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電損耗(Dielectric Loss)是指電介質在交變電場中由于能量損耗而發熱的現象,其本質是電能轉化為熱能的過程。這一現象在高頻電子器件、電力系統以及材料科學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高溫介電
1.定義與基本原理
介電損耗是電介質在交變電場中因能量損耗而產生的熱量,通常用介電損耗角正切值(tanδ)來衡量。這一參數表示每周期內能量損耗與能量貯存之比,是衡量材料損耗性能的重要物理量。
在交變電場中,電介質的極化過程會導致能量的消耗,主要表現為極化損耗和導電損耗。極化損耗是由于電介質內部偶極子或分子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定向排列或旋轉,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導電損耗則是由于自由電荷的定向移動造成的。
影響因素
介電損耗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頻率、溫度、材料的化學結構等:
1.頻率:隨著頻率的增加,介電損耗通常會增大。這是因為高頻下分子振動頻率加快,導致能量損耗加劇。
2.溫度:溫度升高會加劇分子運動,從而增加介電損耗。
3.材料特性:材料的化學組成、分子極性、密度等因素也會影響介電損耗。例如,高分子材料的極性基團密度和分子鏈段的運動能力對介電損耗有顯著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