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專欄作家項立剛在網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名為《多數高校應該回歸教學為主、科研為輔》。
該文章的核心觀點就是:大部分高校的科研毫無價值,不僅浪費時間,還浪費經費。許多科研做出來,就是為了湊論文數量、評職稱的。
總之,在這篇文章中,項立剛深刻闡述了當今學術界的一個齟齬。話說高校科研究竟有沒有價值?造成這些現象的深層次原因又是什么?
大部分高校沒必要搞科研?
按照項立剛的說法,如今許多高校的大多數實驗項目,都屬于“無價值實驗”,也就是所謂的紙上談兵、X上雕花。
即便這些實驗做的再精妙,也只是為了秀操作,根本無法應用到現實生活當中,給社會創造價值。
項立剛還表示,真正的大學,應該把學生送到一線去實踐。比如新聞專業的學生,就去實習當記者,去探訪民情。地理專業的學生,就跟著導師去山里敲石頭、畫樹根。
編碼專業的學生,就去相關碼農企業實習,或者做個外包項目試試手感。至于生化專業的學生,也應當去往相關企業做任務,做人民有需求的實驗。
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學生。也只有這樣的大學,才有資格成為有意義的好大學。不然的話,大學生學到的東西,在社會上根本用不到。畢業等于失業,四年大學白讀。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項立剛的這番話,確實給當今部分大學的教育模式,帶來了一次警醒。但這是否意味著,今后的大學不再需要科研了呢?
其實話也不能這么說,因為科研的存在,確實也是大學里不可或缺的一項傳統藝能。只不過,這項傳統藝能得用在對的地方。
按照項立剛的說法,那些真正需要待在實驗室搞科研的,不是普通大學,而應該是“國防七子”這類頂級院校。
這類院校研究國家級的頂尖科技,適用于國防、軍事等領域,因此才需要圈起來干活,不能讓技術外泄。
而且這些院校產生的實驗成果,經得起時間考驗,所以可花大價錢培養。一旦成功的話,那就是六代機、福建艦、東風41、激光衛星等。
總之,項立剛的觀點就是,玩科研可以,但得交給專業的人來玩。至于阿貓阿狗,就不用湊熱鬧了。
“唯論文論”問題嚴重
從網友們的評論來看,幾乎清一色支持項立剛的觀點。
原因也很簡單,只因近些年來,有關高校的教育、科研、評職稱等問題,確實發展的不平衡、不科學。當這類現象越來越多以后,大家對于部分高校的詬病就在所難免了。
那如今的高校都有哪些問題呢?首先,“唯論文論”這個問題就很嚴重。
按照當前的高校教師進階體系來看,其論文發表數量,直接就與教師的職稱、工資福利掛鉤。你發的論文越多,你拿到的嘉獎就越多。
也正因如此,所以這些年許多高校,頻繁出現論文造價和論文抄襲事件。至于水論文事件,更是數不勝數。在一些灰色產業鏈上,某些導師甚至還花錢在三流學術期刊上發論文。
可是說,正是這些亂七八糟的論文爭霸賽,才把高校教師進階體系攪的烏煙瘴氣。當此類事件越來越多以后,學術界的論文也就越來越沒法看了。
這也是為啥如今許多人都呼吁學術改革,不然的話,科研質量遲早會跌落到谷底。
撈經費問題層出不窮
其次就是撈經費問題,這也是許多高校的一個癥結。
眾所周知,國家為了提高科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對科研經費使用這塊監管的比較松。但恰恰是因為這樣,才導致各種撈經費事件層出不窮。
比如某些導師就通過購買試劑來虛開發票。畢竟試劑這類耗材用完就沒了,死無對證。所以發票開多少錢,完全是導師自己說了算。
亦或者,導師會成立一個皮包公司,讓該公司和自己的實驗項目對接。隨后依靠皮包公司來采購高價設備。
像原本1萬塊錢的設備,采購價直接飆升到3萬。在這種情況下,經費就被吞于無形之中了。
除此之外,許多導師申請的經費,幾乎沒用在科研本身。而是用來給學生發工資、發福利,充飯卡、交話費等。
當然了,如果是真發工資還好,怕的就是某些導師還克扣這些工資。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吞進去的經費就不計其數了。
學術壓榨問題不勝枚舉
第三就是學術壓榨問題。根據某些研究生的說法,部分導師會把學生當做牛馬,無償給自己干大量的活,比如瘋狂做實驗、拿數據等,完全不管學生疲不疲憊。
很多實驗項目,導師自己都不知道在干嘛,全部交給學生來操盤,自己則一門心思鉆營評職稱的事情。
一旦有了成果以后,導師便將自己的名字給署上去,美其名曰“加權重”。像這些操作,無疑都竊取了學生們辛苦的勞動成果。
毫不夸張的說,在當今部分高校的科研環境中,類似這樣的蛀蟲式導師不計其數。
教材和課程嚴重滯后
當然了,拋開科研體系不談,在教育質量這方面,部分高校也存在令人詬病的地方。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教材落后。尤其是本科生這塊,更是“嚴重脫離社會”。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許多大學學的知識,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比如Flash、Dreamweaver等,像這些,都是老一輩的設計工具,現代職場已經很少用了。還有許多編程課,也都是老教案,既沒更新也沒迭代。
像那些做練習用的編程軟件,都是eclipse之流。這類20年前的老古董,怎能提升學生的編程技術?當學生畢業后,面對企業日新月異的編碼工具,直接懵圈。
尤其是現在AI開始問世,更讓那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在風中凌亂,直呼這四年簡直白學了。可見,當今高校學術上的滯后性,確實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讓學校接入“社會市場體系”
那針對以上那些問題,該怎么辦呢?難道就這樣放任自流?
關于這個問題,其實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以解決。比如可以通過借鑒日本的經驗,來促使高校“社會化”。
像日本那邊,已經開啟了大學改革,讓大學參與到市場經濟當中,向企業看齊,向市場需求看齊。
什么項目實用化?什么項目能快速變現?那就研究什么。對于那些不符合社會需求、不確定性高的項目,就先擱置一旁,并暫緩經費的發放。
長此以往,不僅能避免經費的浪費,還能淘汰掉許多水論文的項目。學生和導師也能盡可能的進入一線實踐,創造更多對社會有價值的學術成果。
在這種情況下,大學學術圈的科研價值就體驗出來了。
包括教材、課程落后問題,也是一樣。不能僅僅讓教材停留在象牙塔層面,更要將教材引入社會。讓社會上的知識深深刻進教材中,給學生們帶來不一樣的視野。
比如可以定期修訂教材,將那些前沿知識如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紛紛納入教材體系。
這樣一來,市面上的那些先進生產工具,就能被學生們熟練掌握了。學生們學完就能用,直接上崗就業,主打的就是一個無縫銜接。
總之,部分教材要做的就是勤更新、多迭代,不要十幾年換一次。不然的話,許多學生一畢業就將其忘的一干二凈了。
勇于揭發和舉報
至于學術壓榨這方面,解決的方式就比較復雜了。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研究生能否正常畢業?權力幾乎都掌握在導師一人手中。這些導師往往擁有一票否決權,直接決定了研究生畢業證的發放。
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導師人性中的惡,就很容易被激發出來。所以要想真正約束導師,基本上很困難。
那這個問題是不是就無解了呢?答案也沒有那么絕對。既然不能用道德約束導師,那就開啟群眾監督模式,采取曝光機制,來“逼”那些無良導師就范。
比如可以通過網上揭發,來反抗導師的壓迫。像2024年1月份的時候,華中農業大學的11名碩博生,就勇敢的檢舉了自己的無良導師。
從舉報細節來看,他們的導師黃某某,存在嚴重的學術造假問題。不光如此,黃某某還經常把自己的學生當牛馬使。
無論是跑腿、接人、做課程PPT,還是寄取快遞、改試卷等。只要能讓學生做的,基本上就全交給學生來做了,自己是一點苦都不想吃。
總之,那份長達129頁的PDF舉報信,深深的將他們的導師黃某某,釘在了學術恥辱柱上。
根據事后處理結果來看,學校撤銷了黃某某校內的一切職務,并解除了其聘用合同。此外,涉及其學術不端的科研論文、科研項目等,也悉數予以撤稿、撤項。
至于那些被克扣的研究生助研津貼,也紛紛補發到位。隨著這一系列懲戒措施實施完畢,全國網友可謂是拍手叫好。
可見,針對學術壓榨這類問題,不要害怕,更不要慌張。當你提筆寫下檢舉信的時候,真正害怕的就是那位無良導師了。
總的來說,當今高校中存在的一些詬病問題,確實挺讓人頭疼,但這些問題并不是不能改變。
還是那句話,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當這些困難一一被解決的時候,相信部分高校的學術質量就能更上一層樓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