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陸良縣龍海鄉綜治中心收到今年的第一面錦旗。“為民解憂暖人心”,這句樸實的感謝語背后,是一起困擾8戶村民長達10年的土地糾紛終于解決了。
“多虧綜治中心工作人員幫忙,這塊土地我終于能安心種植烤煙了。”農戶老王緊緊握住綜治中心工作人員的手,激動地說。
“雨水就要來了,你們得抓緊時間,盡快移栽。有什么困難,及時聯系我們。”龍海鄉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張正華與老王道別。此時,壓在他心頭的“千斤重石”終于落地。
這是一場長達10年之久的土地糾紛。其間,當地職能部門多次組織調解,但都未能徹底解決爭端。村民之間曾發生過打斗,甚至個別村民因縱火受到公安機關的打擊處理。糾紛不斷升級,龍海鄉綜治中心聞風而動,聯合多部門深入調查,數次調解后,各方終現轉機。
8戶村民陷入爭地拉鋸戰
谷雨時節,珠源大地一派農忙景象。
龍海鄉大竹園村網格員在走訪中獲悉,村里有8戶人家又因爭議地塊栽種烤煙發生爭吵,搶種搶收拔苗,個別村民情緒激動。
“風險就是命令,民情就是警情。”為消除風險隱患,確保一方平安,張正華立即組織力量化解矛盾。在他的主導下,龍海鄉綜治中心牽頭成立矛盾糾紛化解專班,由司法所、派出所、執法隊、農經站、村委會擔任專班成員,分別到8戶農戶家中聽取意見,開展普法說理,打好“預防針”、念好“緊箍咒”。
說起8戶農戶的糾紛,時間回到10年前。2015年3月,龍海鄉大竹園村在上級關心下獲得土地平整項目,項目涉及8戶農戶的14.65畝土地,該項目旨在改善土地地貌,平整后便于農戶耕作,涉及農戶王某生、王某趕、王某文等8戶人家,項目建設前,8戶農戶均同意。
項目竣工后,原有土地狀況全部改變,地界不清,且有農戶土地承包證遺失,無法提供依據,村委會采取抓鬮的方式重新分配土地。但是涉及的農戶均表示要自己原來的土地,不愿意重新分配。他們便僅憑記憶在自家原來的土地位置上進行耕種,耕種過程中,8戶農戶均認為自己的土地被侵占,挪田攢埂情況時有發生。
每年一到耕種季節,鄉村兩級均要對8戶農戶的土地糾紛進行調解,但因每戶意見分歧較大,矛盾難以化解,只能疏導穩控。
近期,8戶農戶因搶種烤煙再次發生糾紛,龍海鄉綜治中心了解情況后及時介入。
工作組24次入戶走訪
龍海鄉綜治中心建立“三級包案”責任體系,張正華先后5次帶案下訪,組織自然資源所、派出所、司法所成立“專班+專家”工作組,通過“三個一”(一份權屬檔案、一張測繪圖紙、一本政策匯編)破除調解困局。特別針對個別情緒激動的農戶,工作組堅持“上門調解不過夜”原則,先后4次深夜入戶開展“火塘夜話”,用“政策講透+情感融通”雙管齊下的方式解開群眾心結。
針對抵觸情緒較大的王某趕、王某文,張正華上門入戶,開展疏導。隨著入戶次數增加,加之張正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對兩人進行疏導,兩人情緒逐步緩和,但還是認為自家土地被占用,拒不讓步,調解工作再次陷入僵局。
與此同時,多部門協同構建“法治護盾”。由鄉綜治中心牽頭成立證據鏈攻堅組,自然資源所調閱原始地籍圖,梳理12份歷史土地臺賬,司法所組建4人法治宣講隊,逐戶宣傳、解讀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引導當事人依法解決糾紛。
工作組累計走訪農戶24戶次,梳理出爭議焦點。對8戶農戶分別開展“背靠背”調解,全面詳細了解各家真實情況和需求,然后進行“面對面”調解,召集當事人當面把話講清楚、說明白,促使雙方達成一致意見。面對事實依據,8戶農戶對該地塊的權屬調查問題表示滿意,8人握手言和,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
10年糾紛終化解
4月17日晚,在陸良縣龍海鄉大竹園村委會,村民們圍坐在一起共進晚餐,氣氛融洽。此前因爭議地塊爭吵不休的村民此刻有說有笑,之前的恩怨在友好的交流中逐漸化解。綜治中心干部趁熱打鐵,徹底解開了村民之間的心結。
“吃了這頓‘和氣飯’,就不再提過往,大家和諧相處,和睦共處。”“這些年,就為這幾塊地,大家老死不相往來,成了全村人的話柄,真不值得!”“為這點地吵了10來年,這回終于相安無事了。”……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10年糾紛結出的堅冰正在消融。
對于這8戶村民來說,這一天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當天一大早,張正華率工作專班進村,只為徹底解決8戶村民的土地糾紛。工作專班分別到其余農戶家中說明利害關系后,將當事人帶到村委會進行調解。調解過程中,8戶農戶爭吵不斷,難以達成共識。隨后,工作組調取農經站原始數據,當場宣布每戶的土地面積,但王某文和王某趕仍認為自己吃虧,不愿意調解。
工作組隨即對8戶農戶分別進行疏導,在農戶情緒緩和后到土地現場再次查看,采用GPS定位系統對土地面積重新丈量分配。然而,王某趕和王某文仍不同意分配方案。最終,工作組查看土地現狀后,發現爭議地塊范圍內有未開墾的荒地可供開發。經研究決定,對約1畝的荒地進行平整后補充給王某文,王某文作出讓步。至此,這場持續10年之久的土地糾紛得以圓滿解決。
記者手記:
當最后一戶村民在調解協議上摁下紅手印,陽光灑滿了新確權的烤煙地,村民王大姐抹著眼淚說:“這塊糾紛地糾纏了我們兩代人,今天終于能睡個踏實覺了。”其實,終于可以睡個好覺的還有綜治干部。他們審時度勢、當機立斷,拿出可行的糾紛化解方案,徹底解決了這起長達10年的土地糾紛。
在調解糾紛中,政法干警、綜治干部先后多次與村民促膝長談,既拉近了干群之間的魚水情,也在實戰中檢驗了基層綜治干部化解社會矛盾的能力和水平。這面錦旗不僅承載著8戶家庭10年的期盼,而且印證了“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理念的實踐偉力。龍海鄉充分發揮多方調解在解決矛盾糾紛中的作用,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龍海鄉落地生根,不斷增強了村民的歸屬感,同時構筑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記者 甘仕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