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軍事
打破技術壁壘
多次填補國內技術空白
他為特種彈藥“塑形”
他就是能工巧匠
李宏煉
面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他帶領團隊一一完成
從毛坯棒材
到遍布槽孔的彈體
要經過上百道精密加工
彈體最薄處只有0.7毫米
與指甲蓋厚度相當
下刀好比一把重劍刺向擊劍服
一旦變形,直接報廢
弧面上還要開鑿48個
比芝麻粒還小的螺紋
一個角度不正便會前功盡棄
而這上百道精密加工
上千處刀具運行的軌跡
對精度要求也特別高
必須達到0.05毫米的精度
才能讓特種彈藥
在瞬間釋放最大威力
0.05毫米加工精度
是目前復雜薄壁零件加工的“天花板”
面對這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安徽軍工集團東風機電公司
首席技師李宏煉
用28種工藝的自主創新
一一實現
他攻克特種彈藥“卡脖子”關鍵技術
填補國內空白
除了塑造彈體的外形
還要“勾勒”出內在的韌性
加強環
是能夠讓特種彈藥
完成二級作戰
釋放最大威力的關鍵的關鍵
據介紹
加強環放上去以后
會把殼體分成兩個部分
一級爆炸的時候
產生的爆轟波
會沿著加強環錐形的面
向后平移,泄爆
可以保證后級的戰斗部
能夠完成它后面的作戰任務
根據設計要求
加強環要嚴絲合縫
放置在彈體內壁的中間位置
并留出足夠的泄爆空間
這意味著
李宏煉要在內腔
車削出一個不規則形狀的環形槽
▲ 成品彈殼內部
端面環形槽
本就是機械加工行業的技術難題
更何況這個槽的底面
距離零件端口的深度將近20厘米
同時還要有極高的精度要求
槽面公差要控制在0.04毫米
沒有現成的加工方法
要破解困局只能另辟蹊徑
經過反復試驗
李宏煉用獨創的一套刀具
采用“淺吃快跑”的方式
將環形槽完美塑形
攻克了該型特種彈藥
在打擊毀傷領域“卡脖子”的關鍵技術
填補了國內空白
而創新正是這些能工巧匠們
解鎖成功之門的“密鑰”
“我們要在科研生產上加倍努力
為國防事業貢獻力量”
在無數次與金屬“對話”的磨削中
李宏煉也練就了“金耳朵”
即便是在數十臺機器
同時運行的嘈雜車間內
他僅僅憑耳朵聽
就能判斷出槽刀的磨損程度
多年來
李宏煉帶領團隊
累計完成300多項技術改進項目
獲得20項國家專利
他說:
“科技在發展
國家的武器裝備持續更新換代
我們要在科研生產
技術創新上加倍努力
為國防事業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