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 長按復制 836712157 打開支付寶搜索領取.100%成功!
“雙休日去踏春,興致來了就爬山,沒想到回來后不久膝蓋伸不直了……”浙江省人民醫院越城院區骨科病區主任陳宇副主任醫師的診室里,不到60歲的應大姐愁眉苦臉。
咬牙登頂后膝蓋伸不直了
近日,應大姐在女兒的攙扶下,一瘸一拐走進陳宇的專家門診?!耙郧跋ドw偶爾會有些隱隱作痛,休息一下就好了。前幾天,趁雙休日天氣好,和家人一起爬了我們這兒的香爐峰,中途感覺左膝蓋酸痛,看大家興致蠻高,也堅持登頂了?!睉蠼阏f,下山的時候沒什么特別難受的感覺,但第二天開始膝蓋就伸不直了,一伸直就刺痛。
了解病史、仔細查體后,陳宇心里已明白八九分。磁共振檢查證實,應大姐左膝半月板撕裂,并有膝關節絞鎖,需進行膝關節鏡半月板成形術。
“手術創傷大嗎?”面對應大姐和家屬的詢問,陳宇耐心解釋,“是微創手術,僅需兩個3-5毫米的切口?!弊≡捍稳?,陳宇醫療團隊在半個小時內就完成了手術,修復了撕裂的半月板、解除了關節絞鎖。術后,應大姐的癥狀明顯改善,第二天就自己步行出院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膝關節本身存在退變,半月板脆性增加,中老年人的肌肉力量較年輕人又明顯減弱,運動能力下降,軟組織對關節的保護能力變差,在突然的高強度運動后容易受傷。”陳宇說,應大姐本來膝蓋就不好,加上運動過量,損傷就在所難免了。
一個月手術近50例
登山為何容易損傷膝關節?
春天風和日麗,登高望遠者眾。據統計,越城院區整個三月收治因爬山等運動致半月板撕裂等問題,且接受膝部手術的患者47例,較前幾個月上漲超20%,其中中老年人占大多數。
登山為什么容易損傷膝關節?“登山過程中,半月板容易受損的原因與其解剖結構、受力特點以及登山動作的力學機制密切相關。”
陳宇解釋,半月板是位于膝關節股骨與脛骨之間的C形纖維軟骨墊,分為內側和外側兩塊。其邊緣較厚,中央較薄,血供主要分布于外緣(紅區),內緣(白區)幾乎無血液供應,結構較脆弱,一旦撕裂難以自愈。
登山運動也存在特殊壓力,比如下山時,膝關節需承受3-4倍體重的沖擊力;陡坡下山時,脛骨相對股骨前移,半月板后角被擠壓,容易導致后角撕裂(常見于內側半月板);在崎嶇路面或跨越障礙時,若膝關節處于半屈曲狀態(如踩踏不平巖石),突然扭轉或側向移動,半月板會被股骨與脛骨夾壓,導致縱向撕裂或桶柄狀撕裂;長時間登山(尤其是負重情況下)會導致半月板反復受壓,微損傷累積,最終引發退行性撕裂(常見于中老年登山者)。
常見高危因素包括:下山時膝蓋內扣(X型腿姿勢)→內側半月板壓力驟增;大步幅硬著陸→沖擊力集中于半月板后部;股四頭肌力量不足→膝關節穩定性下降,半月板代償性承重;臀肌無力→步態不穩,增加膝關節旋轉風險;硬質路面(如石階)缺乏緩沖→沖擊力直接傳導至半月板;鞋底過硬或鞋幫支撐不足→足踝不穩間接增加膝關節扭力等。
登山建議做到這幾點
五一將至,針對喜歡登山的人群,陳宇建議:
一、登山別太猛,注意技巧:比如下山小步幅、重心后移,腳尖先著地,減少膝關節屈曲角度(降低剪切力),盡量避免急轉,遇復雜地形時減速,保持膝關節朝向與腳尖一致。
二、選擇合適的輔助工具:使用登山杖,雙杖使用可減少20%-30%膝關節壓力;選擇帶有半月板支撐環的護具,EVA或凝膠材質的緩震鞋墊可分散足底沖擊力。
三、年高體弱、膝蓋本就不好的人群一定要量力而行,或選擇其他運動方式;肥胖人群建議選擇緩坡路線,同時減輕背包重量。
“運動過程中一旦出現關節刺痛,要立即停止運動,并在48小時內進行冰敷,緩解疼痛和腫脹。運動后正常的肌肉酸痛大約會持續3-5天,若超過1周還未緩解,或出現了關節腫脹的情況,務必及時就醫?!标愑钐嵝?。
關注膝關節
膝關節是人身體最重要的關節之一,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使用頻率非常之高,為我們在朋友圈曬步數貢獻了很大一份力!
膝關節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結構,我們通常說“膝關節出毛病了”是一個籠統的說法,并不是具體的位置,醫生聽到這句話會詳細問診查體來尋找病因,然而一些不正規的小診所或者“江湖醫生”就會問都不問就讓你去他那治療,不管是膝關節哪有問題,就讓你做這個做那個,買這個買那個,什么“包治包好”的口氣,遇到這些人大家要小心了,千萬別被忽悠了。
膝關節包括很多部分,如上圖所示有股骨髁、髕骨、脛骨平臺這類骨性結構,還有半月板、韌帶及關節軟骨等X線看不出的結構。
那么膝關節常見的容易受傷的部位都有哪些呢?
01
膝關節骨折
骨折可以分為:股骨髁骨折、脛骨髁間棘骨折、脛骨平臺骨折、髕骨骨折。
臨床表現: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骨折癥狀一般較明顯,X線即可確診。但有部分人會有隱匿性骨折、骨挫傷等需要核磁才能發現。
02
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是什么?簡單說就是兩個骨頭中間的墊子,就好比橡膠墊一樣,但是表面是光滑的,有利于關節的活動。半月板損傷是膝關節運動損傷中最常見的。多為扭轉外力引起。
急性期膝關節有明顯疼痛,腫脹和積液,關節屈伸活動障礙,急性期過后,腫脹和積液可自行消退,但活動時關節仍有疼痛,尤以上下樓、上下坡、下蹲起立、跑、跳等動作時疼痛更明顯,嚴重者可跛行或屈伸功能障礙,部分病人有“交鎖”現象,或在膝關節屈伸時有彈響。有此類癥狀需考慮半月板損傷,做核磁檢查可發現,X線不能顯示半月板。
03
韌帶損傷
韌帶大家都聽的很多,膝關節中有兩對很“出名”的韌帶:內、外側副韌帶和前、后交叉韌帶。這兩對是常見的容易損傷的韌帶。
內、外側副韌帶常見損傷原因
常見于膝伸直位,膝或腿部外側受強大暴力打擊或重壓,使膝過度外展,內側副韌帶可發生部分或完全斷裂。相反,膝或腿部內側受暴力打擊或重壓,使膝過度內收,外側副韌帶可發生部分或完全斷裂,在嚴重創傷時,側副韌帶、十字韌帶和半月板可同時損傷。
臨床表現常有膝部傷側局部劇痛、腫脹、有時有瘀斑,膝關節不能完全伸直。一般通過查體即可發現,拍X線如側副韌帶完全斷裂,則傷側關節間隙增寬。核磁也可發現。
前、后交叉韌帶損傷的原因
暴力使膝關節過伸或過度外展可引起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損傷。
臨床表現有膝關節劇烈疼痛,明顯腫脹,關節內積血,屈伸活動障礙。
抽屜試驗陽性表現,如圖:
膝關節損傷的防治方法
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膝關節損傷?建議注意以下幾點。
選擇舒適的鞋子。若穿著不舒適的鞋子,可能會改變下肢正常的力學傳導,影響關節受力,進而影響肌肉肌腱的功能,增加膝關節損傷的發生風險。
運動前做好準備工作。在進行高強度運動前應充分休息、合理膳食,以保持良好的心肺功能,避免肌肉肌腱過度緊張或疲勞。運動前還要充分熱身,能有效預防膝關節損傷。
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錯誤的運動姿勢,是導致關節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訓練時要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避免關節受傷,必要時可佩戴護膝或髕骨保護帶,對關節進行保護。
增強下肢肌肉力量。平時要充分鍛煉膝關節、髖關節、踝關節周圍肌肉,使雙側下肢負荷均衡,增強膝關節的穩定性,避免因單側或局部膝關節負荷過重引起損傷。常見的鍛煉方法包括瑜伽(肌肉肌腱拉伸)、直腿抬高、游泳、跑步等,對維持骨骼肌肉運動系統的協調性和穩定性有較好效果。
轉發擴散提醒更多天津人!
添加族叔微信好友
獲取最新城市動態
平時遇見的各種
新鮮事兒、突發事兒、煩惱事兒
也歡迎大家第一時間告訴我們~
“天津族”整理自FM93交通之聲、橙柿互動·都市快報、解放軍報、80強軍號、河北省第二榮軍優撫醫院、網絡,侵權請告知刪除。
對此你怎么看?歡迎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