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管理協(xié)會文化產(chǎn)業(yè)工作委員會會長 馬漢躍
近日,中國文化管理協(xié)會文化產(chǎn)業(yè)工作委員會會長:馬漢躍參加在孔子周游列國行跡文化帶研究課題組籌備會議上的重要致辭!他說:我們立于鄭州文廟大成殿前,衣冠肅整,躬身祭拜。當沉香繚繞,鐘磬和鳴,我仰望夫子圣像,仿佛見其眉間仍凝著春秋的風塵,衣袂猶帶著列國的星霜。那一刻,《論語》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箴言,化作檐角銅鈴的清響,叩擊心扉。殿前古柏蒼虬,枝干如篆,似以天然筆意書寫“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的文明史詩。
緩步穿過戟門、泮池,撫過元代的半截殘碑,指尖觸及的不僅是冰涼的青石,更是千年文脈的體溫。那些斑駁的刻痕,恰似夫子周游的足跡——或深或淺,卻始終向著“大道之行”的方向延伸。此刻,我們齊聚這里,在黃河之畔共啟“孔子周游列國行跡文化帶研究課題組”的征程。大成殿的晨鐘與黃河的濤聲交織,仿佛跨越兩千五百年時空,與孔夫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慨嘆共鳴。請允許我代表中國文化管理協(xié)會文化產(chǎn)業(yè)工作委員會并以我個人的名義向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文旅部虛擬現(xiàn)實中心、中科院長光所,向河南省儒學文化促進會、河南省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協(xié)會以及各有關部門所有為此次活動傾注心血的同仁,向在座的各位嘉賓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是你們的支持,讓沉寂的典籍煥發(fā)出更加蓬勃的生機,讓兩千五百年前夫子的木車轍痕,化作今日文旅融合的璀璨星河!
一、山河有靈:周游列國的文明史詩
春秋的風煙里,一位布衣老者駕牛車穿行中原,他的衣袂沾滿陳蔡的塵土,他的眼眸倒映黃河的月光。從齊魯大地到荊楚山川,六萬里山河跋涉,星月為證,行跡跨越今山東、河南、安徽、湖北之境,十四年顛沛流離,風雨兼程,孔子以“士不可不弘毅”的堅韌,播撒仁愛火種。用足跡在華夏大地上寫下最壯闊的“人”字——上承周公制禮的星辰,下啟百家爭鳴的曙光。留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治世箴言。李隆基詩云:“夫子何為者?棲棲一代中?!边@棲棲惶惶的身影,不正是中華文明最巍峨的精神坐標嗎?孔子周游列國是中華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正如國家文化強國戰(zhàn)略所倡,文化帶建設恰似大運河與黃河的奔涌,而我們今日之使命,正是要考辨圣賢行止,鉤沉《史記》《論語》之精微,整合地方志與考古新證,讓這條周游之路成為新時代的文化動脈!
今日河南,處處皆是圣賢的呼吸:商丘的檀樹記得他與宋國先祖的對話,新鄭的城垣鐫刻著“子產(chǎn)問政”的智慧,上蔡的荒野回響著“厄于陳蔡”的弦歌。這些土地,不是冰冷的地理名詞,而是承載著儒家思想傳播軌跡的精神圖騰!我們當以敬畏之心,梳理行跡脈絡,構建文化地理圖譜,讓每一處遺跡成為喚醒民族記憶的密碼,讓每一聲弦歌化作增強文化認同的鐘磬!
二、薪火相傳:文旅融合的時代丹青
同仁們!黨的二十大畫卷中,“文化自信”如蒼勁的篆書力透紙背;2025年文旅政策如飛白的筆意,勾勒出“詩與遠方”的嶄新圖景。我們課題組要完成三重使命——
其一,以工筆之細,考證行跡路線,建立文化資源數(shù)據(jù)庫,讓衛(wèi)輝的“靈公問陣”、陳蔡的“弦歌不輟”皆成可溯之源;
其二,以寫意之宏,規(guī)劃文化帶空間布局,以《詩經(jīng)》的比興手法,設計“風雅頌”主題線路,讓研學旅行串聯(lián)起《論語》中的“四科十哲”,使文旅產(chǎn)業(yè)成為“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的實踐課堂;
其三,以潑墨之魄,開發(fā)VR行跡平臺,用GIS技術繪制動態(tài)地圖,讓虛擬現(xiàn)實重現(xiàn)“子見南子”的儀禮之雅,讓夫子的牛車與今日的高鐵在數(shù)字孿生中相遇!
我們當以夫子“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智慧,以藝術家的匠心、詩人的靈思,將夫子周游的哲學苦旅,轉化為文旅融合的時代通途。在浴乎沂、風乎舞雩的意境中,讓游客體驗“詠而歸”的逍遙;在“陳蔡絕糧”的遺址前,感悟“君子固窮”的浩然之氣;我們既要讓碳14測年技術解析春秋竹簡的密碼,也要以水墨丹青重繪《周游列國圖》的史詩——當百位書畫藝術名家聯(lián)袂創(chuàng)作的百米長卷在黃河畔展開時,那蜿蜒的線條,必是夫子弘道天下的精神長城!
三、眾行致遠:文化星河的共筑之約
今日之會,不僅是學術研討,更是文化誓師。此刻,我仿佛看見黃河浪花中浮動著文明的倒影——河南儒學文化促進會的考據(jù)如磐石筑基,省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協(xié)會的IP開發(fā)似春藤蔓延,旅游業(yè)商會的運營若舟楫破浪。讓我們以“和而不同”的胸襟,聯(lián)動學界、文旅界、科技界、教育界,共筑“譬如北辰,眾星共之”的文化共同體!
我們將以五色筆墨繪就五大豐碑:
一冊《孔子周游列國行跡考》專著,為文化帶建設夯基立柱,讓竹簡里的春秋躍然紙上;
一幅《孔子周游列國圖》百米書畫長卷,邀請當代百名書畫名家揮毫潑墨,令夫子牛車與中原山川同入丹青;
一部《洙泗弦歌》史詩文學作品,以賦體寫風骨,教圣賢足跡化作激蕩心魄的黃河號子;
一份《文化帶發(fā)展建議書》,為地方政府擘畫“仁義為軸、禮樂為輪”的實踐藍圖,提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參考思路;
一系列示范項目,讓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訴說《論語》智慧,讓影視劇本重現(xiàn)春秋風云!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脈。朋友們!當我們在黃河岸邊回望夫子周游的足跡,更應銘記:“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讓我們以此次籌備會為起筆,跟著孔子行走中原,將中原大地化作綿延千里的文化長卷;讓《論語》的箴言變成VR影像,讓“仁義禮智信”在我們的征途上綻放新的光芒,讓孔子周游列國文化帶成為新時代的“文化長城”——既守護五千年根脈,更開辟文旅融合的星辰大海!
黃河浪涌接天流,木鐸金聲貫九州。 今日重勘周游路,敢教文脈續(xù)千秋! (供稿:中國文化管理協(xié)會文化產(chǎn)業(yè)工作委員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