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人工智能(AI)是計算機人腦化技術的總稱,細分的AI活動可以包括,推理、學習、解決問題、感知和語言理解等。
AI的風已經吹了多半年了,在醫藥界也是呼呼的一頓亂刮!但是“風口”來了,豬會飛么?且看本文分解!
機器學習(ML)是AI的一部分,基于專有算法和統計模型,通過已有數據的訓練學習,逐漸具備了可以獨立于人腦的、對相關問題做出預測或決策的能力。
ML有兩種主要類型:
監督式ML:在監督式ML中,數據和問題都是已知的。當給定一組特征 (x)時,可以預測y的值。
無監督式ML:使用未標記的數據未標,通過聚類(將數據點分組)、降維、關聯規則學習等進行訓練。
制藥行業整合了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L)后,理論上會對行業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AI助力藥物發現和開發
創新藥的開發過程包括靶點識別和驗證、從苗頭化合物到先導化合物的篩選、CMC、臨床前評估及臨床試驗等階段。
從現有的數據看,一款創新藥推向市場的平均花費約為26億美元。
從時間成本來看,非腫瘤藥耗時5.9-7.2年,腫瘤藥耗時13-15年。
盡管如此,創新藥獲得臨床批準的成功率僅為13%,風險非常大。
這時候通過人工智能就能大大加快效率,節約成本了。
從化合物庫中篩選目標化合物是藥物發現的開端,涉及到高通量的、重復的篩選工作,屬于勞動密集和資源密集型工作。
后續的工作還包括化合物的優化篩選。對候選化合物親結合能力、特異性,及藥效學和藥代動力學特性(ADMET特性)進行評估。
利用ML/AI驅動的藥物篩選模型可以更準確地預測候選化合物的溶解度、滲透性和代謝等分子特性,大大加速藥物的篩選過程。
現有的許多模型,已經可以快速的完成對大型化合物庫的高通量篩選并識別識別候選化合物、根據化合物的結構預測毒性、同時對多個參數進行優化等工作。
創新藥的新靶點發現非常重要,在靶點發現工作中,基因表達和發病機制相關,找出相關基因是發現新靶點的基本要素。
NCBI基因表達綜合(GEO)和癌癥基因組圖譜(TCGA)等數據庫中提供了海量的基因表達數據,靠人工去分析識別,猴年馬月也搞不懂。
利用AI技術對這些數據進行學習,可以快速找到相關發病基因,同時基于邏輯對基因進行優先級排序,這對新靶點的發現工作絕對是如虎添翼。
另外,AlphaFold等蛋白預測工具,經過蛋白質結構數據的訓練,在有了藥物氨基酸序列的基礎上就可以預測蛋白質的3D結構,省去了復雜的蛋白解析工作。
人工智能“加持”臨床試驗
在臨床試驗方面,AI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識別出可能從某些治療中獲益更多的特定患者群體,這有助于研究人員在臨床方案設計及在招募工作中做出科學的調整。
另外,在招募工作中,AI可以從社交媒體中提取有用信息,如關于癥狀或特定疾病經歷的討論。
然后,這些數據可用于快速找到適合臨床試驗的參與者。(不過這個行為設計到對個人信息的深度抓取,屬于在法律紅線邊緣瘋狂試探的想法)
在受試者篩選時,AI無需手動查看數百甚至數千份電子健康記錄,快速掃描后,直接識別并鎖定符合研究標準的患者。這個絕對是“神器”級別的了,直接就能省了大量重復的體力勞動和時間。
在知情的時候,AI技術可以幫助簡化臨床試驗標準和描述并以更用戶友好的方式呈現,使患者更容易知曉試驗信息。
聊天機器人或虛擬助手等人工智能驅動的解決方案也可以與患者互動,為他們提供研究信息。不過機器人的造型總得讓人看了舒服,別嚇到患者!
臨床試驗開展后,實時對患者數據進行監控于確保臨床試驗的安性和數據完整非常重要,這就可以使用AI,用于基于風險的管理(RBM)。RBM 通過使用實時分析來監測最有可能影響患者安全性和數據合法性的試驗過程。算法還可以監測不良事件、異常和實驗室結果并有效報告它們。
在臨床試驗療效評估和預測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分析基因組數據、治療反應和臨床結果,并進一步用于預測個體治療反應和進展。還可以分析患者的生活方式因素、獨特的基因,確定最有可能對治療有反應的亞群。
在藥物警戒方面,人工智能,特別是機器學習可以識別藥物不良事件 (ADE)和藥物不良反應(ADR)。
與傳統方法相比,AI算法能夠分析來自電子健康記錄、研究文章和社交媒體的大量數據,以更快、更準確地檢測潛在的不良事件。
生產和供應鏈管理
利用機器學習算法的強大功能,利用嵌入在制造設備中的傳感器的數據,預測性的對設備進行維護??勺畲笙薅鹊販p少停機時間,提高運營效率并降低維護成本。
不過這里面就涉及到了工業軟件的安全性問題。一旦被攻擊,或者數據泄露,那就很容易被“卷包燴”,之前的努力毀于旦夕!
通過集成不同來源(包括傳感器、機器和生產系統)的數據,機器學習模型可以發現隱藏的優化點和相關性,從而發現生產工藝改進的機會。
這些模型利用歷史數據來預測最佳工藝參數,并實時推薦調整以提高效率和質量。
AI通過分析包含銷售、客戶行為和市場趨勢的大量數據集,可以準確的預測未來需求,比人工預測要準多了!
基于此,可實現主動庫存管理,確保最佳庫存水平以滿足客戶需求,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過剩庫存和相關成本。
利用 AI 技術,制藥公司可以優化從原材料采購到分銷物流的整個價值鏈的供應鏈運營。
AI 驅動的供應鏈優化利用預測分析和規范性建模來優化庫存水平、簡化運輸路線并緩解供應鏈中斷。
通過實時監控和自適應決策,支持 AI 的供應鏈系統增強了對動態市場需求的響應能力,并確保及時將藥品交付給醫生和患者。
精準和個性化醫療
精準醫療是根據每位患者的個體特征量身定制的醫療。
這種理念基于基因組測序、生物標志物和AI的結合改變疾病診斷、預后和治療范式。
基因組數據分析可以提供疾病發病基因的數據。個性化的治療策略需要收集患者的基因組數據,隨后,在AI算法中讀出和特定疾病或治療反應相關的基因信息。
通過這些解讀的信息,可以輔助臨床醫生及時、明智地做出決策。
在診斷方面,利用人工智能驅動的診斷工具,可以從各種醫療數據中快速準確地識別疾病生物標志物。這些工具可分析多種數據源,包括醫學圖像和臨床記錄,以發現指示疾病狀態的細微生物分子特征。
AI 驅動的診斷模型增強了臨床醫生的診斷敏銳度,從而能夠更早地發現和干預疾病。
根據患者遺傳學和生物標志物預測藥物反應預示著藥物開發和個性化醫療的變革性方法。
機器學習算法在包含基因組和臨床變量的綜合患者數據集上進行訓練,闡明了遺傳易感性、生物分子標志物和藥物療效之間的復雜關系。
利用這些預測性見解,醫生可以定制匹配患者的遺傳易感性和生物標志物特征的治療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療效果,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不良反應。
此外,這些模型加快了臨床試驗的設計和優化,加快了藥物開發時間,并開創了精準藥物治療的新時代。
在患者護理中,使用AI和ML技術為提高治療結果和患者預后帶來了巨大前景。通過分析龐大的患者數據存,包括基因組概況、臨床病史和成像研究,AI驅動的模型可以挖掘人類觀察者無法察覺的潛在模式和相關性。這些見解有助于進行風險分層、早期疾病檢測,并根據個體患者需求制定量身定制的治療計劃。
此外,AI 算法能夠熟練地分析醫學圖像,以識別表明疾病進展或治療反應的細微病理特征,從而為臨床醫生提供可作的診斷見解。
通過將這些人工智能驅動的工具無縫集成到電子健康記錄和臨床工作流程中,醫護人員可以做出基于數據的決策,優化資源分配,并最終改善患者預后。
更多AI相關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