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滬深兩市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開盤態勢,滬指低開,深成指則高開,為當日市場走勢埋下伏筆。開盤后,滬指弱勢震蕩,深成指卻高開高走,盡顯強勢。此后,滬指在昨日收盤價下方窄幅波動,而深成指在上行過程中突破多條均線壓力。盡管兩市成交量小幅放大,但仍處于地量范疇。值得關注的是,滬指本周持續窄幅運行,這或許預示著市場正逐步醞釀新的變化。
從過往經驗看,節前市場低量窄幅運行是節假日的常見現象,五一節后市場有望迎來更多看點。
其一,節后市場開門紅預期升溫。盡管海外市場在節假日期間仍存在不確定性,但系統性風險邊際減弱。歷史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五一節后首日,指數上漲概率達六成。在節前市場展現韌性的背景下,投資者對節后首日行情充滿期待。
其二,資金回流與情緒修復值得期待。4月下旬以來,受海外關稅因素和國內基本面驗證集中期的雙重沖擊,市場情緒低迷,疊加節前效應,兩市成交顯著萎縮。然而,五一后業績干擾消除,市場資金有望回流,市場活躍度有望逐步提升。
其三,財報季結束,基本面聚焦成為焦點。4月30日全部A股公司2024年一季報披露完畢,市場將進入為期兩個月的業績真空期。回顧過往數據,業績表現優異、基本面扎實的板塊在財報披露后的一段時間內往往能獲得超額收益,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其四,外部環境或有邊際改善。美聯儲6月降息概率回升,若降息落地,將有效緩解全球流動性壓力,北向資金回流A股的可能性增大。此外,關稅博弈出現緩和跡象,美國計劃對華汽車零部件關稅豁免,家電、紡織等出口鏈板塊或迎來發展機遇。
不過,投資者在期待市場變化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潛在風險。經濟數據承壓,4月制造業PMI下降,產需兩端放緩,價格指數下行,顯示內需修復動能不足。海外不確定性依舊,歐元區、日本制造業PMI低于榮枯線,全球貿易摩擦升溫或壓制出口鏈表現。同時,政策落地節奏和市場驗證也存在不確定性,若政策力度不及預期,可能引發市場情緒波動,部分高估值板塊還面臨業績兌現壓力。
面對節后市場的新變局,投資者需采取相應的投資策略。一方面,要防御與成長兼顧。高股息的銀行、電力板塊具有避險屬性,科技領域的算力、AI應用以及高端制造的機器人、半導體設備等受益于產業趨勢和政策紅利,食品飲料、醫藥等業績確定性較高的消費細分領域,也可能因假期消費數據催化而迎來機會。另一方面,若市場階段回調,可進行中長期布局。除關注具備性價比的核心資產外,還可重點留意“新質生產力”相關的高端裝備、數字經濟,以及穩增長背景下的基建產業鏈。
五一節后,A股市場充滿機遇與挑戰,投資者需保持理性和謹慎,在把握機會的同時,做好風險的防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