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性的人口減少已是不可逆的趨勢。但是,各大區域中心城市依然穩住了人口流入的基本盤。
雖則如此,各個城市吸引人口的表現卻不一樣。
作為中部第一城的武漢,在2024年的“人口爭奪戰”中,明顯不如中部其他鄰居城市。
01
中部六大省會中,武漢的人口增量最少。
2024年,各城市常住人口數據陸續出爐。
合肥市以約15萬人口的增量,總人口突破1000萬。
長沙和南昌均有超過10萬的人口增量。
鄭州增量7.8萬,就連太原也有6萬多的人口增長。
唯獨武漢,雖然總人口依然是中部大哥,但是人口增量只有可憐的3.51萬。
這與大家以往的觀感很不相符。
如果說合肥是因為近年來的產業升級,吸引了大量人口;網紅城市長沙以低房價吸引人口回流;那南昌和太原怎么都比武漢吸引人口多?
要知道山西太原和湖北武漢,無論是省級經濟腹地,還是城市產業經濟都不是一個量級。
其實武漢曾經是全國人口增量冠軍。
2021年武漢常住人口猛增120萬以上,成為全國人口增量第一城。
當然,由于2020年疫情的原因,2021年武漢人口回流較多,但是一年增長120萬絕對是夸張。
但是好景不長,2022年以后的連續三年,武漢的人口增長都開始乏力。
尤其是過去兩年,每年也就3萬多的增量。
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長沙2023年人口增長50萬,成為全國人口增長第一城。
合肥人口過去兩年合計增長36.8萬。
另外,鄭州、南昌、太原過去兩年的人口增量都比武漢多。
作為中部第一城,武漢在中部六省會的人口爭奪戰中,已經排在末尾了。
02
武漢人口增長為何失速了呢?
我認為原因主要有四:
第一,房地產拖累了武漢人口增長。
武漢的城市擴張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在全國各城市中都名列前茅。
在房地產大火那幾年,武漢樓市成交量常年排名全國各城市前列,甚至多次蟬聯第一。
雖然有大量的投資客,但是總的成交量大,就說明有更多的人來武漢買房定居。
而現在整個的房地產市場低迷,武漢的樓市風光也已不再,而房地產所能帶動的上下游產業就業人口也大量萎縮。
這連帶造成武漢人口增長乏力。
第二、武漢是座更“老”的城市。
相比鄭州、長沙、合肥等城市,武漢的人口老齡化更嚴重。
武漢的60歲以上人口占比17.23%,均高于上述幾個城市。
這從小學生數據就能看出來,2024年武漢小學生在校生83.44萬。鄭州的總人口雖然比武漢少,但是鄭州的小學生已經突破了100萬。
長沙總人口比武漢少300多萬,但長沙的小學生數量還比武漢多幾萬。
這足以說明武漢的老年人多。
這導致的后果就是武漢的出生率較低。
2023年武漢出生率僅為6.5‰,低于合肥的8.41‰和長沙的7.2‰。
第三、武漢的產業轉型還有待加強。
眾所周知,武漢是一個國企占比較高的城市。
武漢央企總部數量一度排在北京和上海之后。
但是武漢的民營企業較弱。而吸納就業的又恰恰主要依靠民營企業。
民營企業沒有發展壯大就很難吸納更多的人口到武漢來定居。
畢竟城市生活是需要工作成本的,哪里有工作機會就容易產生人口增量。
第四、武漢在省內的人口腹地依然有限,必須要吸納全國人口。
武漢占湖北總人口的比例已達23.7%,即每4個湖北人中就有1人在武漢。
這意味著武漢已吸納大量省內人口,但湖北總人口近年呈下降趨勢,近兩年減少10萬人,進一步限制了武漢的省內人口來源。
而長沙、合肥、南昌在省內的人口首位度僅為16%左右,鄭州則更低。
這些城市還能大量虹吸各自省內人口。
而武漢的后續人口增量則需自然增長或依賴省外流入。
而吸納省外流入則需要繼續提升武漢在全國的影響力,與北上廣深杭等城市PK競爭。
03
人口爭奪戰,武漢必須贏!
人口既是勞動力,又是生產力,更是消費力。
近年來,除了北京和上海是減量發展策略,其他城市無不使出渾身解數爭取人口流入。
經濟繁榮,產業興旺之地,天然對于各地人口有吸引力。
同樣,人們會用腳投票,選擇適合生活和發展的地方。
在各城市的搶人大戰中,雖然近兩年武漢人口增長乏善可陳,但是以武漢所具備的條件,完全可以贏得這場城市人口爭奪戰。
因為武漢有一個最大的優勢,那就是大學生。
武漢的高校數量僅次于北京。大學生在校生數量僅次于廣州和鄭州。
根據《2024年武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4年武漢在校大學生(包括研究生)人數達141.16萬。
這么多大學生,每年的畢業生以四分之一計,那也有三十多萬。
這三十多萬大學畢業生,如果能留下三分之一,那就是十幾萬的人口增量啊!
但是武漢現在成了人才輸出大城,大學畢業生大多數都流失了,沒有實現考學——就業——定居的大閉環。
2017年,武漢啟動“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劃”。計劃未來五年留住100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
這項措施開始兩年效果不錯,不過后來碰到疫情,五年計劃是否實現不得而知。
但是這個計劃絕對是靠譜的。
武漢作為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每年給外省瘋狂輸送人才。卻沒有近水樓臺先得月,這怎么著也說不過去。
通常大學畢業生會優先選擇兩個地方就業,一個是自己的母校所在地,一個是自己的家鄉。
去一個陌生城市的是少數,除非是本地沒得選。
比如河北大學生喜歡去北京就業,那是因為河北沒有更好的機會。
但是如果河北學生在天津上學,會優先選擇天津就業,除非天津沒有好機會再去北京。
因此,武漢就憑這么多大學生,如果有足夠多的就業機會,薪資水平有提升,勞動環境有改善,何愁沒有人口增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