的先鋒力量。
二、領軍人物王介甫:非遺傳承人與藝術創新者的雙重身份
工作室創始人王介甫,身兼評劇名伶金靈芝第五代非遺傳承人、中國評劇院青年鼓師、中華文化管理協會音樂藝術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協會理事/藝術教育金牌講師等多重身份,深耕傳統藝術數十載,始終致力于讓古老戲曲煥發新生。
他曾在《新年戲曲晚會》中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奏,在CCTV-11評劇《金沙江畔》等國家級項目中擔綱鼓師,CCTV-17《田野歡歌》欄目人物,更以總策劃身份打造《筑巢引鳳評劇回灤》等現象級演出,獲央視、《北京日報》等主流媒體聚焦報道。其代表作品《奏凱頌歌》斬獲國樂金鐘特金獎,評劇《無鹽娘娘》選入文旅部中國評劇藝術節并獲繁星戲劇節優秀劇目獎。展現出“傳統根基與當代表達”兼具的創作格局。
三、多元實踐綻放光彩:從舞臺到跨界的藝術破圈
工作室以“傳統藝術現代化表達”為路徑,構建了立體多元的藝術版圖:
? 舞臺經典:北京藝術中心《風云國韻民族室內樂音樂會》年度20余場;在北京市政府與文旅主辦中國戲曲文化周中策劃首屆戲曲音樂會展演,以《小開門》《萬年歡》等經典曲牌串聯古今,獲京城媒體爭相報道。
? 跨界實驗:與國際愛樂交響樂團合作的《稱衡傳》,將戲曲鑼鼓與交響樂碰撞出創新火花;參與中國農業銀行《幸福交響》宣傳片、中國平安晚會等商業演出,讓國樂走進大眾生活場景。
? 非遺活化:原創評劇《無鹽娘娘》摘得繁星戲劇節優秀劇目獎,原文化部副部長高占祥親贈書法“鼓韻板魂,德藝雙馨”;策劃趙麗蓉先生匾額捐贈儀式等文化活動,推動傳統藝術與時代精神對話。
從《奏凱頌歌》《戰馬》的激昂,到《牡丹亭中》的流行戲腔,工作室創作的原創作品橫跨民樂、戲曲、跨界音樂,屢獲國家級藝術獎項,更吸引戴錫英、楊廣同等藝術家擔任顧問,奠定行業標桿地位。
四、在傳承中創新,于國韻中鑄魂
從國家大劇院的殿堂雅樂,到商業空間的沉浸式體驗,風云國韻以“老中青三代傳承”為根基,以“傳統與現代對話”為方法論,讓打擊樂、二胡、笙笛等傳統樂器在新時代煥發光彩。這支團隊正以音符為紐帶,串聯起歷史與當下、藝術與商業,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時代答卷。
責任編輯:任芯儀(EN06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