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晶華園小區維修基金的賬戶上多了一筆“巨款”——195萬,這是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住宅老舊電梯更新項目的資金撥付款項,物業經理陳華趕緊在朋友圈向居民朋友發布這一好消息。
去年10月,住宅老舊電梯更新被納入了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的支持范圍,使用15年以上的電梯更新每臺可以補貼15萬元,這一利好消息被稱為“國補”。今年3月,江寧路街道把“商品房老舊電梯批量更新”寫進“2025年黨建引領網格治理十大善治項目”里,再把文件、方案里一字一句變成一臺臺暢通無阻的“安全梯”“幸福梯”。
“整建制”更換,沒有人“躺平”
陜西北路上的晶華園小區,一共13臺電梯,這次一口氣“整建制”更換。它們并非一開始鉚著“國補”去的,而是趕巧了。
13臺電梯均“服役”20年,居民要更換電梯的愿望一直很強烈。2023年底,小區召開業主大會通過了更換老舊電梯的決議。沒成想,2024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住宅老舊電梯更新項目的政策“喜從天降”,晶華園的13臺電梯全部符合條件——對使用20年以上的老舊住宅電梯,在尊重居民意愿的基礎上,鼓勵引導居民實施更新;對使用15年以上不滿20年的老舊住宅電梯,要結合居民意愿、安全評估結論,科學評估更新改造的必要性,確定更新改造的具體方式。
今年,恰逢江寧路街道實施“住宅小區老舊電梯更新專項行動”。有了街道的全流程規范指導,換梯速度明顯加快。街道明確各階段權責后,物業與業委會對補貼申請、施工協調等環節更加得心應手,雖然推進過程中仍有磨難,但憑著積攢下的“好人緣”都能化解。
作為利民惠民的大好事,推進難點究竟在哪里?在晶華園,13臺電梯先后開工期間,工程噪音引發不同訴求:家有考生的家庭希望停工,盼新梯的居民則希望加緊施工。得益于街道專項行動建立的職責分工、協調機制,街道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市場監督管理所、社區平安辦、物業公司、居委會、業委會多方聯動,通過暫停施工、后續趕工等方式平衡需求。居民看到各方真誠態度,也能將心比心。
做好當家人,吃下“定心丸”
聯誼西康大廈一共3臺電梯,也于去年先后更換完畢。大廈房齡25年,電梯使用超過20年。近年來,居民們對于更換電梯的呼聲越來越強烈。業委會主任張蓮一邊學習著相關知識,一邊帶著一位懂器械的居民去各大電梯公司的展示廳里貨比三家,最終確定了更換的電梯品牌。可喜的是,得益于業委會開源節流,嚴把收益關,聯誼西康大廈的維修基金充足,這為工程奠定了基礎,也讓大家有了底氣。
電梯換好了,還能拿每臺15萬元的“國補”,這對聯誼西康大廈來說,是錦上添花的好事。業委會特別提到:“先要有舊電梯的安全評估報告,后期才能順利申請到補貼。”為了避坑,一路上,業委會時常向街道有關部門請教,漸漸,大家都成了“政策通”。如今,有了“住宅小區老舊電梯更新專項行動”,一切都有章可循了。在這份方案中,街道把申請補貼需要的9份材料詳細羅列,讓業委會、物業、居委會紛紛感到“心中有底了”。
去年開始,江寧路街道市場監督管理所共為轄區內71臺電梯提供了免費“體檢”,今年還將為6個小區的65臺電梯提供檢測。雖然有些夠不上“國補”條件,但是居民不在意:“檢測給我們吃了‘定心丸’,讓我們知道電梯離‘不安全’還有多遠。”
“更換老舊電梯是剛需,無論是否符合“國補”條件,該換的,必須換。”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維修基金尚有余額,可以走流程動用這筆錢,如果維修基金已不足夠支付,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但無論面臨哪種情況,有一點是不變的——民生工程的落地、實施,需要多方協同作戰、拒絕“躺平”,才能迎來共贏的局面。
原標題:《老舊電梯更換有“國補”了!靜安這個小區已領到195萬》
欄目編輯:顧瑩穎 題圖來源:東方IC 圖片來源:靜安區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陳佳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