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作者:史寶麒)遵義市收藏家協會第15屆“踏春說郵-家國情懷”會員愛國主義主題教育—研訪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探索土家族生活習俗、探索學習比云南石林早2000年的奧陶紀喀斯特石林活動于2025年4月18日-22在湖北宜昌和恩施舉行。
20余名會員及部分家屬參觀了世界最大水利工程--三峽大壩。長江三峽大壩工程是我國治理、開發和保護長江的關鍵性骨干工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大壩工程歷經百年設想、半世紀論爭、反復論證,它的決策凝結了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無數心血——毛澤東同志描繪三峽工程藍圖,鄧小平同志拍板修建三峽工程,江澤民同志把三峽工程的夢想變為現實,中華民族的三峽夢終于得以實現。
繼而,全體會員又參觀了三峽工程博物館。博物館的主體建筑造型為大江截流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截流四面三角體。三峽工程博物館是迄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工程專題博物館,被中宣部命名為“三峽工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核心場館,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評定為“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國水電科普教育基地”。三峽工程博物館由三峽館、工程館和水電館三個基本陳列館組成。三峽館以時間為軸,展示三峽工程百年圓夢歷程和巨大綜合效益。工程館以專業為軸,從社會、文化、科技、環境、發展等維度解析三峽工程。水電館主要展示我國水電發展歷程和水電科技。期間通過管理人員、隨團服務人員和實地參觀就三峽工程的人文影響、能源節約、自然災害減少等進行了全方位了解學習,隨后,全體成員驅車前往湖北恩施繼續探索學習。
參觀恩施地心谷、梭布埡石林和恩施女兒城等;就恩施喀斯特奧陶地貌與貴州喀斯特地貌進行了對比考察學習。特別是恩施梭布埡石林,被譽為世界第一奧陶紀石林,其形態宛如一只碩大的葫蘆,形成于4.6億年奧陶紀時期海底,海底面貌清晰,形似遠古迷宮,具有更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在女兒城,了解了土家人生活習俗、接人待物的獨特生活習慣,全體會員親歷了土家人摔碗酒的豪放,目睹了土家人生活歌舞的寫真。收獲良多,
恩施·梭布埡石林考察活動學習期間,協會特制作紀念封一枚,發給參加活動會員,定格學習瞬間,彰顯收藏文化真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