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科研環境在特朗普政府領導下正面臨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從凍結資金到限制跨大西洋數據傳輸,再到圍繞氣候變化、性別和傳染病的審查。Facebook母公司Meta首席人工智能科學家Yann LeCun在社交媒體上甚至指出,“美國似乎打算摧毀其公共研究資助體系”。[1]2025年4月24日,面對特朗普政府對研究項目資助的不斷削減(據稱要將該機構90億美元的預算削減55%,員工也將削減50%),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主席選擇辭職,距離其6年任期還有16個月。[2]
在這一背景之下,歐洲國家正通過一系列激勵措施積極吸引美國頂尖研究人才,可能將重塑全球科研格局。
1.法國:國家平臺與大學齊上陣
近期,法國議會推出了一個名為“選擇法國科學”(Choose France for Science)的平臺,旨在將大學和研究機構與國際研究人員對接,重點關注健康、氣候變化、數字技術和航天領域的研究人員。盡管該平臺是為應對美國科學家面臨的壓力而創建,但它對所有國家開放。法國高等教育和研究部的一位官員表示:“我們預計會有很多美國人參與,這主要是為他們設計的,但并不局限于美國研究人員。”
該平臺將在5月5日由法國總統馬克龍主持的全球研究界高層會議上亮相。但為了提前啟動,法國國家研究署已開始預選項目和申請,以“避免浪費時間,并盡可能以最佳方式迎接研究人員”。
法國政府還提議為面臨政治壓力的研究人員設立“科學難民”(scientific refugee)身份和“緊急科學簽證”(emergency scientific visa),并在國民議會提交了相關法案。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Aix-Marseille University)已提前行動,推出了“科學安全港”(Safe Place for Science)計劃,目前已收到300多份申請,其中包括來自NASA、耶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等機構的資深研究人員。5月將面試多達40名候選人,首批選中的研究人員預計將于6月初抵達。[3]
法國研究部長菲利普·巴蒂斯((Philippe Baptiste))特強調了行動的緊迫性,稱:“我們必須緊急組織起來,歡迎那些希望或需要離開美國的優秀人才”[4]。
2.德國:推出“千人計劃”國際項目
近期,德國新政府的一位重要人物表示,德國可能會從其5000億歐元的基礎設施和氣候一攬子計劃中撥出部分資金,用于吸引美國科學家。與此同時,德國正在考慮是否以及如何招攬那些對美國現狀不滿的研究人員。
社會民主黨主席拉爾斯·克林貝爾(Lars Klingbeil)表示,“德國必須主動向美國及其他地區的受影響研究人員發出邀請:來德國吧,這里是你們和科學的避風港。”
此外,德國新政府的計劃中提出了一項名為“千人計劃”(1000 heads)的國際項目,旨在吸引國際科學人才。該計劃還承諾為國際學者和學生提供更便捷的簽證流程。在該計劃中寫道:“在全球兩極分化的時代,我們致力于將德國打造成一個吸引全球研究者的學術自由避風港。”盡管計劃中沒有明確提到美國或特朗普。[5]
3.挪威:重金吸引國際科研人員
挪威研究理事會(Research Council of Norway)正在創建一項全新的資助計劃,以簡化從其他國家招聘經驗豐富的研究人員的流程。
挪威研究和高教部長(Minister of Research and Higher Education)西格倫·阿斯蘭(Sigrun Aasland)表示:“我們現在為領先的研究團隊提供了與國外資深研究人員更緊密合作的機會。在學術自由面臨挑戰的情況下,挪威必須積極主動。我們可以為杰出研究人員和重要知識做出貢獻,并希望盡快實現這一目標。”
據悉,該計劃是挪威政府長期吸引國際研究人員努力的一部分,面向全球研究人員,不限于美國研究人員,將運行多年,2026年初步撥款1億克朗。[6]
4.歐盟:近半數成員國敦促制定吸引美國人才計劃
歐盟內部的集體行動進一步放大了這些國家層面的努力。近期,法國、德國、捷克、奧地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西班牙、斯洛文尼亞、希臘和立陶宛等13個歐盟國家簽署了一封信,敦促歐盟委員會歡迎來自國外的杰出人才。這封信呼吁通過歐洲研究理事會(ERC)和瑪麗·居里行動計劃提供專項資助,并制定專門的移民框架以簡化過渡。[7]
作為回應,歐盟委員會正考慮將移居歐盟的首席研究人員的資助從100萬歐元增加到200萬歐元,從2025年5月的歐洲研究理事會(ERC)高級資助開始。瑪麗·居里行動試點計劃將為早期研究人員提供通往永久職位的途徑,而歐洲研究區主席計劃(ERA Chairs program)將在2027年增加1.7億歐元,創造約80個永久職位。[8]
其他國家,包括荷蘭、比利時、瑞典和英國,也在啟動相關計劃。例如,荷蘭正在設立一項吸引國際科學家的基金,教育部長Eppo Bruins指出,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帶來了“對頂尖科學人才的巨大全球需求”[9]。西班牙利用其Atrae計劃吸引美國學者,該計劃最初是為了幫助遣返因經濟原因移民的高級西班牙科學家而啟動的。而比利時的“布魯塞爾人才”(Brains for Brussels)計劃預計將吸引人工智能等高影響力領域的美國申請者。[10]
歐洲國家的舉措正在形成國際效應。例如,2025年4月17日,澳大利亞科學院(Australia Academy of Science)宣布推出“”全球人才吸引計劃(Global Talent Attraction Program),主要目標為吸引美國頂尖科學家,培養下一代科學家和創新者。[11]加拿大醫學協會負責人近期也表示,加拿大有一個獨特的機會成為一個醫療和科學強國——如果它迅速采取行動,吸納在醫療削減和裁員之后離開美國的專業人士。加拿大有4個省已經開始為美國醫生提供快速通道。[12]
展望未來,歐洲人才吸引策略的成功將取決于其兌現資助、基礎設施和學術自由承諾的能力。隨著法國簽證計劃和歐盟資助增加等舉措逐步成型,歐洲大陸可能會迎來大量人才流入,從而可能加強其作為全球科研中心的地位。然而,對歐洲和美國科研生態系統的長期影響仍不確定,競爭與合作之間的平衡尚未明朗。
參考文獻:
[1] Juliette Portala. Europe could be a haven for US researchers, says ERC president. https://sciencebusiness.net/international-news/europe-could-be-haven-us-researchers-says-erc-president, 2025-02-27
[2] Dan Garisto. Hundreds more NSF grants terminated after agency director resign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1312-8, 2025-04-28
[3] Juliette Portala. France creates platform to attract US and other disaffected researchers. https://sciencebusiness.net/international-news/france-creates-platform-attract-us-and-other-disaffected-researchers, 2025-04-24
[4] Pieter Haeck. Europe looks to poach US researchers as Trump cuts funding. 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europe-us-research-education-donald-trump-ekaterina-zaharieva/, 2025-03-19
[5] David Matthews. Germany could spend part of its €500B stimulus package attracting US scientists. https://sciencebusiness.net/international-news/germany-could-spend-part-its-eu500b-stimulus-package-attracting-us-scientists. 2025-04-24
[6] 100 million NOK to attract international researchers. 100 million NOK to attract international researchers. https://www.forskningsradet.no/en/news/2025/100-million-nok-to-attract-international-researchers/ 2025-04-25
[7] Letter to the Commissioner for Startups,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Ekaterina Zaharieva. https://sciencebusiness.net/sites/default/files/inline-files/Letter%20to%20Commissioner%20Zaharieva.pdf. 2025
[8] Nu?o Domínguez. EU to double funding to attract US scientists fleeing Trump. https://english.elpais.com/international/2025-03-21/eu-to-double-funding-to-attract-us-scientists-fleeing-trump.html.2025-03-21
[9] Ashifa Kassam. European universities offer ‘scientific asylum’ to US researchers fleeing Trump’s cuts. 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25/mar/25/europe-universities-us-researchers-trump-administration-science. 2025-03-25.
[10] Aitor Hernández-Morales, Giedr? Peseckyt?, Pieter Haeck. Europe to burned American scientists: We’ll take you in. 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europe-exploit-dunald-trump-brain-drain-academic-research-progressive-institutions/.2025-04-04.
[11]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 Join us in shaping Australia’s future: 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 leads establishment of a Global Talent Attraction Program. 2025-04-17
[12]Ozten Shebahkeget . Canada must seize 'window of opportunity' to attract U.S. scientists, health-care workers: medical association.https://www.cbc.ca/news/canada/manitoba/joss-reimer-cma-brain-gain-1.7506847.2025-04-10
[本文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教育研究中心承擔的教育部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2024年課題研究成果]
本文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張永軍副研究員整理,編輯劉強。內容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